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辐射红利,产业转型区域GDP过亿,航空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首都机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民航发展的缩影,也表明中国民航业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据了解,首都机场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拥有3座航站楼、3条跑道、双塔台同时运行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如今,105家航空公司将这座机场与全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的296座机场相连,其中,国内(含地区)航点160个,国际航点136个。作为“中国第一国门”,首都机场于1958年投入使用,1978年改革开放后,首都机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机场目前使用的3座航站楼分别于1980年、1999年和2008年投入运营。1978年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仅为103万人次,2018年达到1亿人次,年均增长达12.1%。顺义约85%的财政收入来自临空经济。在首都机场未建之前,顺义曾被誉为“京郊粮仓”,产业方面没有什么出彩地方。但是伴随着首都机场的有利辐射,顺义相继开通了机场线和15号线两条地铁线,接纳大量人流,承接人口红利。如今,顺义依托临空经济的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GDP在北京郊区县中第一个突破千亿。
自2014年开始,对首都功能明确定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之后,北京就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和修改,非首都核心功能之外的产业转移、升级是“板上钉钉”。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中,永清距新机场15公里,并因永清交通的完善,北京部分产业进行转移,永清成为最大的受益城市。
首都临空经济区是一种依托国际性航空枢纽而兴起的新经济形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国际商贸、国际会展和文体休闲六种产业。作为首都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临空经济区占顺义经济总量的70%,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近年来,顺义区坚持服务机场、强化功能、发展顺义,形成了以航空运输、航空维修、现代物流、保税服务等为主导的临空产业体系。顺义今天的辉煌,就是首都机场空港经济加速区域崛起的有力证明。如今首都机场稳健成熟发展,凭借交通和环境优势,沿温榆河诸多商品住宅如雨后春笋随之而来,最有名的莫过于诞生了北京第一个高端别墅区中央别墅区。与此同时墅区周围云集了北京数量最多、最顶级的国际教育和国际医疗资源,成为了人们考虑的宜居之地的首选。
《首都机场区域经济影响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估算,在新机场建设阶段,将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新机场自身工程、驻场单位配套工程和市政配套工程建设预计投资3400亿元,将为北京市产生1.3万亿元的经济贡献。新机场运营当年,旅客吞吐量预计达到4500万人次,将有8万人直接参与到初期运营中,将为北京市带来860亿元的经济贡献。另据预测,未来20年新机场累计将为北京市带来超过8.6万亿元的经济贡献,年均提升北京市GDP增长率1-2个百分点,提升南城GDP增长率5-6个百分点,推动南三城占北京市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10%提升至32%左右,对于缩小南北城差距、形成北京市经济总体平衡发展的格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30年,南城经济总量将与北城经济总量达到平衡,新机场累计可为北京市带来22万亿元的经济贡献。此外,从地理位置看,大兴国际机场处于北京行政副中心与 新区正中间,靠近京津冀地理中心,一小时公路圈覆盖北京、永清、天津、廊坊、新区、霸州等地;两小时高铁圈包括石家庄、秦皇岛等地。
永清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围绕加快老工业企业“二次革命”,出台系列奖励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科技含量,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96项,完成投资120多亿元,新增规模企业30家,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研发中心25个,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357家,同时积极促成百川能源、德基机械在上海成功上市,为企业插上了加快腾飞的翅膀。各大高端企业集中带动永清经济腾飞,看得见的价值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