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泰记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长夏当头三伏天
“伏”又称“长夏”,所谓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而用于确定三伏的“干支纪日法”,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是在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己巳日开始,至今从未错记,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奇迹。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10天)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20天)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10天)
(入伏荷花示意图)
夏至三庚数头伏
之所以用庚日来标记伏日,是因为“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按我国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
(入伏蝉鸣示意图)
暑热气闷身欠佳
三伏天暑热当头,人们往往又闷又热,疲惫无力,老百姓俗称的“苦夏”就是这个意思。又闷又热是由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热。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是天气闷的重要原因。
(入伏蒲扇示意图)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为鼎盛的时段,由于冬病夏治,寒者热之的特殊属性,三伏天已成为中医理疗需要特别注意的养生时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疗养:
睡眠心养: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消耗也随之加大。一到夏天,很多人都会感觉浑身不适,精神萎靡。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血脉与神志深受其心气影响,受天气变化外界影响,而随身体状态表现而出。“服药百裹,觉胜过服补药”,注重睡眠既能养精养气,亦能健脾益胃。而且,夏季昼长夜短,晚上睡眠不足就容易导致“阴阳失衡”,因而晚上尽量早些休息,每天保持6-8小时睡眠。
(入伏睡眠示意图)
清淡食养:气候湿热,使人容易感到头昏脑涨,并且引发胸闷、没胃口等不适反应。唐朝孙思邈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这一时节,饮食需节制,因此尽量让食物摄入保持清淡,尤其是具有消热祛湿作用的食物。建议平时尽量多吃蔬菜、水果、粗粮,从食补的角度满足一个相对平衡的营养摄入。具有凉苦发散性质的蔬菜,比如苦瓜也是很好的选择。
(清淡饮食示意图)
科学祛湿:夏季湿气重,湿邪最易侵袭人体的脾脏。湿邪困脾,久之易伤心阴,容易导致抑郁、倦怠。夜间用热水泡脚,并做适当按摩,能够很好地刺激足部穴位,促进血脉运行,调理脏腑,滋补元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降压疗疾、延缓衰老的目的。同时要避免风寒入体,减少使用空调频次,也可适当通过健康而科学的手段比如艾灸,实现对于自我的养生。
(木桶泡脚示意图)
三伏天养生方式固然很好,但是有没有一种“神奇”的空间,既可以逃避盛夏的炙热安然度过三伏天,又可以躲避空调病获得舒适宜人的健康生活?而葛洲坝北京中国府以看不见的“5G科技”为当代囯仕研发了四季如春的空间,以“循环地源热泵系统”以及“毛细管网系统”两大系统,把春天恒久地留在了身边。
循环地源热泵系统,贴合气候的温度平衡家
自然界,热量交换中遵从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地源热泵系统,循法自然,实现大地与室内之间“转移”能量。冬季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抽”出去,释放到地能中,完成热交换。
零排放: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废气、废水、废渣
高能效:地下稳定的地温环境,优于大气的温度条件
多能效:可为冬季供暖&夏季制冷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循环地源热泵系统原理示意图)
毛细管网系统,全屋覆盖的气候调节师
告别传统空调,选取世界知名毛细管网品牌的PPR塑料毛细管,从屋顶到部分墙面进行敷设,将舒心的温度送入室内,全面而细致地调节室内环境。
高净化:无冷凝水产生,避免细菌滋声
低噪音:相比传统老式空调,噪音大大减少
精品质:德系进口管材,护航精工品质
(毛细管网系统原理示意图)
葛洲坝北京中国府,由地源热泵系统搭配毛细管网系统打造最宜人体感温度的房子,营造四季如春的科技生活。在夏天不畏高温燥热,在冬天不惧冷严寒,无关四季轮回变换,始终以最舒适怡人的温度守护着囯仕及家人。
(葛洲坝北京中国府实景效果图)
正所谓境由心生,人所处在的情境决定了人的心境。上乘的心境,能够在生活的感官所及之处,忽视外界温度对于内心的干扰,将各种况味妥帖安放,涵养一种温润的人生。而葛洲坝北京中国府,让清新的感官与生活的意趣和而共鸣,或许,在这里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