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北京房产 > 正文

房价持续上涨,有没有遏制的好办法?

0
分享至

“今年以来,一线城市纷纷加码调控,楼市热度有从一线城市向热点二线城市过渡迹象。”

作者:左宇坤

自2016年中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后,“房住不炒”定位如今已深入人心。

但近几个月以来,楼市持续升温,热点城市房价的持续上涨,让不少民众疑问:有没有办法能遏制热点城市房价上涨?

资料图:房地产楼盘。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楼市热度向二三线城市传导

近日,“合肥+35岁”成为热门话题。有网友表达了对于安徽合肥新房摇号资格“刚需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政策的困惑,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随后回应称,合肥市房产调控新政并未排除35周岁以上购房者的购房资格,对于35周岁以上具有购房资格的购房者可参加普通购房者摇号购房。

这其实起源于合肥4月6日发布的楼市新政,涵盖了学位制、热门区域二手房限购、热点楼盘的“摇号+限售”等8个方面,其核心目的就是压制合肥上涨的房价。因为合肥这个二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连涨了10个月。

资料图:正在建设中的房地产楼盘。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今年以来,一线城市纷纷加码调控,楼市热度有从一线城市向热点二线城市过渡迹象。”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表示。

“大城市房价高不可攀,不如转头去二线城市寻找‘巴适’的生活。”合肥正是二线三线城市房价持续见涨的代表之一。

《中国住房大数据分析报告(2021年一季度)》显示,2021年3月,二线城市综合房价环比上涨2.5%,上涨速度比2月增加1.6个百分点,领跑各能级城市。其中,宁波、东莞、杭州、西安、大连等热点二线城市实现领涨。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二线城市降温难度较大,需要更多政策干预,预计二季度热点城市政策从紧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

房价上涨压力增加,调控持续加码

过去4个月,超强的政策压力从一线城市开始,已经覆盖到重点二线城市。

据机构粗略统计,截至目前,从住建部、银保监会到各重点城市,年内限购、限价、限售(增值税)、限贷等各类房地产调控举措已经超过150次,各地政策核心聚焦在严查经营贷等违规资金流入、人才落户、土地供应、整顿中介等方面。

资料图:一处在建房地产楼盘。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同时,住建部今年以来已约谈、督导和调研广州、合肥、宁波、东莞、南通、成都、西安、深圳、上海、北京、杭州、无锡、南昌等13个城市楼市调控,相比以往的楼市调控,实属罕见。

梳理发现,这些城市基本都处于全国房价上涨的前列。如,3月份,北京、广州二手房价格涨幅再次领跑全国,环比涨幅均为1.4%;其次为徐州、杭州、上海,分别环比上涨1.3%、1.2%、1.1%;福州和广州新房房价涨幅则并列全国第一。

同时,住建部约谈范围“走大”也“走细”,从一线向二线乃至三四线城市扩大。监管重压,地方楼市调控已精准到区,如广州、上海、南通等城市提出“分区调控”“一区一策”。

除了加强对各地房价的监测,对有组织的炒房团的严打也在进行,最近关注度颇高的便是“深房理被查”。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深房理被查”,对各类购房投资群和小区业主炒房群的震慑也不言而喻。

遏制房价上涨,有没有好办法?

“从短期看,严肃购房纪律和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是比较关键的地方;从中长期看,则要在土地方面积极供应,尤其是大城市,在土地总量供应和结构方面需要持续发力。”严跃进向中新网表示。

过去的十几年,随着房地产的火爆,卖地收入全部归地方政府所有,进而成了许多城市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有些城市患上了严重的“土地依赖症”。

格隆汇勾股大数据显示,其统计的44个主要城市中,2020年高于100%的“高土地财政依赖”城市有20个,土地财政依赖度在50%-100%之间的主要城市有19个。

资料图:航拍海口西海岸房地产项目。骆云飞 摄

“在过去数十年中,这些急剧膨胀的‘土地政策’帮助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起原始资本。同时,这些卖地收入支撑了中国几百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守英认为。

“但是随着城市化速度下降以及‘以地谋发展’模式潜在的诸多问题不断累积,土地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功能将不再继续,新一轮的土地管理制度应契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化。”刘守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梳理显示,2021年以来,“双集中”土地供应制度已在多地落地,22城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土地调控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实施了土地限价,防止“土地面粉”价格上涨带动“房屋面包”价格的上涨。

北京市住建委就披露,将构建“房地联动、一地一策”机制,将房价引导前置到土地出让环节。

“预计在金融政策和‘双集中’政策作用下,各地调控不断收紧,二季度房价总体将保持平稳,尤其是房价环比涨幅回落现象将更为普遍。”张波说。

在一些业内分析人士看来,4月份或成为楼市涨跌的重要节点。

“房地产调控工作没有松懈空间。当前全国房地产调控基调是明确的,对各地政府的要求也是明确的,即‘扛起房地产调控城市主体责任’。”严跃进认为,及时发现房地产市场升温苗头、及时出台调控政策,才能巩固既有调控成果,同时促进市场后续的稳定发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天津男子捡了600多块橄榄石,专家建议上交,男子:怎么不见你把家里的东西上交国家

