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记者 翁晓琳 深圳报道
新政对于新房市场的影响已经在9月显现。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对比8月平均每周成交800套,进入9月后,深圳新房的成交量开始下滑,第一周还成交了658套,第二周已经下降到551套。同时,新项目开盘的去化率普遍在两成左右。
尤其是公寓市场,因为政策变动,个人、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新购买的商务公寓,自取得不动产权登记证书之日起5年内禁止转让,使得公寓成交开始萎缩。
销售压力之下,甚至有开发商推出“一成首付”来吸引买家。而深圳楼市已经明令禁止的“首付贷”又换了一个“马甲”重新进入市场。
一成首付惊现市场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显示,8月新房市场共成交4840套商品房,住宅占比增加至69%,公寓仅成交960套,占比18%,而年初公寓占比还接近五成。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批公寓用地只租不售,恐后期公寓成交占比难回五成。
交易周期的拉长抑制了投资需求,开发商不得不用新的方式吸引市场上的潜在客户,“一成首付”重出江湖。
据悉,位于龙华区坂田附近的某公寓项目,面积在45平方米至88平方米,均价4.8万元/平方米。以最小的户型45平方米计算,总价要215万元,如果是正常的公寓购买5成首付,需要103万元。开发商则推出了“首付仅需20万元”的宣传。购房者可以先交20万元,剩余的83万元,申请在半年到两年内分期支付,而且免利息。
无独有偶,在罗湖区东门附近的一个更小型的公寓项目,同样也采用这样的操作手法。68套房源,面积在20平方米至60平方米,均价4.2万元/平方米。开发商打出的广告是“首付可以8万元”,5成首付剩下的尾款只需在两年结清,同样是免利息。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到,“一成首付”并不是首次在深圳市场出现。去年7月,深圳整体楼市环境因为预售证难拿,陷入胶着状态时,坪山新区的一个公寓项目同样推出了“首付两成”的销售模式。开发商垫资免利息,第一年付20%,第二年付20%,最后一年付10%,如果购买此产品交楼两年后觉得回报略低,开发商会签订回购合同,两年后按原价上浮10%予以回收。
均价4.3万元/平方米的公寓,凭借着“低首付”的模式,开盘两天就售出了304套房,即便第三天两成首付的卖点被禁,项目的销售目标依然完成了大半。
有房企人士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直言:“一些大开发商都会做一成首付的事情,更何况急需回笼资金的中小开发商了。建造成本摆在那里,政府限价摆在那里,要刺激购房者入市,肯定要有自己的销售方法。这种事情都是屡见不鲜的。”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目前市场的成交是比较冷清,但也没有到十分冷淡的程度。目前首付分期主要出现在商务公寓市场上,主要还是因为销售压力及资金回笼压力。”
“首付贷”换马甲
尽管深圳官方明令禁止“首付贷”,尤其是“7·31”新政后,深圳十部门联合出击整顿楼市,将捂盘惜售、恶意炒作、“首付贷”等投机炒房行为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但在实际市场销售中,开发商为了走量,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到,“低首付”有的是中介机构或者开发商提供自有资金“垫资”,有的是网贷平台通过投融资需求错配提供贷款资金,还有中介和地产商将银行机构的信用消费贷款转换为首付款“曲线入市”。
此外,“首付贷”并未随着调控完全销声匿迹,仍有贷款资金披着“马甲”出现。
有购房者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透露,“中介和我们说可以用‘金融贷’来解决我们购买公寓首付不足的难题。如果我们首付三成,另外两成可以做金融贷。在我们看来这其实就是变相的首付贷。不过,并不是所有中介都会这么说,除非你强调资金有困难,他们才会提及。”
不仅仅是中介,部分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还继续活跃在深圳金融市场上。“你要知道,最低成本的钱是亲戚朋友的钱,最好借的钱是银行的钱。我们这边就是利率比较高,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你这边出一部分首付,剩下的我们可以做成10年期的贷款,贷款500万元也不是问题。”一位做金融贷的员工在电话中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
不过,对于具体要如何操作,上述员工则非常警惕:“每一家操作手法不同,如果你想详尽了解可以到我们公司来面谈。还有,我们这个并不是首付贷,只是金融贷。”
变相“首付贷”的存在,除了面对一些首付不足的刚需客,还面对一些投资客。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三级市场投资占比约为26%,与去年基本持平。
有业内人士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直言:“深圳之前房价上涨过快,就是因为市场上利用银行以外‘加杠杆’配资入楼市的购房者比例大概在5%~10%,其中‘首付贷’又占了近一半的比例。由于贷款资金来自民间,利息会比银行高很多,各种成本加上手续费,购房者至少要承担高达20%的借贷利息。”
“虽说小贷行业总额度只有几十亿元,比起房地产市场总量九牛一毛,但是这种贷款放大了资金风险,部分不满足房贷标准的客户,因为首付贷的帮助顺利过关,实则是变相的次级贷,会让银行房贷的质量下降,对整个链条来讲都是安全隐患。”上述人士表示。
盈科信荣(全国)房地产律师团队首席律师张茂荣也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解释称:“购房者规避了国家规定的最低首付比例贷款政策,拉长了资金杠杆,增加了违约风险,与楼市调控政策精神相悖,本质还是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