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北京房产 > 正文

昌平兴寿镇探索垃圾分类,减量六成如何实现?记者探访

0
分享至

新京报快讯(记者 姜慧梓)这个“五一”,垃圾分类成为北京市民生活中的一项“新课题”。5月3日,记者实地探访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发现,这里从2016年起推行垃圾分类,如今成效已显。2019年,兴寿镇的垃圾总量比2018年减少5000余吨,垃圾减量率达60%。

5月1日,北京新版垃圾分类条例实施,提出“农村垃圾分类就地处理”,他们的挑战也从前端垃圾分类转移到末端垃圾处理。

辛庄村保洁工人下午5点到村民家上门收垃圾。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摄

从“蚊虫环绕”到“垃圾不落地”

辛庄村位于昌平区兴寿镇中部,常住人口1100人左右,流动人口500余人。在这样一个流动人口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村子里,记者几乎看不到被丢弃的垃圾,也闻不到垃圾腐坏的气味。

2016年以前,这里不是这样。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水回忆,当时村里有17个垃圾点,村民经常站在村路这边就把垃圾直接扔到对面的垃圾点,剩饭、菜汤洒落一地,周边苍蝇、蚊虫环绕,负责装运垃圾的保洁工人需要戴口罩才能工作。

2016年4月8日,居住在辛庄村、彼时还是大学教师的环保志愿者唐莹莹找到李志水,想在辛庄村开展垃圾分类。唐莹莹的想法得到李志水的认可,辛庄村的垃圾分类探索从“垃圾不落地”开始。

村干部和志愿者做的第一件事是“净村行动”,将整个辛庄村彻底清扫一遍。之后推行“垃圾不落地”,即撤掉17个垃圾点,给每户村民发放分类垃圾箱,村两委干部、志愿者和清洁工每天定时定点、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村民不再向外倾倒垃圾。

开展垃圾分类前期,村民并不理解,不时能听到议论。村里一边通过广播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解释什么是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的好处等;一边借每天收垃圾的时机,进门入户,手把手演示如何分类,潜移默化地改变村民的垃圾投放习惯。

辛庄村村路上看不到垃圾。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摄

全镇推广辛庄村模式,“两桶两箱”分类成习惯

2017年,辛庄村模式开始在全镇推广。兴寿镇环卫中心主任高帅杰介绍,推广过程中,他们将辛庄村模式“提纯”,演变为后来的“兴寿模式”,包括两桶两箱、垃圾不落地、撤点设站、就地处理。

其中,“两桶两箱”分类最有代表性,即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各放一桶,有毒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品分置两箱。

村民杨长荣告诉记者,每天早上7点半和下午5点,村里会两次定点回收垃圾,4年多已经养成了习惯,连小外孙女都知道吃剩的水果是厨余垃圾。

同时,辛庄村的“撤点设桶”被延伸为“撤点设站”,兴寿镇20个村所有垃圾点全部撤掉,每个村选址建立一个村级垃圾分类站,用于集中放置每天收上来的垃圾,并在此进行二次分拣。

记者在辛庄村垃圾分类站看到,可回收垃圾经过二次分拣,被分成泡沫、软塑料、硬塑料、玻璃等十几种分类。

高帅杰介绍,这些可回收垃圾积攒到一定数量后会统一卖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在此短暂停留后,由镇环卫中心车辆分类清运到阿苏卫生活垃圾处理厂。有毒垃圾体量较小,定期交给专业组织处理。

此外,兴寿镇还尝试利用部分厨余垃圾“堆肥”,实现就地处理。

堆肥现场,远处的肥堆已经成肥,用于土壤改良。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摄

探索厨余垃圾“堆肥”,仍需场地、技术等支持

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其中对农村地区厨余垃圾提出“采用生化处理等技术就地或者集中处理”要求。这与兴寿镇正在尝试的厨余垃圾“堆肥”不谋而合。

记者在辛庄村堆肥现场看到,远处的肥堆已经成肥,主要用于土壤改良。近处的则正在堆肥过程中,温度计显示肥堆实时温度66摄氏度。

高帅杰介绍,辛庄村的厨余垃圾中,有一小部分在这里试验堆肥,他们自购了小型设备,杂草、秸秆、树枝、落叶等经过小型粉碎机粉碎,加入厨余垃圾和砂土等矿物质进行堆肥,探索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的“兴寿模式”2.0版。

“运到处理厂有每吨300元的补助,就地处理可能补助就拿不到了。但我们想探索打造垃圾-堆肥-外销的产业链。”唐莹莹说,探索面临着场地、技术、标准、经费、销路等难题。现有的堆肥场地是从当地草莓园暂借的,且面积不大也影响试验进度。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兴寿镇已经掌握了初级技术,但后续仍需要专业技术力量支持。

目前,堆肥还处在村民自用阶段,未来要转化为经济效益,就需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用于土壤改良、绿化和种植的肥料标准都是不同的,这方面仍然需要市场认可,同时需要一定的推广渠道。

垃圾减量成效已显,超九成村民参与

尽管仍面临一些难题,但兴寿镇20个村的垃圾分类成效已显。高帅杰介绍,兴寿镇2019年的垃圾总量比2018年减少5000余吨,垃圾减量率达60%,村民参与率、知晓率达95%,正确投放率80%以上。

李志水回忆,推行垃圾分类初期曾遭到不少误解,“国家都分不好,你能分好吗?”面对不参与分类的村民,李志水自己进户,连手套都没戴就把村民家里放了一天一夜的一袋垃圾分好了。“当时他就感动了,现在也是我们分得最好的村户之一。”

