(远见论坛——新国门新发展 )
主持人:感谢杨主任的精彩致辞 。接下来进入论坛时间,让我们听听大咖们对新国门新发展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有请论坛主持人,中国城市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冯奎 ,有请。
冯奎:接下来我们进入论坛讨论环节,我们有请参与谈论的几位嘉宾。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胡杰先生,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研究所所长曹允春先生,新京报传媒执行总裁张学冬先生,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规划研究院的副院长胡赵征先生,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吴琪先生,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彭剑波先生。有请几位嘉宾台上就坐。
我们已经请上五位嘉宾,刚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侯永志部长和北京大学的杨开忠杨教授,给我们从宏观的背景上做了一些解读,他们的解读一个是从区域经济,一个是从城镇化,让我们感受到我们首都机场、我们临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的背景。
实际上我们这次论坛所选择的议题,我想时效性是非常强的,就在昨天,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就是"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在其中专门讲到了交通方面重大的工程,包括十大类,其中在第四类里边讲到了民用机场这样的发展。它的第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就是在"十三五"期间,要建成北京新机场。此外,还要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世界级的机场群。大家看到在我们的"十三五"规划当中,对我们的新机场、对我们的世界级的机场群都做了明确的描述。毫无疑问,这些都为我们讨论我们新机场而带来的临空经济的发展,带来区位和企业的战略选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政策导向。我们今天邀请的几位嘉宾也将从不同的方面来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我们的整个时间大概是在一个小时左右,每一个人在第一个环节当中,发言的时间是七八分钟。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核心区,也就是我们讨论的对象究竟是什么,首先有请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胡杰先生,为大家做一些介绍。
胡杰: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临空经济管委会,我叫胡杰。结合今天的主题,我介绍一下北京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情况,它座落在咱们首都机场的周边,主要是在机场西侧为主。我们这个临空经济区是从1993年就开始规划建设,到现在已经有了20年的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北京临空经济区在各个方面都已经走在全国临空经济发展的前列,成绩非常显著,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说成绩显著在哪儿呢?这个话题可能对我们新机场周边将来的开发建设有一定的启迪。它的潜力实际上对我们这些从事房地产、科技地产和商业地产开发的各个单位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北京临空经济区在首都机场西侧,经过20年的发展,它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20年我们开始主要是围绕着产业的发展,就是临空经济。临空经济这个词本身是曹老师在2002年前后帮我们提炼和归纳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这个图中间的位置是首都机场,首都机场的北侧和东侧是北京城市东六环和北六环,左侧是京承高速,南侧是机场南线。在大约17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是我们20年从事临空经济开发建设的主要区域。经过20年,现在发展到一个较高程度,主要是通过发展高端产业来形成集聚的效应。现在在这个区域范围之内,我们已经有了大约四千家各种类型的企业,特别是航空和航空服务业、文化会展、外向型出口加工业、保税业等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这个区域一年产销收入可以达到2500亿左右,现在里面有中航工业下面的三大集团、六大中心,都在这个区域里面。应当说是航空经济和服务业最为集中的地方,比上海、广州聚集程度都要高,在这方面很有典型的意义。
现在在这个区域当中,我们就业职工大约有二十六七万,常住人口有二十二三万,到目前为止,一个高端产业新区的形态已经基本形成。未来十年,我们正在由一个高端产业新区向高端产业新城转型,未来还有很多投资发展的潜力。但是因为我们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的量比较大,但是投资的方向、结构和方式也跟以往有很大的差异。最主要的我们测算了一下,这个地区未来十年大约还会有1200亿左右的投资潜力。因为在我们17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我们现在大约建成面积占了2/3,还有大约1/3的面积没有开发。土地一级开发大约在400亿左右,过去土地一级开发主要是以政府来集资开发,以后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把一级开发也更多向社会开放,推行像PPP这样的发展模式。这一块会给新的投资商创造一个机遇。
第二个重点探讨的就是房地产业,在我们的规划当中,有大约将近20平方公里的面积是可以用于房地产开发的。现在我们建起了2/3多一点,还有7平方公里可以用于房地产开发。这个地方的房地产主要是中高端的,原来我们这个地方有中央别墅区、后沙峪城市中心建设区,这都属于中高端的。这种走向还会继续伴随着之后十年的发展走向。
