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碧桂园中期业绩的主席报告,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以这短短的四个字结尾,意味深长。在8月21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另外四个字——“提质控速”没有意外的成为了全场焦点,这是碧桂园的反省与行动,也是为成就百年企业愿景打下的底色和基石。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以4124.9亿元的销售额再度领跑地产行业,经营效益同样突出,收入、毛利、净利润、股东应占利润等均录得大幅增长。在规模和效益均攀上史上新高峰的时候,碧桂园主动作出了调整步伐的战略决策。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发展将逐步进入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提质控速”新阶段,保证有质量的发展。“下半年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放慢发展速度。但这是相对我们自己而言,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相信未来还是会给投资者和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卷。”
实际上,业绩发布的前四天,在碧桂园集团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会议中,杨国强也一再强调公司的价值观:“百年企业的基石是什么,它一定要在安全质量很有保障的情况下,才能持续。”他提出,碧桂园要建立最好的安全质量体系。“哪怕速度慢一些,利润少一些,也要保证安全质量。”
放在时代的背景下,提质控速的抉择并不难理解。有分析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调速换挡,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行业也已进入增长趋稳、结构待调的发展阶段。房企需要相机抉择,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可以看到,除了碧桂园外,恒大、万科、保利等行业标杆企业也都纷纷表态不再片面追求规模增长。与此同时,他们也不约而同的在升级企业发展战略,于房地产这个平台之上裂变、融合关联业务,以实现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人才、产业、税收等各种要素的有效链接。在助力产业升级发展、推进城乡建设的过程中,企业也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半年业绩稳健 资本市场坚定看好
今年上半年,整个地产行业都在收获过去两年销售快速增长带来的经营成果,作为龙头的碧桂园也没有让投资者失望,业绩表现尽显大蓝筹本色。
截至2018年6月30日,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额人民币(下同)4124.9亿元,同比增长42.8%,完成去年全年销售额的74.9%,合同销售面积43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1%。自2017年全年销售跃居行业第一以来,碧桂园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2018年上半年,碧桂园总收入约为1318.9亿元,同比增长69.7%;毛利约349.7亿元,同比增长104.6%;净利润约为163亿元,同比增长95%。归属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股东的核心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及130亿元,同比增长73%、80%。每股盈利及每股股息也均录得70%以上的同比增幅。
2018年上半年,碧桂园的净经营性现金流录得31.7亿元。从2015年净经营性现金流-175.9亿元,到2016年一举回正为412.6亿元,实现近3倍增长开始,碧桂园的经营性现金流便一直保持净流入,而这是继2016、2017年后碧桂园又一次实现净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在2018年上半年合同销售同比增长42.8%的前提下,该公司净借贷比率为59%,保持稳健,并且自上市以来连续11年将净借贷比率保持在70%以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人民币2099亿元,营运资本充裕,备受评级公司及主要金融机构认可和支持。
2017年11月10日,碧桂园获恒生指数有限公司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据了解,恒生指数一直被视为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最重要的指标,其成份股包括市值最大及流动性最高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而碧桂园是50只成分股中唯一的民营内房股,反映资本市场对公司稳健经营业绩和清晰发展前景的坚定看好。
内外合力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反省与行动”,主席报告中,杨国强专门用了一个段落坦诚的对外表露工程安全事故对他的触动,对碧桂园的触动。反省的是,“过去两个月内发生的安全事故,我们检讨是对安全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我们正在重新审视公司的管理系统,为了立基百年,宁可放慢一些发展速度,追根溯源地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行动,从制度到执行都已落到细处。在发布会上,莫斌公布了外部监督与内部管控相结合的安全质量强化方案。从内部管控来看,一方面是针对事故进行全面停工整顿、区域交叉巡检以及针对恶劣天气防范等重点问题的专项整改,另一方面是常态化管控,包括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周至少一次工地安全巡查、激励机制与安全质量强相关、加强合作施工单位管理、加强工程监理、严控原材料等。在施工合作方的管理上,碧桂园提出要在合同条款中进一步明确承包人需在确保安全质量的条件下履行合同。如果项目的工程施工指令存在安全质量方面的隐患,施工企业可以拒绝执行,并上报集团总部。