“要一个一个村子去做。一个村子干净了,其他村的村民看到就会有动力。”唐莹莹说。

李志水认为,垃圾分类的关键在源头,源头实现减量,分出来的就是宝贝。北京新版《条例》实施给源头减量增加了压力,也提供了动力。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白爽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赵露思直播惊见「手臂大片白粉」!网忧免疫力再出问题 去年病倒瘫痪

赵露思直播惊见「手臂大片白粉」!网忧免疫力再出问题 去年病倒瘫痪

ETtoday星光云
2025-07-16 18:33:32
住建部新定调:满25年房龄的老房子,一律按新规处理,业主要发财

住建部新定调:满25年房龄的老房子,一律按新规处理,业主要发财

阿伧说事
2025-07-17 09:08:01
西媒:亚马尔的10号球衣单日销售额210万,打破巴萨队史纪录

西媒:亚马尔的10号球衣单日销售额210万,打破巴萨队史纪录

懂球帝
2025-07-18 01:51:24
暴跌95%!国产葡萄酒全线崩盘,曾经的国货之光张裕都撑不住了!

暴跌95%!国产葡萄酒全线崩盘,曾经的国货之光张裕都撑不住了!

好贤观史记
2025-07-05 10:46:45
给大龄剩女的时间不多了!广州相亲角涌现大量不要彩礼的外国女孩

给大龄剩女的时间不多了!广州相亲角涌现大量不要彩礼的外国女孩

明月杂谈
2025-07-16 17:29:47
俄媒预测中美战争:一旦开战,中方不调动民间力量便难以取胜!

俄媒预测中美战争:一旦开战,中方不调动民间力量便难以取胜!

小企鹅侃世界
2025-07-16 21:02:46
名记:库明加想要至少2500万年薪 勇士不愿在长约中支付如此高价

名记:库明加想要至少2500万年薪 勇士不愿在长约中支付如此高价

直播吧
2025-07-17 23:16:27
为什么不用监控,自证清白啊!

为什么不用监控,自证清白啊!

走读新生
2025-07-16 14:39:36
中纪委再划红线!公职人员这3种行为要不得,一碰就翻车!

中纪委再划红线!公职人员这3种行为要不得,一碰就翻车!

细说职场
2025-07-17 12:39:07
北京今天高温极值达39.4℃

北京今天高温极值达39.4℃

新京报
2025-07-17 21:29:31
玩真花!宗庆后72岁还在恋爱,小情人脾气火爆,宗馥莉争产太糟心

玩真花!宗庆后72岁还在恋爱,小情人脾气火爆,宗馥莉争产太糟心

深析古今
2025-07-17 23:48:47
董璇与高云翔现状差距大:一个嫁给中戏校草,一个真被宁静说中了

董璇与高云翔现状差距大:一个嫁给中戏校草,一个真被宁静说中了

小丸子的娱乐圈
2025-07-16 22:11:07
夏联7星出圈谁最炸?杨瀚森疯传全场 布朗尼大战状元隔扣引爆热搜

夏联7星出圈谁最炸?杨瀚森疯传全场 布朗尼大战状元隔扣引爆热搜

篮球话题团
2025-07-18 01:30:03
韩媒:王钰栋是中国队东亚杯最大失败者,凭联赛数据想留洋是幻想

韩媒:王钰栋是中国队东亚杯最大失败者,凭联赛数据想留洋是幻想

雷速体育
2025-07-17 11:03:49
日本笔会发表紧急声明:任何针对外国人充斥着谣言的攻击行为,会破坏日本社会的未来

日本笔会发表紧急声明:任何针对外国人充斥着谣言的攻击行为,会破坏日本社会的未来

日本物语
2025-07-16 21:13:33
上海最大原拆原建小区回搬半月:月租炒到约3000元,房东们开始高价卖房

上海最大原拆原建小区回搬半月:月租炒到约3000元,房东们开始高价卖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08:41:32
丹麦为应对俄罗斯威胁,正式放弃格陵兰防务权,美国军队自由进出

丹麦为应对俄罗斯威胁,正式放弃格陵兰防务权,美国军队自由进出

碳基生物关怀组织
2025-07-15 17:27:06
韩媒批评女奥尼尔参赛行为不道德

韩媒批评女奥尼尔参赛行为不道德

陈漎侃故事
2025-07-18 00:44:58
厚道人钟睒睒,不落井下石不揭人短,全网都欠他一个道歉

厚道人钟睒睒,不落井下石不揭人短,全网都欠他一个道歉

微微热评
2025-07-17 12:35:50
第一次坐埃塞俄比亚航空,没想到非洲乘客……

第一次坐埃塞俄比亚航空,没想到非洲乘客……

行者老湖
2025-07-17 09:43:56
2025-07-18 02:48:49

北京房产

海淀严选 和樾玉鸣让「好房标准」藏在每一个细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套数
二手房推荐

头条要闻

遗产战进入高潮 关键时刻"影子夫人"杜建英资金出状况

头条要闻

遗产战进入高潮 关键时刻"影子夫人"杜建英资金出状况

财经要闻

杭州成立专班介入宗庆后遗产纠纷

体育要闻

杨力维和杨舒予,是姐妹,也是战友

娱乐要闻

又相信爱情了,董璇二婚现场照曝光!

科技要闻

没有老黄不夸的中国公司了吧??

汽车要闻

有望年内上市 奥迪A6L e-tron申报信息曝光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艺术
房产
健康

本地新闻

换个城市过夏天 | 谁打翻了潍坊的调色盘?

宗氏家族争产案,一个细节让人反感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房产要闻

突发!海航陈峰被判12年,罚2.2亿!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