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5000华夏历史长河,渊源流淌的文化基因底色,成为中国引领全球的精神瑰宝,以世界范围内引起的东方精神风尚,蓬勃的经济实力、引领全球的消费力,中国传统文化快速回潮,东方审美再次成为时代的主流与追求。中国再次站在了世界中心,至此,全球目光聚焦东方。”
在中国的家族故事里,永远少不了一处院落。中国建筑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院落的文化。合院,是凝于国人骨子里的情。
四方围合,藏风聚气,围合的是四时和乐,聚藏的是天地灵气。围合出来的天地,是对稀缺土地资源的占有,是名门望族价值观得以传承的基石,也是家族荣耀恒久流传、生生不息的资本。
“笼庭水树宜凉影,匝砌烟花带露姿”描述了皇家御院的优美,“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凸显了豪宅大院的深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描了庭院生活的意境。建筑、园林、情感、生活,在这一方方的庭院中重叠交融,艺术、文化、历史在这里诞生沉淀,因而才有了世人对庭院的依赖和深深的眷恋。
四合院的建筑规制所体现出的礼教意味和风水学考究,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严肃和厚重。在以房屋围合的形制中,装载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同样也以多样性的空间关系呼应了家族归宿的精神力量。这种内向封闭而又温馨舒适的院落空间,曾经滋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性情,以致成为最为普遍的传统生活方式。
“中国的院落往往是家,里面有很好的房子,里面有客人来,我的祖父在中间,我的爸爸在边上。后面有非常好的花园。这个院落,进了院落是家,到了家是以生态为主,以自由为主,以放松为主,所以一个院落可以把中国人的哲学道理融合在一起。”
中国式的浪漫诗意,大多寄情在庭院中,有一处院落,就有一处非凡的人间。然而,随着时光渐远,先贤的居住情景已经渐行渐远了,皇家庭院已成为历史遗迹供人瞻仰;北京四合院也已成为旅游驿站。院落在欧式高楼的拥挤中,早已失去容身之所。高墙的消失,让一代中国人没有了庭院的情感寄托。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似乎已经没有了院子的栖身之地,那些传承和谐雅致的中国文化精髓的院落渐渐稀缺而成为珍贵“古董”,可遇不可求。
在文章《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里,冯唐特别强调:“要有个大点儿的院子。有树,最好是果树或者花树或者又开花又结果。“每年花树开花那几天,在树下支张桌子,摆简单的酒菜,开顺口的酒,看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动,也值了。”
关上了门,院里就是自己的小世界。有笔耕不辍的作家梦,有赏花品茶的文人梦,有鉴赏玉器的古玩梦。原本在嘈杂时间里的遥不可及,在四合院里又那么稀松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