天津男子捡了600多块橄榄石,专家建议上交,男子:怎么不见你把家里的东西上交国家

神奇故事
2025-07-01 23:12:11
今年三伏天不一般,20年一遇,5大特点早知道,早准备

今年三伏天不一般,20年一遇,5大特点早知道,早准备

温读史
2025-07-02 09:56:48
母女通吃?陈金飞和刘亦菲母女都有绯闻,跟杨采钰分手,再捧刘亦菲

母女通吃?陈金飞和刘亦菲母女都有绯闻,跟杨采钰分手,再捧刘亦菲

扒星人
2025-05-08 10:27:42
果然,李嘉诚反击了

果然,李嘉诚反击了

妮妮玩不够
2025-05-28 12:22:04
多地公交增设冰柜卖冷饮 网友:上车2元下车62元

多地公交增设冰柜卖冷饮 网友:上车2元下车62元

封面新闻
2025-07-02 09:46:04
青浦区三名公职人员接受监察调查

青浦区三名公职人员接受监察调查

鲁中晨报
2025-07-02 14:15:08
奥运冠军、国家羽毛球队原队长蔡赟拟任上海体育大学教练员学院副院长

奥运冠军、国家羽毛球队原队长蔡赟拟任上海体育大学教练员学院副院长

澎湃新闻
2025-07-01 14:08:33
痛心!中国2名顶级AI专家加盟英伟达:都来自清华大学,照片曝光

痛心!中国2名顶级AI专家加盟英伟达:都来自清华大学,照片曝光

影像温度
2025-07-02 05:54:50
Shams:亚历山大4年2.85亿美元提前续约雷霆!创历史最高年薪

Shams:亚历山大4年2.85亿美元提前续约雷霆!创历史最高年薪

直播吧
2025-07-01 22:04:07
大的要来了?Haynes:字母哥对雄鹿裁掉利拉德感到不满

大的要来了?Haynes:字母哥对雄鹿裁掉利拉德感到不满

懂球帝
2025-07-01 23:49:13
今年的白玉兰,重点不是刘亦菲缺席,而是坐在评委席上的童瑶!

今年的白玉兰,重点不是刘亦菲缺席,而是坐在评委席上的童瑶!

木木夕木可
2025-07-01 16:49:15
突然!时隔30年再提“包分配包就业”,信号极不寻常

突然!时隔30年再提“包分配包就业”,信号极不寻常

前瞻网
2025-07-02 09:32:07
马斯克要建立美国党

马斯克要建立美国党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11:01:16
为何被迫将中国移动的号码都改成8元套餐?实在是无可奈何!

为何被迫将中国移动的号码都改成8元套餐?实在是无可奈何!

柏铭锐谈
2025-07-01 17:46:17
小县城的留守妇女,真的 “性萧条” 了吗?

小县城的留守妇女,真的 “性萧条” 了吗?

英军眼
2025-06-25 16:12:24
回旋镖来得太快!HR失业哭诉,声称为公司省4514万、2年裁员80人

回旋镖来得太快!HR失业哭诉,声称为公司省4514万、2年裁员80人

火山诗话
2025-06-30 06:18:54
手受伤检查男性功能后续:医院称卫健委规定,卫健委停职医生调查

手受伤检查男性功能后续:医院称卫健委规定,卫健委停职医生调查

大川哥
2025-07-01 19:02:22
《镖人》无法换掉纳尔那茜,换脸影响作品质量,补拍无法召回演员

《镖人》无法换掉纳尔那茜,换脸影响作品质量,补拍无法召回演员

芊手若
2025-07-01 17:13:44
李在明政府公布惊天证据,揭开遮羞布,金正恩的清白,终于等来了

李在明政府公布惊天证据,揭开遮羞布,金正恩的清白,终于等来了

逍遥史记
2025-07-02 09:46:43
女性偷腥后当晚与丈夫同房是什么感觉?一位39岁的女人说出实情

女性偷腥后当晚与丈夫同房是什么感觉?一位39岁的女人说出实情

混音情感
2025-06-29 07:45:48
2025-07-02 15:28:49

北京房产

海淀严选 和樾玉鸣让「好房标准」藏在每一个细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套数
二手房推荐

头条要闻

美财长:中国加快稀土出口吧 回到过去

头条要闻

美财长:中国加快稀土出口吧 回到过去

财经要闻

浙江中涌连环案:诈骗集团狡兔三窟

体育要闻

亚洲人的身体素质,怎么打NBA?

娱乐要闻

陈赫回应“鹿晗患病”,原因惹人怀疑

科技要闻

卷不动大模型,李志飞只好去做硬件

汽车要闻

17.3英寸的巨幕中控 全新零跑C11把"影院"搬上车

态度原创

房产
本地
数码
亲子
公开课

房产要闻

竞价破百轮!一批买房人,悄悄疯抢海口法拍房!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亭台觅知音!百年戏楼藏了多少西厢绝唱?

数码要闻

“半入耳降噪苹替”vivo TWS Air3 Pro正式开售 199元起

亲子要闻

多看两眼还有点可爱了 这小发型 妈妈也是尽心尽力的 #论可爱还是要看人类幼崽 #超治愈的小萌娃 #被可爱的人类幼崽治愈了 #委屈巴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