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地处京津保三角中心地带,属环京津、环渤海城市群,全市幅员面积784平方公里,辖7镇5乡、两个办事处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83个行政村街,总人口59万。
霸州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东临海港城市天津70公里,西去古城保定65公里。京九、津霸铁路在这里交汇;大广、廊沧高速,106国道纵横南北;津保高速、112国道横贯东西,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近年来,霸州市以“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和谐霸州”为奋斗目标,矢志不移建设文化主题城市,打造核心竞争力,放大名人效应建设了李少春大剧院(纪念馆),借助外来资源建成了中国自行车博物馆。2009年确定的“崇文尚德、开放兼容、诚信和谐、超胜于人”霸州精神,更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人文环境不断优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996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2001年以来连续多年跻身河北省“十强”县(市)行列, 2005年被河北省政府列为首批扩权县(市)。2007年被评为全国唯一县级“中国金融生态城市”,荣获全省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燕赵杯”竞赛金奖,晋级省级卫生城市序列。2008年霸州被评为河北省知识产权优势县。此外,霸州还是全国最大的薄壁管制造基地,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命名的“中国金属玻璃家具基地。
三、历史文化资源
1、文化底蕴深厚。霸州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秦属广阳郡,汉属益昌县,五代后建置霸州,因建于霸水河畔而得名。宋辽之际,霸州的益津关(今市区)、淤口关(今信安镇)和雄州的瓦桥关(今雄县城)作为南北交通咽喉,号称“三关”,成为北宋防御辽国的边防重镇。宋人称:“此固三关之锁钥,实则冀中之机枢”。《水浒传》第八十回“吴学究智取文安县,宋公明夜走益津关”中的益津关,说的便是我们霸州城。“杨家将”抗击辽国侵犯的故事也源自古老的霸州。
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普查,全市共有“非遗”项目280项,其中国家级4项(胜芳南音乐会、高桥音乐会、张庄音乐会、胜芳花灯),省级4项(北燕家务音乐会、王庄子昆曲、心聚六合软手通臂拳、高桥尚家笙制作技艺),廊坊市级6项(霸州民歌、小桃园民间音乐、石家堡民间音乐、胜芳挎鼓、北梨园小车会、胜芳前进街太平鼓子)。整理出版了《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高桥音乐会曲谱集》、《胜芳南音乐会曲谱集》等书籍。
我市现有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3处(信安龙泉寺大殿、胜芳张家大院、胜芳王家大院)、霸州市级11处】,馆藏文物330件,珍贵文物20件(均为国家三级文物)。
2、文化名人辈出。历史上的霸州文人云集,武士辈出,古代的郝经、王遴、崔廷绶;近代的边宝泉、高步瀛、蔡慕韩;现代的张秀岩、塞克、李茂春;当代的荣高棠、李少春、许鸿斌,等等,他们或在政治舞台叱咤风云,或在文界菊坛独领风骚,或在军旅江湖名重一时,或在工商业界举足轻重,激励着一辈辈霸州人看齐先贤,开拓进取。
3、文化组织机构健全。目前,全市文联下属协会9个(美术协会、书法协会、作家协会、戏剧协会、摄影协会、音乐协会、舞蹈协会、曲艺协会、诗词协会 ),各协会担负着创作、教育培训的职责。全市共有文化机构264家,其中:图书馆1个,群艺馆(文化馆)1个,科技馆1个,文管所1个,影剧院1个,乡镇文化站15个,农村文化大院239个,文化艺术表演团体5个。
4、文化设施完备。近年来,我市投资近20亿元完成李少春大剧院、益津书院、图书馆、华夏民间收藏馆、科技馆、清真寺、胜芳古镇恢复建设一期等一批群众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190家,全市信息资源共享站点覆盖率达到50%。目前,广电中心、体育中心、国际温泉公园、中华戏曲文化大观园、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生态公园、胜芳大悲寺、荣高棠纪念馆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将在今年第三届文化艺术节前投入使用。
5、文化品牌独特。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温泉资源,霸州全力打造温泉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戏曲之乡和胜芳古镇“四乡一镇”文化品牌。
——“戏曲之乡”。霸州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汇聚了京、评、梆、昆各大剧种与说唱艺术,诞生了李少春、李桂春、郝永雷、董文华等多位著名京剧大师。至今,仍有100多个大小社团活跃在城乡。为搭建高档次演出交流平台,2006年投资5500万元建设了“李少春纪念馆”、“李少春大剧院”,每年组织高档次戏曲演出20余场。“月月唱大戏”、“周末小剧场”的文化品牌享誉京津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