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人大代表金焱:建议加快北京城镇基本住房保障立法)
新京报讯(记者 段文平)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是今年全国重点工作之一,而加大保障性住房尤其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与供应是关键。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月23日开幕,市人大代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金焱指出,在完善首都城市治理体系的新形势下,加快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立法势在必行。他同时指出,“以租为主”是北京这类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突出的特大城市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的必由之路,建议确立以政府为主、以租赁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的解决方式,探索特大城市居住解决方案。
市人大代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金焱指出,在完善首都城市治理体系的新形势下,加快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立法势在必行。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加快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立法势在必行
2009年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北京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租购并举、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初步建立。同时,经过多年发展,北京住房保障相关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日趋完善,保基本、分层次、广覆盖的基本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但是,在金焱看来,现有政策的法律位阶普遍不高,对相关公民、各级政府机构、各类法人的权利义务约束效力不强,与新型住房制度建设的要求仍存在差距。同时,北京市在基本住房保障领域逐步明确的发展思路,以及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融资多元化、建造产业化、分配精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平台化等有益经验,需要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予以固定,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
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条例》形成草案初稿,开始立法进程。但是在2018年,《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终止审议。
无论是从推动居住基本权利法定化、加快建立北京新型住房制度的要求,还是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规范解决住房保障现实难题的要求,金焱都认为加快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立法很有必要性。金焱说,加快北京市基本住房保障立法,尽快填补基本住房保障领域法规空白,做好与《民法典》等上位法的有效衔接,是推动基本住房权利法定化、实现“住有所居”民生目标的必然要求。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解决,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金焱指出,诸如在顶层设计上,住房领域现行的上位法律法规主要围绕产权型商品住房制定,不适应保障性住房全生命周期运作中的部分环节。还有后期管理上,由于此前出台的部门规章文件效力层次较低,产权单位等主体对于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约束效力和查处权限有限,制约了保障性住房的公正合法、可持续运行。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新型住房制度建设目标。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金焱表示,据统计,目前北京市仍有公租房轮候家庭约12万户,加快基本住房保障地方立法,是完善首都租购并举的新型住房制度、推动解决各类保障群体住房问题的内在要求。
建议以政府为主、以租赁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解决方式
对于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立法原则和主要内容,金焱提出了相应设想。在立法原则方面,金焱认为,应明确提供均等化的基本住房保障和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维护市民基本住房权利;确立以政府为主、以租赁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的解决方式,探索特大城市居住解决方案;树立保障性住房专业规范运作的实现路径,推动基本住房保障长期可持续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金焱表示,北京已初步建立起“租”(公租房+政策性租赁住房)—“购”(共有产权住房)—“补”(市场租房补贴)并举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但“租”的供应仍面临供应不充分、服务不健全等问题。他建议进一步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力度,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的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的要求,使租赁成为基本住房的普遍观念和现实选择,带动尽快补齐租赁住房供应短板,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体系。
为加快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推进效率,金焱建议,以立法形式建立保障性住房的专业规制体系,立足保障性租赁住房特点,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明确各实施主体的法定责任,固化相关的支持政策和创新模式,提高公共资源供给质量和利用效率,尽快补齐政策和管理短板,推动住房保障工作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立法的主要内容方面,金焱提出,规划先行、资源优先;全市统筹、市区联动;标准发展、提高品质;多方参与、完善治理。具体来看,内容涉及土地供应、配套设施建设、财税支持等,诸如在土地供应方面,金焱认为,应建立保障性住房用地优先保障制度,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类别。
此外,在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分配、监管政策方面,金焱均提出建议。以监管政策为例,金焱建议建立有效的违规行为约束和处罚机制,如将保障对象违规使用行为纳入征信系统等方式,提升住房保障公共政策实施效力。
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 封面图来源/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