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北京房产 > 正文

自然资源部:绝不耽误复工复产重大项目用地审批

0
分享至

(原标题:自然资源部:复工复产重大投资项目的用地审批绝不会耽误)

3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复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对于复工复产后项目用地审批时效,自然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刘国洪表示,通过修改《土地管理法》来解决审批层级过高的问题,同时,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启动特殊程序加快审批,复工复产重大投资项目用地涉及到用地审批绝不会耽误。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介绍,受疫情影响,春节后重大项目开复工面临困难。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目前重大项目复工率已逐步回升,除湖北外,据对各省约1.1万个重点项目统计,截至3月20日,重点项目复工率为89.1%。

修改《土地管理法》解决审批层级过高问题,加快项目用地审批

对于推进复工复产后一大批投资项目需积极落地,是否会因为过多的项目而导致用地审批迟迟批不下来的现象,刘国洪表示,现行的土地审批制度确实存在审批周期比较长的问题,这里既有工作层面的问题,也有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审批的层级比较高,环节比较多,特别是还存在事权错位的问题。为此通过推动《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推进一系列制度的改革,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启动特殊程序加快审批,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复工复产重大投资项目用地涉及到用地审批绝不会耽误。

刘国洪介绍,通过修改《土地管理法》来解决审批层级过高的问题。新的《土地管理法》已经于1月1号正式实施,按照新法的要求,由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批次建设用地和除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单独选址项目这两项审批事项,法律规定现在可以授权省级政府行使。

今年3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刘国洪表示,将新法规定可以授权的两项审批事项一次性的授权给各省级人民政府,同时将国务院仍然保留的审批事项通过试点的方式委托给部分省级政府行使。上述的改革基于权责对等,权力设置与行权能力相当的原则,权力配置应该说更加合理,行权的效能得到了更好的提高。

除了下放用地审批权,刘国洪还介绍到,通过“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解决了审批环节多的问题;同时启动特殊程序,开展网上联审,用遥感影像对比等方式,临时替代原来规定的实地踏勘等户外作业,同时启动集中调动人员、集体联合审查、提前介入项目前期,一对一用地特殊服务,在这些特殊程序下为复工复产投资项目尽快落地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用地保障服务。同时一些地方大力推行标准地的供应改革,把原来用地效率、环保达标这些前置许可事项改为批前承诺、信用担保、事后监管的方式,进一步加快项目落地进程。

下放用地审批权是“放权”决不是“放松”

对于下放用地审批权,如何能够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刘国洪表示,通过授权和委托下放土地审批权,根本目的是落实中央提出来的“放管服”的要求,优化营商环境,绝不意味着放松用地审批当中的审查和监管,改革的目标是对省级政府更多地放权而决不是放松。

刘国洪提到了土地审批权下放后三点基本的原则底线:

第一,严格管控的原则是没有改变的。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这些原则没有放松,国家总体指标控制也没有放松,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这三条红线决不能突破。符合规划、符合产业政策、符合用地标准、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等要求没有降低。下放用地审批权以后,必须仍然坚持一般的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规定,只有国家交通、能源、水利、军事国防等重大建设项目,在选址过程当中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还需要对占用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以后才允许申报。同时特别强调,永久基本农田的补划要符合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要求。

第二,严格审查的规则、标准没有降低,这套规则和标准是法律规定的,无论是国家审查还是省里审查,尺度的掌握上是完全一致的。这个权力下放给地方,其实责任也是压给了地方。如果地方不按规则审查,将承担责任和后果。这次改革中特别强调要“放得下、接得住”还要“管得好”。

第三,严格监管措施将更加有力。自然资源部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监管上下更大的功夫,全面加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一是进一步明确用地审批政策、规则、标准以及要求,进一步规范地方审批的行为。二是运用遥感监测、互联互通的审批监管平台来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加大对地方审查行为,以及审查结果的检查。三是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建立省级审批工作评价机制的要求,我们正在着手对各省(区、市)开展土地管理水平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提请国务院动态调整委托审批的试点省份。现在在试点内的,如果没有达到标准,今后就会退出来。

刘国洪指出,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卫星遥感监测体系,自然资源部作为主用户和法人的在轨陆地卫星就有十颗,它具有2米的分辨率,在地表400平方米的土地覆盖的变化都能清晰判断。每个季度可以实现对全国国土全覆盖。这样的数据产生能力我们是有足够的技术支撑来加强监管,可以说审批权的下放和监管能力的提升是匹配的。同时用地保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出来“放管服”三维是整体考虑的。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湖南一高校成立烧烤研究院?多方回应

湖南一高校成立烧烤研究院?多方回应

大象新闻
2025-07-20 07:08:15
30个学员无一人道谢!孙继海问家长:你们教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孩子

30个学员无一人道谢!孙继海问家长:你们教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孩子

风过乡
2025-07-20 11:13:17
后续!暴走团领队嚣张回应,央媒发文严厉批评,这下警方尴尬了!

