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北京房产 > 正文

上万观众集体飙泪 成延安红街最热打卡地

0
分享至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17岁的红军战士刘宝顺,带上牺牲战友的祝福,念着班长绣在红旗边缘的这句话,撑着红旗班那面旗帜独自走出了草地……

班长的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热风》,光,代表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而这催人泪下的一幕,反复出现在全国首部大型红色沉浸演艺《再回延安》的演出现场。

陈晓宇 摄影

从6月11日首映至6月30日,这部由“再回系列”知名导演张冬、丛明玲创作的红色行进式情景体验剧,已在延安红色旅游新地标——延安红街,连续上演了近50场,几乎场场爆满。

据统计,延安红街开街短短十天,就有上万名各地游客涌入“再回延安”沉浸演艺馆。其中,有亲历过革命年代的退伍老红军,有携全家人接受红色教育的退休老党员,有附近高校和中小学的学生,还有远道而来、慕名打卡的青年。

《再回延安》的红色观演热潮正席卷而来。

沉浸演艺再现真实:行走中体验感人剧情

“我叫刘念,是一位老红军的后代。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在遗物中,我发现爷爷留给我的一本日记,里面断断续续记录了一个普通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经历和感触……”

《再回延安》以“爷爷”刘宝顺的日记展开,从聆听红军讲述长征故事开始,用倒叙的方式将我们拉回战火纷飞的红色年代。

在刘念的讲述中,人们漫步迈进一座巨大的窑洞状建筑,凌空穹顶之上,高低错落悬挂着几十把椅子,三位红军老战士默默独坐高台,思念着牺牲的战友——这是一间记忆的博物馆。接下来,观众分别见证了一簇燎原的星火、一条漫漫的长征路,和一面不朽的旗帜。

陈晓宇 摄影

作为国内首部红色室内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不同于以往镜框式的“坐着看”,而是采取了行进式的“走着看”沉浸形式,同时利用声光电、真实风雪等高科技手法,打造多重体感互动的体验。

一幕幕真实的场景与一位位动情的演员,将观众带回到了长征时期的峥嵘岁月。

爬雪山场景中,四周温度随之下降,观众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红军们在雪山峭壁滑落、摔倒、又不断攀爬的画面,让人忍不住揪心;过草地的场景,空中展开的舞台需要抬头仰望,扑朔中宛若梦境,看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伤病倒在路上,更令人倍感征途之艰难。

陈晓宇 摄影

只有17岁的刘宝顺带着红旗爬过雪山,走过草地,扛过了所有的艰苦卓绝和生死存亡。日记的最后,刘宝顺在和平年代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以花甲老人的模样和早已牺牲的战友们团聚。

热门打卡地一票难求:上万人观演集体飙泪

作为革命圣地,延安有无数红色故事可以讲述。《再回延安》则以一种创新的表达方式,赋予了故事讲述者更大的空间,同时带给观演者更强烈的震撼。

陈晓宇 摄影

据介绍,该剧目上演以来人气最高的一场周末演出,400多张票转眼售罄,整个剧院内外人头攒动,大家对前厅正在沉浸式无声表演的序章演员,充满了好奇。而演艺一开场,进行式场景大幕拉开,观众立刻被感人的剧情、动人的表演和惊人的特效所吸引,氛围变得格外肃穆。演至高潮动人之处,大多数人都忍不住现场飙泪。

来自山西的观众高华说,“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剧里,成了一个红军战士。历史的画面在这一刻被艺术重新唤醒,让我深刻感受到可视、可触摸、有温度的‘沉浸式’演出。”

陈晓宇 摄影

“整场演出,我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一直在哽咽,眼中泛泪、口罩浸湿。在我心中,《再回延安》不仅是顶级的红色经典,即便放在整个舞台剧范畴也堪称绝佳。”来自北京的年轻游客赵欢说。

带女儿第一次来延安的上海游客张萍说,“希望孩子在这里重温革命历史,《再回延安》是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最好的教育在于体验,铭记苦难,才会珍惜眼前。特别是看到饥肠辘辘的红军战士吃上了‘怎么吃也吃不够的馒头’,那些牺牲已久的战友在刘宝顺的梦里为他鼓劲,我和孩子几度落泪,特别感动”。