另外一块是面向科技行业的科技地产,在我们这地方也有过探讨,大家如果知道在首都机场东侧有一个建设面积175万平方米的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这样的产品形态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科技地产。我们在首都机场西侧还会有100万平方米以上的科技地产的发展空间。
还有一块是商业地产,空港城这个地区原来商业比较匮乏,这么多年更多的是搞了一些小型的零售为主的小型服务业、商业,大的集中性的比较少。从去年开始我们引进了万达在我们首都机场1号航站楼前边,天竺镇政府所在地,60万平米的万达商业广场,这种形式还会有两到三个这样的机会,主要分布在一个是后沙峪,就是后沙峪现在的城镇建设区东侧,我们叫M15线的后沙峪站,在这个站周围有新的投资机遇。还有机场的北侧,南法信镇政府所在地,也会有大型商业投资的机会,这是商业地产。
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地产,也会在我们这里得到支持和促进。比如围绕着仓储物流,过去20年我们这个地区主要是发展航空物流,特别是在机场北侧做一些保税性质的,也有非保税性质的,国内国外一些大的物流公司都在那里有自己的建设项目。今后十年,这类项目可能会得到一定抑制的发展,我们更鼓励在机场南侧,像天竺镇政府所在地,本身是一个噪音区,在这个噪音区里边,我们要规划一些面向金融行业、医疗卫生行业,做高端的仓储。说高端的仓储,我们直接的理解,主要是一些银行业的金库、保险柜的存放,特别是地下存放,在我们那个地区会成为一个新兴的突破性的非常支持发展的产业,还有面向医院,医院每年都会有很多医疗档案、病理组织,需要冷冻、需要长久、永久存放,比如脐带血、骨髓等等很多,现在民众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在这个地方将来作为一个产业,会得到突破和发展。
这是我们在几个老的产业基础上,又有了新的不同的方式要得到发展。
还有一种新的业态,就是过去我们没有更多探讨过的,比如说空港免税购物中心这样的商业形态,也会在机场南侧得到支持和发展。还有一些专业的展览展示。现在在机场西侧有一个新国展,新国展也是我们这个地区功能性的、标志性的文化创意产业里面一个代表性的项目。跟这个项目不同的是,我们将来更多的做一些航空科技展,专门销售国内的,特别是国际的航空器材、零部件、技术展示、交易等等业态,也会在机场周围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和规划上的支持。
整个空港地区,在未来十年是围绕着空港城来作为一个战略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对我们前20年是转型和提升。随着高端产业的发展,在商业地产、房地产、产业地产上也会有更多的体现。所以这个地方还是投资潜力非常大、前景非常光明、对新机场周边的发展也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的地方,希望我们有更多投资商、开发商能关注这个地方。现在在天竺空港这个地方积累更多经验,探寻我们发展合作的模式,将来我们在新的机场周围才会合作得更顺畅、更有大的发展。谢谢大家!
冯奎:谢谢胡杰主任。当我们讲到北京新机场的时候,在前一阶段的讨论当中,实际上我们也讨论到了廊坊,讨论到了河北,跟它相邻的一些区域的发展。那么如何去看待这样一个北京新机场带来的更广阔的区域里边的发展,下面再请其他的嘉宾再给我们做一些解读。
民航大学的曹允春所长,在临空经济的研究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前列,我想请教曹所长的是,当我们讲到北京新机场的时候,北京新机场所带来的综合性的效应有哪些?影响的重点区域有哪些?和国内的其他地方对比来看,为什么大家高度关注北京新机场及其他的经济效应?请您从这些方面再给我们做一些说明。谢谢您。
曹允春:谢谢冯秘书长。首先非常感谢新京报的邀请,今天讨论的主题是"世界空港价值",实际上我每次参加这种论坛,一定要请大家心里比较一下这件事,为什么开会的地点要选在这里,北京的市中心。空港在哪儿?空港不在这儿。大家坐在这儿的时候,你会觉得到底空港的价值是在哪儿,这个酒店的位置的价值在哪儿,为什么大家愿意到这来开会?方便。我从天津来,到了南站,14号线转5号线就到这儿了,100多米。所以大家会觉得市中心这个位置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我们愿意来这儿。现在我们讨论的主题是,至少离我们二三十公里的那个位置,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各位,没去过大兴,也许去过了,也没到新机场的位置去看一下,现在是个建设的地方。
2006年,十年前,大兴区区长找我的时候,原来是区委副书记,我当时对大兴的认识,就俩字,"西瓜"。去了之后,我说大兴是什么地方,在大兴调研的时候,真的是恍若隔世的感觉,大兴是首都的一部分吗?这就是很多在座的各位说,临空经济区有价值吗?20年的研究,我去过20个国家的临空经济区,很多人都说机场是什么?我去坐飞机走了,坐飞机回来,回市里的房子了,机场周边有经济形态吗?所以今天这就是我们讨论的,它的价值是什么。
我简单回顾一下咱们三个人类的文明。农业社会,从区域空间的角度,我们所获得的人类文明的东西所在。我穿的衣服是自己织的,我坐的马车顶多走几公里。然后文明进入了工业社会,有了蒸汽机,有了火车,我们享受文明的空间,可能已经达到了上百公里。然后第三个阶段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时候大家可能知道飞机什么时候造的,1903年,飞机真正进入到商业,192几年,我们的空间从十几公里、几百公里,能到了上万公里跨海运输,我们现在所享受到的人类文明,大家拿的iphone,虽然是郑州产的,但是它是来自于美国的设计。我过来是先把车开到天津站,我开的车是迈腾,德国的。所以在现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特点,在座的各位我相信在过年的时候,以前你买东西也好,我经常买的就这个区域,你现在不一样了,可能在京东、淘宝,跨境电商带来的,你可能会吃车厘子、巴西的三文鱼等等,我们享受到了更大的人类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这就是卡萨塔教授出的一本书,《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也许大家不相信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是在那儿,我们的未来的生活方式一定在国贸、海淀等等,因为房价贵,五万不算什么,十万、二十万。没错。那么未来一定是在这儿吗?
