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北京房产 > 正文

倪鹏飞:城市化下一程,职住一体还有哪些路要走?

0
分享至

每经记者 朱玫洁    每经编辑 杨欢

疫情之下,全球政治和经济倍受影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遭遇挑战。

5月30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0春夏论坛举行线上会议,聚焦“红利与挑战”,探讨“后疫情时代”中国城镇化的新征程。

城叔将聚焦与会专家核心观点,陆续推出系列文章。本期专家——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理解,人类住区的活动(包括城市化问题),实质上主要就是两点:一个是‘职’(工作),一个是‘住’(生活)。”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0春夏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从职住视角看下一程城市化的未来》的演讲。

对比国内外的职住情况,一般来讲,国外没有职住分异的现象,人们在农村就业,农村居住,转移之后就到了城市工作生活。

但在中国,由于一些因素,比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包括土地、人口等制度的变迁,加上外部需求的问题,使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职和住分开了。

二三十年前,职城住乡的情况比较常见。“下一阶段正从目前的职住离异转向职住一体的城市化。”倪鹏飞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职城不稳,职乡不能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果没有足够的就业保证,城市化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倪鹏飞提出。从职住视角来看,他认为“职城不稳、职乡不能的就业风险加大”是一大问题。

“我们的农民工,上亿农村转移人口实际上是兼职的”。倪鹏飞解释道,

他们有两份工作,一份是在家乡经营农村的土地,一份是外出打工的职业。就业保障就在他的家乡,农村土地就是他的就业海绵。城市里有需求,他们就进城,城市需求放缓,他们就回到农村去。

“这是过去我们几十年一直在做的,但现在和未来就不太可能了。”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大部分土地租出去后,农村转移人口或者新市民回到乡村可能没有相应工作,带来职业不稳的风险。

尽管中国新增人口总体放缓,但城市里原本还有2.9亿存量的新增农民工以及1.4亿将要进入城市里的农民工,这些都是刚性就业,整体就业压力不小。

然而,今年受疫情影响,国际产业链发生变化,就业问题凸显。以义乌、中山等东南沿海地区为例,自三、四月份全球疫情蔓延以来,工厂订单受到影响,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无工可复,又辗转回到家乡。

更为常态化的问题在于,制造业的比例在迅速下降,这也将导致一些类别的就业岗位减少。为此,倪鹏飞的建议是,

对于新市民积极参与就业的中小微企业、在城市里做服务的产业,要给予政策性的支持。当下,已有西部城市开始恢复地摊经济,助力就业。

同时,也要给新市民进行就业培训,将此纳入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里,还包括信贷担保、信息服务等一揽子计划。

公共服务存在分割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他的后半句,“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追求,城市化也在从职业收入牵引转向生活居住牵引。

“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到了为获得更好生活来带动城市化的节点。到城市里来,就是要享受城市里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倪鹏飞提到一种现象,大部分农村青年要结婚,都必须在城市买房,也就是(婚后家庭)要住在城市里;已经结过婚、有富余资金的农村家庭,也会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搬到城市居住;还有一些为了老人养老或者医疗方便而进城居住的案例。

“最强劲的就是婚姻和教育这两个因素。”年轻的人口通过婚姻杠杆,几乎把适龄青年都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权利(公共服务)分割的问题需要被重视。

在职住分离的情况下,个体的权利与所应享受的公共服务,比如就业、居住、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权利都附着在“住”上面,因为“住”和户籍联系更紧密。

也就是说,转移人口在城里就业没问题,但是就业保障没有人解决,如果失业了没有人解决救济金的问题。尽管现在有失业保险,但针对农民工的失业保险缴纳率仍旧不高。

此外,转移人口在城市里挣钱可以生活,但是涉及到生活保障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等公共服务,还是在农村。

“这个问题目前有一定改善,但没有根本性的改善,要进一步解决。”在倪鹏飞看来,“住”是一个抓手。

“住”和公共服务权利联系最紧密。他建议,建立“新市民安居工程”,作为长期的政策来推动。“农民工的问题或新市民的问题核心问题就是‘住’,把房子解决了,公共服务目的就能够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解决了。”

未来的一个趋势是,随着职住走向一体,转移人口的基本权利、基本公共服务也将从分割走向一体。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重庆40%网约车“停摆”?制定合理运价、降低佣金是唯一出路!

重庆40%网约车“停摆”?制定合理运价、降低佣金是唯一出路!

我不叫阿哏
2025-07-09 15:02:52
王晶说张国荣是自己唯一看走眼的演员,谈张国荣抑郁症:治疗的医生只开药吃,张国荣没有好好吃药

王晶说张国荣是自己唯一看走眼的演员,谈张国荣抑郁症:治疗的医生只开药吃,张国荣没有好好吃药

极目新闻
2025-07-08 16:07:23
上海女子连续一周被邻居冒用地址点外卖,邻居却不认错,律师:涉嫌违法,建议这样维权

上海女子连续一周被邻居冒用地址点外卖,邻居却不认错,律师:涉嫌违法,建议这样维权

潇湘晨报
2025-07-09 10:34:16
那个县城文科女,踩中张雪峰所有雷区后

那个县城文科女,踩中张雪峰所有雷区后

投稿指南
2025-07-09 11:36:53
没儿没女没退路,王劲松苦熬30年,凭啥在演技圈“杀疯”了?

