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之路
不论庭院大小,必有道路,其可称为庭院之脉络。不同的庭院道路布置往往不同,或多或少,或曲或直,或整饬或自然。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院中道路往往成为居住者散步徘徊、体察自然和思索沉吟的绝佳之地。
庭院之围墙
围墙可以由各种材料构成,其最原初和基本的功能是起边界、屏障作用,但居住者随后往往将其功能扩展到了环境美化方面。
素壁秋屏,
招得芳魂,
仿佛玉容明灭。
——周密《疏影•梅影》
白色的院墙如同白色的宣纸,院中的其他事物映衬在上面,能产生造景的效果。不少人家在院中靠墙栽竹种花,其效果宛如国画小品。
庭院之井
“井”在宋词中被反复提到,可见当时庭院里普遍有井。
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邓剡《浪淘沙》
宋词中提到井时有时以“金井”一词出现,且当时人们喜在井边种植梧桐,因此“井”与“梧桐”又总是两两出现。
庭院之秋千
“秋千”一词在宋词中反复出现,说明它在宋代应当是民居庭院中的普遍设施。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李清照《点绛唇》
秋千主要是女性娱乐玩耍用的设施,这首词就描绘了一位院中荡秋千的少女,十分细腻传神。
中式庭院,中国人诗意的栖息之地,表现出古代诗人对庭院的那份情有独钟,诗人借庭院之景,在一方庭院营造出空灵、清远、静穆、幽僻之境里,林林总总的思绪此起彼伏,如同花开花落一般云淡风轻。
近千年以后,我们沿着宋词,再次发现中国庭院之美。或者说,在宋词里,我们会遇见我们真正向往的一种生活。
在湖畔新都孔雀城,感受中式庭院的诗情画意。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
深深庭院,每每落笔于古人的诗词画境里,其中,又以宋词为最。那时的词人,无论达官贵人、平民百姓,还是僧人、风尘女子,大多居住在某一处庭院里。
庭院和庭院艺术——庭院诗词、庭院绘画、庭院小说、庭院戏曲等,共同构成了令人魂牵梦绕的中国古代士大夫生活美学。
词人们把自己的心性、人生悲欢都精妙地编织进一曲曲词里供人传唱、赏味。凭藉美妙的人生情怀和审美意趣,这些词便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的璀璨篇章,一直影响着宋朝以降的中国文学乃至日常生活。
庭院之门
门是庭院的起点,犹如戏剧的序幕和文章的开头。作为入口,它是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分界线上的重要结点。
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排踏破蒨罗裙。
——苏轼《浣溪沙》
姑娘们囿于社会礼俗,不能自由地出去观看,于是纷纷拥在篱笆门边,相互推攘中把裙子都踩破了。由此可见,门在人的心理上具有重要的暗示意义,它是内与外、私与公、行为的可与否之间的一个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