红色教育润物无声:走出剧场便是传承者

红色基因要浸润人心,红色文艺精品的创作与传播是重要途径。近年来,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产品也越来越丰富,红色演艺、深度体验游等新品类日益成为刚需。

同程旅游的调查显示,22至31岁、42至51岁和21岁以下三个年龄层对红色旅游的偏好度高于其他年龄层人群。特别是在“Z世代”群体当中,红色演艺已经后来居上,成为最受青睐的红色旅游产品之一。

陈晓宇 摄影

如何能让观众沉浸其中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宣教式”被动接受,《再回延安》给出了满分答案。

“观众走进剧场时,不仅仅是一个观看者,更是一个亲历者,当他走出这座剧场时,便成为一个传承者。”《再回延安》的总导演丛明玲介绍说,这部戏讲的就是“父辈”两个字,传承的是那一束光,希望《再回延安》成为一个红色的经典项目,让英雄的故事永远常青。

总导演张冬、丛明玲是全国著名的实景演出剧导演,曾打造《又见平遥》《再回西安》等数十个中国知名的“再回系列”实景演出,《再回延安》堪称这一系列的扛鼎之作。

创作团队多次在延安采风,将一个个老红军的故事进行整合和淬炼,让“刘宝顺”成为千千万万个红军的一个缩影,并经过一年多的艺术创作与空间设计、三个多月的紧张排练,最终诞生了这部中国首个红色室内情景体验剧。

在他们的精心打造下,通篇没有说教,不讲什么大道理,只有平实又坚强的一个个战士,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着最强悍斗志的《再回延安》,成为延安红色旅游新地标延安红街上的热门打卡地。

陈晓宇 摄影

一份针对《再回延安》单场次400多名观众的观演感受统计显示,全场观众对工作人员、演员表现、舞台效果、剧目内容及演出时长的满意度均超过90%。演出结束后观众对整剧评价极高,纷纷表示“老演员舞台表现出色”、“舞台效果棒,演出真实生动”。

全部剧情中,观众评价和参与度最高的是第四幕“一面不朽的旗帜”。当所有人仰望并伸手触摸那面浸染着革命烈士鲜血的巨大的五星红旗时,每一个人都仿佛是一道光,一个火把,一个参与历史书写并将其传递下去的人。而《再回延安》的意义,便是让我们这些后来者记住他们的故事,将红色的精神世代传递下去。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直到看到彭于晏的下场,才明白为何姚笛难复出,资本圈杀人不见血

直到看到彭于晏的下场,才明白为何姚笛难复出,资本圈杀人不见血

诗啊诗啊是生活
2025-02-23 15:01:20
小米YU7设计手记公布!何小鹏下单了小米YU7,喊话雷军早点交付,雷军回应

小米YU7设计手记公布!何小鹏下单了小米YU7,喊话雷军早点交付,雷军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22:54:41
广州男子借伞打人后续!前台拒绝和解,男子身份被扒,难怪嚣张!

广州男子借伞打人后续!前台拒绝和解,男子身份被扒,难怪嚣张!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6-30 15:32:51
足球报:卡兰加几乎确定离队,英博引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确定

足球报:卡兰加几乎确定离队,英博引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确定

懂球帝
2025-07-01 11:58:25
“国防大学教授:伊朗半小时消灭以色列”?这是教科书级断章取义

“国防大学教授:伊朗半小时消灭以色列”?这是教科书级断章取义

可达鸭面面观
2025-06-17 18:31:01
女子哭诉月薪1万,才入职15天就被辞退,老板:不辞掉你辞谁?

女子哭诉月薪1万,才入职15天就被辞退,老板:不辞掉你辞谁?