没儿没女没退路,王劲松苦熬30年,凭啥在演技圈“杀疯”了?

邵阳县融媒体中心
2025-07-08 22:09:14
特朗普没想到,伊朗战后复盘,打破30年惯例,让中国成了最大赢家

特朗普没想到,伊朗战后复盘,打破30年惯例,让中国成了最大赢家

历史有些冷
2025-07-08 19:45:03
充电宝3C认证风暴:单个认证成本约1分钱

充电宝3C认证风暴:单个认证成本约1分钱

新京报
2025-07-09 15:01:04
上海男篮外援升级,同时接触萨姆纳和古德温,场均36+6和25+8!

上海男篮外援升级,同时接触萨姆纳和古德温,场均36+6和25+8!

中国篮坛快讯
2025-07-09 13:36:06
中考生扶老太遭讹32万,6年后老太孙子考上985,跪校门口求原谅

中考生扶老太遭讹32万,6年后老太孙子考上985,跪校门口求原谅

风起青萍之未
2025-07-02 17:31:19
为什么说中医不科学?因为有一个巨大的逻辑漏洞,你解释不清楚

为什么说中医不科学?因为有一个巨大的逻辑漏洞,你解释不清楚

肯定式教养
2025-06-10 06:56:12
严重拖欠工资!四川公布5起典型案例

严重拖欠工资!四川公布5起典型案例

人力资源报
2025-07-09 15:25:29
43岁郭晶晶素颜背10万元包参观山东舰,一张合影秒杀无数名媛

43岁郭晶晶素颜背10万元包参观山东舰,一张合影秒杀无数名媛

易同学爱谈娱乐
2025-07-09 08:36:00
A股:大盘没有站稳3500,原因是什么?明天周四,是尾声将至?

A股:大盘没有站稳3500,原因是什么?明天周四,是尾声将至?

阿伧说事
2025-07-09 15:07:44
上海女保安出轨25名富豪,半年失踪10位,警方:发生关系就消失

上海女保安出轨25名富豪,半年失踪10位,警方:发生关系就消失

悬案解密档案
2025-07-04 09:55:19
江苏女孩爱上杭州富豪,恋爱8年才结婚

江苏女孩爱上杭州富豪,恋爱8年才结婚

叹为观止易
2025-07-09 09:11:58
河南商丘一摊贩占据半边马路卖西瓜,被带走处理后西瓜遭哄抢

河南商丘一摊贩占据半边马路卖西瓜,被带走处理后西瓜遭哄抢

齐鲁壹点
2025-07-08 16:57:37
【追踪】江西一老师因学生未填“清北”解散群聊,知情同学:不能抹除老师3年付出

【追踪】江西一老师因学生未填“清北”解散群聊,知情同学:不能抹除老师3年付出

界面新闻
2025-07-09 10:56:30
油价大跌超0.56元/升,创今年新低油价“连涨3次”后,或重新大降

油价大跌超0.56元/升,创今年新低油价“连涨3次”后,或重新大降

油价早知道
2025-07-09 09:06:30
1976年毛主席逝世,记者当即采访加拿大的张国焘,他究竟说了什么

1976年毛主席逝世,记者当即采访加拿大的张国焘,他究竟说了什么

猫眼观史
2024-05-16 17:23:17
突发!94岁杨少华去世,上午还参加了开业剪彩,坐轮椅上脸色发黑

突发!94岁杨少华去世,上午还参加了开业剪彩,坐轮椅上脸色发黑

鋭娱之乐
2025-07-09 18:47:03
2025-07-09 20:15:00

北京房产

海淀严选 和樾玉鸣让「好房标准」藏在每一个细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套数
二手房推荐

头条要闻

纽约市长候选人称若当选将逮捕内塔尼亚胡 特朗普发声

头条要闻

纽约市长候选人称若当选将逮捕内塔尼亚胡 特朗普发声

财经要闻

金店业绩分化 为何"一口价"卖得更好了?

体育要闻

开了16年F1,他终于第一次站上领奖台

娱乐要闻

周杰伦开抖音号疯涨三百万粉丝

科技要闻

下一任苹果CEO,可能是这位iPhone的掌舵人

汽车要闻

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 天神之眼全面OTA升级

态度原创

亲子
教育
艺术
本地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家长千万不要再过度清洁了,反而会害了娃!

教育要闻

你不信任的眼神,比错题还扎心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踏入时光长廊!岐山八景诉说古今岁月风华

军事要闻

以军称打死哈马斯一高级领导人 现场画面公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