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卡萨塔教授提出两个例子,其中之一就是荷兰斯基辅机场,机场的核心位置有一个微软的欧洲总部。我在北京讲过课,跟北京领导说,如果微软在北京选址,无一例外肯定首选国贸,因为位置好。荷兰为什么不在阿姆斯特丹市里选位置呢?所以我们对未来价值的判断是说,我们可能说这件事未来是在改变的,世界空港周边的价值在未来会体现出什么?大家可以去读一下卡萨塔教授那本书,那本书说得很明白,是纪传体的,是很浅显的文字,林赛这个记者遍访了世界20多个国家的临空经济区,用的卡萨塔教授的学术思想写的这本书。
我家在天津,我家就住在天津机场临空产业区,102平方公里,旁边的那个路对面。人家说你比较偏,我告诉大家好像比较偏,我平常买东西在淘宝上买,那个空港经济区有什么呢?有奥特莱斯,有名牌的服装,还有欧贸商城,里面有美国馆、日本馆、德国馆等等,你想买世界上的东西可以到那儿去买。我这里还有一个天津市最好的医院,天津市总医院,三甲医院。首都的医院我不知道有多少个三甲医院,它不应该是首都的,应该是全国人民的。但是他们的位置,我曾经去国家发改委,打车打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到,后来发现国家发改委旁边有一个挺好的医院,好像是儿童医院,我记不清楚了,它不应该放在那个位置,因为它是给全国人民提供的服务,不应该光给北京人民提供。应该放在新机场的位置。我就碰到过好几次事,一个地方的人要到北京去看病,每个月都要来,因为他当地就没有医疗的力量。
所以刚才主持人问我,北京新机场到底什么价值,我说了这个历史,它的价值是说,我们在当今的社会当中,我们不仅是享受北京给我们带来的福利,我们希望是享受全球带来的福利。一个城市最接近世界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机场。一定是,因为只有这个地方我们才能更接近这个世界。否则你要到机场去乘坐飞机,到了这个国家,就到了外国。你享受这个世界的文明,享受全球人类文明给大家带来的便利的时候,机场以及机场周边的价值就出现了。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去享受人类文明的过程,新机场肯定是咱们的一个方式。所以我用更抽象的一种方式去说。
说得具体一些,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的1/4,而且刚才两位专家也说了,也许在1/4当中还不能均值,仅次于通州的行政区。在刚结束的"两会"当中的"十三五"纲要当中提出了北京新机场,还提到了一个区域,就是加快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在这种国家规划当中,第一个把临空经济区纳入到一个国家的五年规划当中,当然郑州的航空港规划是在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的,这这次是时隔三年之后,又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重点提到了。
所以在未来的北京的发展当中,在未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我相信北京以疏散的这样一种方式,市中心的这样一种优越性、便利、房价的激升是不是永远能维持?看看国外吧,也许北京有它的现实的特点,但是我不太相信。也就是说卡萨塔教授所说的未来的生活方式,只是也许,但是这个也许到底是几年,我不敢说。五年、十年我们才敢去大兴看一看,去享受大兴给我们人类文明带来的福利,不好说,但我们现在在市中心可以享受这样的福利。所以新机场的价值在未来一定会体现,这是规律,这是发展趋势。所以我觉得新机场世界空港经济价值在未来一定会体现。谢谢大家。
冯奎:感谢。下面有请胡赵征,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您参与过北京新机场有关的规划、讨论或者设计。第二,参与或者没参与,您从您专业的角度对这样一个区域如何去发挥它的区域价值,从规划方面,您觉得有哪些应该去重点凸显的方面?哪些要素您觉得应该更加重视?有请胡院长。
胡赵征:谢谢主持人,我们在国内是2010年最早在北京研究新航城,我们把北京临空经济区域叫做新航城,现在也这么叫下来。当时是从最顶级的战略规划,一直到下面的产业规划、城市设计、交通规划等等一系列的规划。