白云故事
2025-05-20 21:10:04
恭喜穆帅!捡漏7000万前锋!免费试用,C罗做顺水人情,土超变天

恭喜穆帅!捡漏7000万前锋!免费试用,C罗做顺水人情,土超变天

阿泰希特
2025-07-01 11:09:41
吴宗宪真实诚!回应不去看小S二女儿画展:那是小孩水平!太刚了

吴宗宪真实诚!回应不去看小S二女儿画展:那是小孩水平!太刚了

小娱乐悠悠
2025-07-01 10:27:56
马筱梅直播手臂红肿疑似被家暴,坦言两人很好准备为汪小菲庆生

马筱梅直播手臂红肿疑似被家暴,坦言两人很好准备为汪小菲庆生

心静物娱
2025-07-01 09:50:21
俄上万亿高铁项目,不用中国高铁技术,采用锡纳拉集团,现在怎样

俄上万亿高铁项目,不用中国高铁技术,采用锡纳拉集团,现在怎样

壹知眠羊
2025-03-16 14:20:05
悬赏2000万找山西前首富!李兆会消失7年,大数据都不知他在哪

悬赏2000万找山西前首富!李兆会消失7年,大数据都不知他在哪

面包夹知识
2025-06-17 21:00:21
方腊手下只有8员大将,却让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死伤过半,为何?

方腊手下只有8员大将,却让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死伤过半,为何?

大千世界观
2025-06-21 14:18:49
何家劲被好友陈龙儿子“暴击”后,气的撵他离开工厂,饭也不管了

何家劲被好友陈龙儿子“暴击”后,气的撵他离开工厂,饭也不管了

阿伧说事
2025-06-14 18:32:14
恭喜巴萨!梅西回归酝酿中!退役盛典+培养亚马尔,拉总赢麻了

恭喜巴萨!梅西回归酝酿中!退役盛典+培养亚马尔,拉总赢麻了

阿泰希特
2025-07-01 11:22:02
知名女演员确诊!“已基本失去功能”

知名女演员确诊!“已基本失去功能”

观察鉴娱
2025-06-29 10:38:27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再度现身!改造8年,还是一塌糊涂!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再度现身!改造8年,还是一塌糊涂!

军武次位面
2025-06-30 17:45:16
女篮亚洲杯实力榜:中国女篮第一,日本、澳大利亚紧随其后

女篮亚洲杯实力榜:中国女篮第一,日本、澳大利亚紧随其后

懂球帝
2025-07-01 00:59:12
王文澜现状:走路要拐杖支撑,为儿子治病掏空家底,与倪萍没联系

王文澜现状:走路要拐杖支撑,为儿子治病掏空家底,与倪萍没联系

睿鉴历史
2025-06-28 18:45:08
笑不活,各省孩子有自己必做的家务!网友: 小时候最怕摘花生

笑不活,各省孩子有自己必做的家务!网友: 小时候最怕摘花生

有趣的火烈鸟
2025-06-30 11:35:13
兄弟间隔:哈里为了子女的前途不惜一切代价,与威廉硬杠到底

兄弟间隔:哈里为了子女的前途不惜一切代价,与威廉硬杠到底

又是秋风
2025-06-29 19:16:57
2025-07-01 12:40:49

北京房产

海淀严选 和樾玉鸣让「好房标准」藏在每一个细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套数
二手房推荐

头条要闻

上海起飞航班高空急坠 乘客写200字遗书交代银行密码

头条要闻

上海起飞航班高空急坠 乘客写200字遗书交代银行密码

财经要闻

暗访3C贴纸黑市:5元包邮3C标

体育要闻

创造历史!世俱杯首次亚洲球队战胜欧洲

娱乐要闻

Baby现身新加坡!8岁儿子太像黄晓明

科技要闻

扎克伯格官宣!Meta股价创历史新高

汽车要闻

比亚迪海鸥销量超100万 加推自在版车型7.88万

态度原创

艺术
家居
手机
房产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家居要闻

中古通透 简约不失浪漫

手机要闻

拒绝荣耀一家独大 REDMI新品电池突破8000mAh

房产要闻

最强黑马杀出!海南这些区域,教育正悄悄崛起!

军事要闻

涉伊核机密情报再泄露 白宫急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