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民投遭遇流动性危机: 曾入股三家上市房企 大手笔布局产业地产
业内人士指出,产业地产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利润率不高,且对运营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为解决流动性难题,不排除中民投将这些项目出手的可能,从而使之成为中民投的“救命稻草”。
2014年11月18日,位于上海南外滩核心区域的黄浦区董家渡13、15地块现场拍卖。仅仅两回合竞价后,就以248.5亿元的总价被上海外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上海佳渡置业有限公司、中民投联合拿下,成为当年全国的总价“地王”,也是迄今为止上海的总价“地王”。
去年年末,中民投遭遇流动性危机。今年2月,绿地以121亿元的价格获得这宗“地王”50%的股权。在引发外界关注的同时,此举也让外界认识到中民投面临的危机之严重。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独家获悉,为实施自救,中民投近期抛出资产处置计划,拟出售资产清单包含航空融资租赁、健康融资租赁、地产开发、装配式建筑、环保、医院等六大板块。
地产开发板块中,除董家渡项目外,中民投于2015年收购的上置集团、2016年收购的亿达中国也在拟退出之列。
虽然声称“没有布局地产的初衷”,但中民投以各种形式持有的房地产资产,规模并不小。在董家渡“地王”之后,中民投还曾在郑州拿地。此外,公司共入股了三家上市房企。在产业地产方面,中民投与两个城市签订了产业地产项目协议,还至少启动了三个乡村综合体项目,总投资额接近1500亿,可谓大手笔。
曾在郑州“曲线”拿地
获取董家渡“地王”时,中民投挂牌成立仅过去3个月,因此董家渡“地王”也是其获取的第一个项目。此后,公司在土地市场一度销声匿迹,但并非全无兴趣。
2017年2月,一家名为河南碧源长鑫置业有限公司底价置得郑州一宗地块,其背后的股东中,就有中民投的旗下公司。约20天前,中民投旗下曾斩获郑东新区一宗地块,但因报价异常被宣布无效。
相比土地一级市场,中民投在资本市场的动作更为引人注目。
2015年4月,中民投旗下的嘉闻投资砸下45亿元巨资,以非公开的方式购买了阳光城28920.3万股股票,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8.27%,并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截至2018年三季度,中民投仍持有阳光城18.04%的股份,继续位列单一最大股东。
当年9月,上置集团宣布,中民投旗下的中民嘉业入股上置集团,持有149亿股股份,占比72.454%,成为第一大股东。到去年上半年,中民投的持股比例上升到74.9%。
值得注意的是,上置集团于2016年在伦敦连续买入两栋写字楼,共斥资1.17亿英镑,折合人民币10.3亿元。
2016年11月,中民投又以30.14亿港元收购亿达中国53%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到2018年上半年,中民投已增持至61%。
在近期对流动性危机的回应中,中民投曾对此做出解释,“自2015年开始,部分民营地产企业出现临时性困难,作为肩负抱团发展、承担纾困责任的民营联合体,中民投出资救助,开展股权收购,并计划适时退出。”
中民投入股的这几家公司,近几年发展有好有坏。专注于园区开发的亿达中国,虽然启动了全国化布局,但近几年的销售规模始终未能突破百亿,且净负债率一直在120%以上的水平。分析人士认为,在房地产业加速分化的阶段,亿达中国正逐渐失去竞争力。
上置集团的发展同样不温不火,直到2017年,公司才从过去三年的亏损中扭亏为盈。2018年上置集团的业绩预计有所提升,但其销售规模尚不足40亿,仍是小型房企的水平。
相比之下,阳光城的销售规模已经从2015年的310亿,跃升至2018年的1600亿,复合增长率超过70%。阳光城也是中民投旗下的三家地产公司中,发展最快、竞争力最强的一家,到2018年,阳光城的销售规模已经稳居房地产业二十强。
虽然这些公司的规模、发展速度、前景都不相同,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公司股价均没有根本提升。截至目前,上述三家公司的股价均比中民投入股时有大幅下降。
“重仓”产业地产
除传统地产业务外,旗下资源丰富、横跨多个行业的中民投,在产业地产领域也有布局。
2017年5月,中民投与武汉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5年力争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在汉设立华中总部,并在装配式建筑、港口物流、居家养老、社区物业、通航旅游、产城融合等方面进行合作。一个月后,万新现代城项目在蔡甸区正式启动。
11月,中民投与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签署拟投资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5年中民投将通过股权直接投资、债项融资支持、产业基金合作等方式,“打造以门头沟新城为中心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北京金融次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中民投对产业地产的兴趣早已有之。中民投入股后,上置集团就曾公开宣称将进入产业地产领域。近年来,阳光城也成立了集团产业研究中心和产城融合项目推进部门,并已拿下数个产业地产项目。亿达中国则本身就是园区开发运营商。
2015年3月,印尼总统佐科访华期间,中民投宣布将带领数十家国内优势产业龙头民营企业,共同在印度尼西亚投资50亿美元建设中民新型工业城镇和升级版产业园,且投资规模短期内将超过百亿美元。
两年后,全国政协委员、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在两会期间提出一份提案,名为《关于建设海外产业园区助力“一带一路”战略落地的提案》。
到目前为止,三家上市房企对产业地产的布局在稳步推进。但包括海外项目在内,中民投直接投资或拟直接投资的产业地产项目进展不详。
到2018年,中民投的产业地产项目延伸到乡村,形态也从园区综合体变为乡村文化综合体。
2018年5月,中民投宣布把河南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拟在未来三年投资150亿元,以文化综合体为平台,带动分布式光伏、装配式建筑、大健康、文化旅游、智慧出行、现代物业等中民投特色产业在河南省落地。随后,许昌和平顶山市政府先后与中民投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6月,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中民投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乡村文化综合体、新能源、智慧出行、社区生活服务、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中民投在产业地产领域的布局可谓大手笔,从目前已披露的金额计算,中民投的总投资规模将接近1500亿。
但从公开消息中,大部分项目的最新进展无从知晓,因此,目前尚难估算产业地产项目占用的资金规模。但业内人士指出,产业地产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利润率不高,且对运营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为解决流动性难题,不排除中民投将这些项目出手的可能,从而使之成为中民投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