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我认为对区域的带动有几块:
第一,带动能力特别强,因为北京新机场按照国家的批复,到2025年是7200万客流量和200万吨货流量,投资是接近800亿。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会对区域的带动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一个是一般内外投资是1:2或者1:1的带动规模,新机场投资800亿,未来的区域将会投800到1600亿的规模,用于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市政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改变。这将是区域经济发展最有力的推手,因为从京津冀一体化来看,刚刚曹教授也讲了,北京大兴这个区域原来是比较差的,我们跨过了永定河,去永清、固安来看,基础设施方面比北京还是有差距的。所以通过1600亿左右的投资,能够极大带动当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成为京津冀一体化重要的推手。这是第一,带动能力强。
第二,临空经济是多元化的,从最开始临空经济以航空制造,除了客流、物流为主,就是航空制造,还有富士康,有综合保税区,还有新的业态,比如会展、奢侈品拍卖、总部、研发等等,一系列业态。刚刚曹教授也说了,首都机场如果是微软来选的话,要选择CBD,是因为CBD是北京市中心和机场之间的一个最重要的节点,所以他虽然选择CBD,实际上也是跟机场发生的关系。北京新机场的特殊性是它位于我们传统城市的中轴线,就是三千年来北京中轴线的端点,从故宫一直延续到这里,也有政治文化的意义在里面。所以在打造北京新机场的时候,把它的临空经济区作为对外联系世界城市的窗口和相关的中心,所以相关的总部经济等等就可以沿着中轴线进行布置。
再外围还有一些新的业态,比如高端的居住社区以及现在出现的一些主题文化公园,以及曹教授讲的生态疗养方面,结合咱们河北本地的温泉优势,从生态疗养这块来说,卡萨塔教授那本书上说了,曼谷的航空大都市就建了康明医院,美国人去曼谷度假的时候,就在那里进行相应的疗养和身体的康复,所花的钱比在美国本土看病花费还少,他又去度假了,又去消费了。所以这一系列的新型业态,在未来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再就是主题公园类的,美国迪斯尼乐园都是部署在空港附近,包括上海迪斯尼马上要开园也是离机场不远。
未来人人也都有可能有飞机,因为小飞机造价也不高,100多万就可以买一家架小飞机。所以围绕着航空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包括产业的升级,包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区域经济的推动,都会极大的促进和改变我们目前所在的生活状态。所以我认为周边的区域是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的。
冯奎:感谢胡院长。刚才我们讨论了首都机场我们所看到的一些现实,我们也展望了北京新机场,未来周边所发生的变化,这样一些变化就像主题讨论的那样,我们在展望北京新机场周边有没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增长极,有没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重要的门户,有没有可能成为我们重要的城市通往国际的会客厅,我们大概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尽管它还没有到来,但是我们似乎看到了它正在向我们走来。
接下来我想请教一下来自埃森哲的吴琪,他是吴琪全球副总裁,我在很多讨论的场合都遇到埃森哲的高级领导,他们富有一种全球视野、全球眼光,我想请教吴总的是,从我们现在的现状来看,如何能加速我们从现实加速到我们未来的目标,我们应该从全球哪些地方借鉴经验?有哪些教训可以避免?
