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诺,1983年生人,大院长大,储希望和储开心的妈妈,自称“不工作时挺宅”一人。
现任职《北京日报》,专家型记者。
文/刘乾超
这首先是一位妈妈的故事,而且是一个二胎妈妈的故事,然后,这才是一位地产女性的故事。
北京人,大院里长大。26岁生下第一胎希望,32岁生下第二胎开心,两个可爱的儿子让人艳羡——幸福的反面是甜蜜的压力,但她不想把经济问题衡量得那么不堪重负,因为有一天“看见老大把老二抱起来,两个宝贝对视,那一刻眼睛都红了。”
去年1月,发现自己怀孕了,妊娠反应强烈,只好基本告别采访写稿,乖乖卧床。
是个很漂亮的妈妈。做事雷厉风行,典型的媒体人,健谈,乐观,隔着电话都能听出那边是咧着嘴微笑的表情。计划很久的二胎来了,报社领导还没说什么,平时的对口系统先提了“意见”:
从国土、规划再到住房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都在打听她什么时候回来上班。就这样,产假没休几个月,在强烈要求她回归职场的声音里,便又回到了工作岗位。说到这里笑了笑,口气里有掩饰不住的“被需要感”。
过去几年有过一些交集。相比更商业化的房地产新闻,她的选题更多涉及自住房、城市建设等民生热点,是一位不飘在天上的、接地气的写作者。
很多人记得2015年初的一次新闻爆料——《这位人大代表,你赔我们的德内大街》,北京才飘下开年第一场雪,西城德内大街便被一个叫做李宝俊的人大代表私自掘地六层给挖塌了,圈里人才会知道,这次事件的最早爆料人就是她。
我问她做这次选题之前是否怕承受压力,告诉我报社很少发这样劲爆的负面,“确实会比较难,但也要尽可能发声”。
自毕业进入传媒业,直到2010年才真正接触房地产,却已经做到了相关领域的NO.1。评判标准是什么呢?跑口里面的全部400位专家,有300位晚上十点以后还愿意接听她的电话。
之前两年,因为表现出色被奥组委借调做了两年行业类新闻。断断续续,十年过去了。都知道做记者难,做女记者更难,要一直跑到40岁吗?“现在这个体制还不太允许你干别的,踏踏实实坐下来写一本书倒是我一直很想完成的一件事”。
这是个伟大的计划:用笔给逝去的老北京和日新月异的新北京做一次转型纪录。困扰伴随而来,因为“这个圈子里有很多有情怀的规划师和设计师,可是这个领域的老人没(去世)得太快了,想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越来越困难了”,但是也已经开始收集资料,陆陆续续动笔。
接到我的采访电话时正带着小儿子开心在医院看病。最近天气变化强烈,开心身上长了一些疹子。平媒不坐班的工作节奏让她可以更好地安排两个孩子的生活,为了二胎的换房动作也告一段落。
说到这里,她很得意,原因是每次卖房都能卖在高点,每次买房都能买在低点,“跑地产多了,对政策有很好的把握能力”。
识时务,愿意改变,有坚守,也不怕承担更大责任,在西三环的一套100多平米的二手房里,她的两个孩子——希望和开心如今每天茁壮成长。
这是可以想见的最均衡状态。她告诉我,自己当年刚生希望时,为了采访几乎带着孩子穿越了北京所有政府的办公地点和施工工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6岁的希望现在特别痴迷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