后续!暴走团领队嚣张回应,央媒发文严厉批评,这下警方尴尬了!

谭谈社会
2025-07-19 16:09:27
印度“学乖了”,雅鲁藏布江开工,莫迪一声不吭,美要失望了

印度“学乖了”,雅鲁藏布江开工,莫迪一声不吭,美要失望了

南宫一二
2025-07-20 09:15:49
给了15块,就把屎吃了

给了15块,就把屎吃了

虬髯客好忙
2025-07-19 16:21:03
越南游船倾覆事故官方通报:游船实载49人,确认35人死亡4人失踪

越南游船倾覆事故官方通报:游船实载49人,确认35人死亡4人失踪

极目新闻
2025-07-20 13:17:14
宗老葬礼现场画面被扒:私生子捧骨灰,宗馥莉痛哭,豪门恩怨曝光

宗老葬礼现场画面被扒:私生子捧骨灰,宗馥莉痛哭,豪门恩怨曝光

青橘罐头
2025-07-20 09:30:22
103岁奶奶还在世,是第一位继承人!杜建英鱼死网破目的逐渐清晰

103岁奶奶还在世,是第一位继承人!杜建英鱼死网破目的逐渐清晰

大鱼简科
2025-07-19 21:35:08
今日入伏,老人说最怕“入伏一日雨”,入伏天下雨有啥预兆?

今日入伏,老人说最怕“入伏一日雨”,入伏天下雨有啥预兆?

阿伧说事
2025-07-20 08:02:46
沈腾林允绯闻再添新料!两人前后现身偏僻公园,孩子疑似也去了

沈腾林允绯闻再添新料!两人前后现身偏僻公园,孩子疑似也去了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07-20 09:53:27
猪头肉再次被关注!医生发现:常食用猪头肉,可能带来六大好处

猪头肉再次被关注!医生发现:常食用猪头肉,可能带来六大好处

华庭讲美食
2025-07-19 11:37:37
关于稀土这事,网友们发现了它的另一面内情

关于稀土这事,网友们发现了它的另一面内情

清晖有墨
2025-07-18 10:39:47
贝佐斯花359亿买下《Vogue》送老婆?!网友:难怪女魔头连夜离职

贝佐斯花359亿买下《Vogue》送老婆?!网友:难怪女魔头连夜离职

每日一见
2025-07-17 23:04:40
71岁陈佩斯深夜痛哭!执导电影被联合绞杀,被迫延期,官媒力挺

71岁陈佩斯深夜痛哭!执导电影被联合绞杀,被迫延期,官媒力挺

银河史记
2025-07-18 13:09:30
三峡大坝“账本”曝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三峡大坝“账本”曝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霁寒飘雪
2025-07-20 09:18:01
同样是“长公主”,43岁宗馥莉对比53岁孟晚舟,面相、衣品大不同

同样是“长公主”,43岁宗馥莉对比53岁孟晚舟,面相、衣品大不同

鋭娱之乐
2025-07-19 22:50:06
官方通报自来水异味原因 多篇论文显示藻类确可造成水体嗅味,并出现沼泽或化粪池味

官方通报自来水异味原因 多篇论文显示藻类确可造成水体嗅味,并出现沼泽或化粪池味

红星新闻
2025-07-19 17:47:14
球迷侮辱谩骂球员及其家属,中足联凌晨声明: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球迷侮辱谩骂球员及其家属,中足联凌晨声明: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鲁中晨报
2025-07-20 09:12:06
杭州34年前命案告破!嫌凶一直隐姓埋名,被捕时他用的还是电话手表

杭州34年前命案告破!嫌凶一直隐姓埋名,被捕时他用的还是电话手表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07-20 09:37:00
与美开战中必败?中科院士骂主战派,吸取甲午教训,小心全军覆没

与美开战中必败?中科院士骂主战派,吸取甲午教训,小心全军覆没

丁懰惊悚影视解说
2025-07-20 06:20:33
2025-07-20 16:20:49

北京房产

海淀严选 和樾玉鸣让「好房标准」藏在每一个细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套数
二手房推荐

头条要闻

男子杀人后隐姓埋名34年 被捕时用的还是电话手表

头条要闻

男子杀人后隐姓埋名34年 被捕时用的还是电话手表

财经要闻

夹缝中的芯片之王:黄仁勋能守住4万亿吗?

体育要闻

女篮无缘亚洲杯决赛 韩旭泪洒发布会

娱乐要闻

宗馥莉被起诉,富二代们坐不住了?

科技要闻

Manus"跑路新加坡"后,创始人首次复盘

汽车要闻

辅助驾驶五维测评 蔚来世界模型:大智小糙

态度原创

房产
家居
亲子
艺术
时尚

房产要闻

重磅!海口中小学招生计划、划片出炉!

家居要闻

简构智居 现代功能美学

亲子要闻

36岁全职二胎宝妈,如何克服困难学写作?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被金靖种草了这条裙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