吴琪:谢谢冯秘书长。确实这个问题是非常有意思的,关注航空经济相对比较长的时间了,我自己是这么看的。第一,从北京的位置,包括周边的区位条件等等,北京从它的新机场未来发展的角度上,的确是有它的很明显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从作为机场,变成一个全球主要的枢纽而言,反过来,如果说来看如何通过机场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如果你来看全球的航空城,其实是有几种类型的。大部分航空城是自然形成的,是基于它的位置、基于它自身城市的发展特征,以及当地的产业的结构,城市的发展动向上自然形成的,以商业利益驱动的这样一些形成的格局,有几个是明显的带有了区域意志甚至是国家意志的,从这些方向上,反过来我觉得对北京和航空城有借鉴意义。
在我来讲比较典型的,第一是当年的斯基辅机场市场,荷兰政府希望把荷兰打造成欧洲的物流中心,那样一个总体的战略目标上,去选择了机场,选择机场跟周边港口所有连接的地面交通方式,以及周边的产业甚至配套的政策,甚至薪酬的政策,甚至对人的收入所得税。综合利用了他们的优势,他们的特点,来满足荷兰国家战略里边把荷兰作为欧洲物流中心的这样一种战略来形成。
现在看上去,我觉得更靠近一点的其实是另外一个有了很强的政府的意志,在战略意图上推动机场乃至周边的经济的布局,产业的布局、投资等等。可能现在能看到的,看上去比那两个野心还大,是迪拜。迪拜甚至是未来的电商中心,我们在参与其中,是看到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野心勃勃的计划。这个机场其实只是设施里面的基础层,支持那个目标实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而在这之上,金融、电子商务、便利的贸易等等,一系列的所希望推动的,借助它的实力去推动、去提升整个区域的国家的竞争,带来更大的好处,带来更大的未来发展的空间。包括有吸引的产业,阿联酋也希望能为年轻人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这是航空区域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严密的结合了区域发展定位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机场只是其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而已,并不是整体,只是整体战略中的组成部分。
反过来,站在北京市、站在京津冀的区域领导,其实反过来要去想一个事,京津冀地区的中长期的发展,京津冀竞争力的形成,是不是机场就是构成竞争力的组成部分,那是唯一的,还是其实就是个系统。从作为一个北京人,一直以来其实非常非常自豪,我研究了更多的中国的宏观经济,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乃至趋势而言,其实我越来越悲观。显然,我现在能看到明显未来在中国更具发展潜力的地方,我敢肯定的是上海,上海最有可能继伦敦和纽约之后,随着人民币全球化之后,可能第三个全球性金融中心,以及全球性金融中心能带来的经济发展的水平。你再看今天纽约的人均GDP的水平,大概是上海的七倍,就是它的位置、它的产业结构所形成的以及中国大的宏观的地位,下面具备更大活力的是人,深圳有这么多创新型的企业,比如华为已经成为全球型企业,无论是招商银行、平安,在中国各个行业,通过创新、通过高速发展,包括现在的无人机等等,这种高科技产业里面,包括手机制造业里面,高端的创新能力更强的产业,聚集在深圳这一端上,那北京有什么?我们这些医院、这些医疗,都是因为当年发展起来的,构成了对人的吸引力以外,我们还有拥堵,有重污染,高物价,低生活质量,我们真正还对未来的人才有吸引力吗?如果我们不看五年,我相信北京的问题,不会在五年之内,可能在20年、30年、40年之后出现。
因为由此而构成京津冀的区域里面,你是不是还能够真正成为这个区域的增长极,是不是还能真正成为中国的增长极,在我看来其实是问号。这些国外的公司的研发中心,基本去了上海,或者杭州,或者长三角,基本不愿意来北京。很多有名的全球企业,问他们怎么样,他们说如果能搬或者重新做决策,绝不把总部设在北京,我让全球的高管来北京,还要发他们污染补贴,他们还不来,不仅家里不来,他们自己也不来。尽管北京还有高校、教育、还有人才聚集能力,但是作为一个城市,作为一个区域,北京其实已经逐渐在丧失它对于未来可能更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因为未来不再是产业竞争,其实是人的竞争,未来的资本、未来的人才、未来的创业环境中,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发展潜力。
所以反过来,我们新机场的发展,乃至于站在京津冀整个区域的未来发展里面,我们到底应该往哪儿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新机场到底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觉得这是可能我们需要跳出传统的投资,跳出传统的区域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全球都是这样的,我们看巴黎等等,都是机场周边的区域要快于其他区域,因为它有更强的便利性。其实新机场发展过程中,我们周边城市是有很多抱怨的,新机场建成了之后,天津机场怎么办,石家庄怎么办,自然而然会带来周边机场相对的边缘化,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且北京这个枢纽的位置,在我们看来,从中国整个航空产业的发展进程来看,北京的枢纽地位在中国整体来看,其实是上升到一定程度,它的地位会下降的,而且肯定会下降,因为这个跟中国的国土面积有关。欧洲从市场一体化变成少数枢纽聚集的过程,而我们相信中国其实从30年、50年更长期的角度来看,中国是分散枢纽的结果,我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足够支撑区域性枢纽,自然而然也会有国际航线。从一个长期趋势来看,其实是地位会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