外部监督方面,一是全天候工地开放,定期邀请业主、媒体参观在建项目工地,展示施工过程,接受监督并倒逼工程质量的提高;二是实际交付前邀请业主进行预验收,从业主视角出发检验瑕疵并迅速整改,真正实现完美交楼。
碧桂园还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消除安全、质量问题。据介绍,截至8月初,碧桂园在SSGF的创新和研发方面组建的团队已经达到600人,投入的研发费用达20多亿元,目前已在400多个项目试点推广创新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成熟后将全覆盖所有的项目。
而机器人的研发也使得事故减少成为可能,据了解,未来碧桂园的机器人项目将在建筑板块发力,有望以机器人来代替人进行危险的施工操作。
杨国强希望除了规模增长外,碧桂园也能成为行业内安全和质量的楷模。
在外界看来,身为龙头企业,碧桂园在反省和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将促使行业从当前盛行的“规模至上”法则回归“质量当先”的本质,推动中国建筑行业更为理性健康的发展。
提质控速 ?创新与未来
早在2015年,世界银行就已经下了这么一个论断:“中国正进入增速放慢但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轨道,这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常态。”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经济活动中的方方面面都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用以适应和匹配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增长的宏观经济发展要求,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
这不是一个个体事件,而是行业的共识,除了碧桂园外,还有多家大型房企主动将船舵逐渐从规模转向效率和质量。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主动调速都是建立在公司的现金流和利润表现都处在历史最好水平、并且未来几年依然有高保障的基础上。
从过去几年碧桂园累积的已售未结转资源来看,地产主业的控速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有机构表示,考虑到项目交付进度假设的调整下调后,预测碧桂园2018年、2019年的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速仍可高达50%和40%。
地产主业固然是碧桂园的根基,但在此之上裂变的关联业务也是该公司的“创新与未来”。6月19日,碧桂园分拆的物业板块成功在香港上市,首日市值便达250亿港元,成为物业板块第一股。完成这个小目标的同时,碧桂园给自己设立了一个新目标,那就是积极响应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打造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在财务稳健的前提下,以国际标准的现代农业为切入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国家战略的实施。城镇仍是碧桂园的事业所在,响应国家“租购并举”政策,长租是该公司着力推进的新业务,期内,长租公寓在建房间数已超过21,000间,已获取项目的总房间数已超过24,000间。年内预计能实现12个城市、46个项目同时开业。给碧桂园加上“高科技”光环的机器人项目同样备受关注,每年投资300亿元建设机器人小镇、计划连续投资5年的战略规划折射了这家房企实业报国、投身科技的雄心与魄力。据莫斌透露,碧桂园进军机器人领域,将围绕地产主业进行布局。机器人业务研发方向包括烹饪、看护等服务型机器人,建筑、装修等特种机器人,芯片等核心零部件,自动引导运输车,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系统等。
保利投顾研究院在一篇报告中着重分析了房企的战略升级。在他们看来,房地产已经成为互联网之后的另一种链接,这种链接将比互联网更有优势。互联网是用技术创新扫平障碍,而房地产则更扎实,可链接“人、资本、产业”等多方资源,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助力产业升级发展、推进城乡建设。
万科发展物流、投资文化产业;碧桂园进军现代农业、机器人,发展科技小镇;保利投资大健康产业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恒大投资新能源汽车、孵化高科技产业,都是在尝试使“地产”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链接”形式。
这种新型链接,被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具有时代意义,对房企而言,是从开发商向综合投资服务商的重要切换,对国家而言,则是通过房地产的新型链接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建设、科技进步、人民美好生活等发展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
作为载体的房地产向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被视为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房企在升级企业发展战略、推进这种“新型”资源链接实现的过程中,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