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好而来,用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创建湖畔新都孔雀城
凉风 旷野 远树
晴空 白云 碧霄
初秋的光景
在身边的意象中
一天天朗阔
行经大街小巷
时序空悠悠悬于四旁
便觉光阴萧瑟
环顾间私想
若有一方园林纳之
则必得秋之诗意——
秋声 秋色 秋思
秋居 秋怀 秋意
整整一秋间
闲卧园林,轩户敞开
赏风月之无涯
得天地之兴怀
不亦快哉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宋 蒋捷《声声慢·秋声》
秋时方到,秋声先起。
深巷的园林中,秋菊灿黄,一片红叶掩映轩窗,从清晨到日暮,窗外的雨声、风声、更声、铃声、角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一声接一声,进入园林里,进入一段层次分明的时节里。
秋声一起,生愁思。
竹山先生彻夜未眠,卧在榻上遍听秋声。天将晓,老友远,索性披衣而起,研墨挥毫,做一首词,把满腹凄愁,分一半与鸿雁,让它越过院墙,传到遥远的天边去。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宋 范仲淹 《苏幕遮·怀旧》(上阙)
除却三春,秋时的颜色大约最丰富。
悠悠白云,飘在碧空里,纷纷黄叶,落在大地上。无边秋色,一直伸进江水中,变成清波上弥漫的翠烟。群山映着斜阳,天际遥接远水,更有无数草木,逍遥于斜阳之外,如同看不见的内心风景。
园林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宋 晏几道《蝶恋花·园林碧苔红叶遍》(上阙)
范仲淹的秋色在天地间浑然壮阔时,晏几道的园林内,遍地青苔上,落满了微微卷着边的红叶,风吹过,哗啦啦,一齐涌向一圃开得正盛的金菊。秋风吹开金菊,却也吹谢了荷花,在一日日渐凉的秋风里,一塘烟水粉青如练,浮着几片萎凋的荷叶……
轻轻几笔,秋天园林的景色,便别有一种风韵。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宋 秦观 《满庭芳·碧水惊秋》(上阙)
日暮的园林中,败叶在空阶上被风吹乱一地,入夜时候,如水月光漫过院子,流进空荡荡的房间里。居住在屋子里的人,伸手抚摸着轻柔的月光,耳边是若有若无的风吹竹叶之声,在孤单的夜里,他竟误以为那是故友的脚步声。
也许,只有故友的脚步,才能打破秋日园林的孤单。
凉意思,到南楼。小帘钩。半窗灯晕,几叶芭蕉,客梦床头。
——宋 吴文英 《诉衷情·秋情》(下阕)
客居异乡,秋天就来得格外的早,也格外的冷清,阳光没了那么温暖,空气中也总氤氲着潮气。更有那园林中遍地草木,在秋日里一个个枯萎凋零,客居者也变得悲伤起来,陡然间生出千万种孤独之情难解。对着一豆青灯,看身影落在窗纸上,唯有在雨打芭蕉的梦中,轻身飞过园林,飞回故乡。
天悠悠。水悠悠。月印金枢晓未收。笛声人倚楼。
—— 宋 黄升 《长相思·秋怀》(上阙)
笛声幽幽穿过园林,被满是秋怀的倚楼人听见,举目望,清月当空,天也悠悠,水也悠悠,只见园林外江岸边,荻花在秋风中飞舞,像是在准备一场远行。
背庭缘恐花羞坠。心事遥山里。小帘愁卷月笼明。一寸秋怀禁得、几蛩声。
——宋 吴文英 《虞美人·秋感》(上阙)
园林,最适合收纳秋之怀。
不去赏花,是因为害怕园林中的花过早地凋谢。大约只有心怀诗意的人,才会有这样多情的心绪,只是卷起窗上的小帘,满怀心绪,遥对远山,明洁的月光,让浓愁变作轻忧,但窗下几声秋虫的鸣叫,却又添了一段新愁。
秋怀如园林中的小径,曲曲折折又叠叠。
园林深深
曾在无数季节里
落于诗词间
但最美的那半阙
总会留给秋天
于是
诗词的意境
连同园林的建筑之美
在秋天融为一体
共同构成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
也构建了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湖畔新都孔雀城给您一个诗意的园林。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