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美国科技股今年的大幅攀升,它们的中国同行的股票也在大幅上涨,并且涨幅并不低于美股5大科技龙头股。这首先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推动,投资者的目光正在被吸引到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身上。而随着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中国科技巨头变得更加国际化,中概股的增长机遇也在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关注。事实上,由于市值比美国同行要小,中国科技股可能走得更远。不过,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中概股也不能例外。
今年以来,港股连续七个月节节攀升,迄今为止恒生指数的涨幅达到25%。
“内地经济增长企稳,经济改革成效有所体现,外围不确定性亦有所减退,整体而言,市场对今年的盈利预估也是比较乐观,由于去年年底的估值很低,目前的涨幅反映了一定的估值修复。”香港中环资产基金经理杨延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同时,从技术层面而言,香港今年以来不断有增量资金流入。“由于美股维持了八年的牛市,估值已经较高,而且美元的涨势告一段落,因此海外资金回流到新兴市场,也有内地资金南下,这两方面叠加在一起,所以港股今年涨幅一直领先。”杨延德指出。
瑞银的统计数据显示,海外上市中国(内地)股票7月上涨8.4%,继续跑赢地区股市,即MSCI亚洲(日本除外)指数。今年以来MSCI 中国指数每个月都涨势喜人,总回报率已达35%,创下自2009年以来同期的最佳表现。
“虽然今年上半年海外上市的中国(内地)股票表现抢眼,但市场的涨幅主要集中在一些香港上市的大盘蓝筹股,这些股票受到内地机构投资者的追捧,我们仍然看好一些拥有良好业绩、估值合理的行业龙头股。”瑞银资产管理中国股票主管、董事总经理施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然而,由于近期朝鲜半岛局势,美联储缩表不断临近等因素,全球资金流向有望大幅波动,从而带动股市调整。进入8月以来,恒生指数由27854点的高位下挫逾3%,而“股王”腾讯(00700.HK)则于8月11日盘中一度大幅跳水近4%。
香港讯汇证券行政总裁沈振盈认为,目前港股已经累计不少升幅,继续上升的动力不明显,“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于9月正式缩表,市场难以避免出现一些套现行为提前部署,下半年市场将受到缩表和去杠杆的困扰。”
同时,惠理基金经理徐福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在这一到两个月都是比较保守的,就是我们之前一直买的一些科技股、一些消费类的股份,其实都是减了很多,希望提前锁定利润,从而保留一些现金在每次市场调整时趁机买入。”
他认为,目前投资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主要有三大风险,“下半年,这些公司盈利超过预期的机会正在下降;今年从年初到现在,投资者涌入港股美国上市预托证券(ADR),从而形成拥挤交易(crowded trade),这意味着他们获利了结的机会也会很高;第三,这些科技龙头公司可能会面临一定的监管风险。”
房地产、银行意见仍分歧
南方东英的统计数据显示,自MSCI于六月底宣布纳入A股以来,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2822.HK)的交投便十分活跃。最近连续四个交易日,更录得了超过10亿人民币的申购。
自6月中以来,人民币汇率稳中走强,美元偏弱,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兴趣变浓。在岸人民币兑美元8月25日一度升破6.7关卡至十个月高位,离岸人民币也处在去年10月以来最强的位置,使得外资对人民币资产的兴趣提升。
“这个是跟企业的本质有关,比如科技板块明显都是一两家寡头垄断,使得南下的资金大多是投一些很有基本面的企业。比如今年汽车板块表现最好的吉利,明显就是南下资金炒起来的。但是,它交出来的业绩也是很不错。”杨延德表示。
他坦言,市场热烈追捧大盘蓝筹股与全球投资者风格改变相关,“现在全球市场的主流是被动投资、ETF等,投资者把钱放在这些指数基金,而这些指数基金通常都会去买一些市值比较大的股份,导致这类股票升幅最明显,从而进入一个正面循环。同时,比如腾讯、阿里巴巴,股价高了可以去利用资本市场,去买一些竞争对手回来,还会花更多的钱在研发方面,其竞争优势越来越强。”
同时,他指出,目前海外资金与南下资金在两大板块意见有所分歧,分别是房地产和银行板块。“南下资金比较喜欢那些杠杆比较高的、比较激进的一些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在过去几年周期比较低迷的时候很激进,借了很多钱,贷了很多款去买地。海外投资者却觉得这是很危险的动作。”
国泰君安(香港)近日发表报告指出,虽然内地房屋销售下滑,首7月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速较首6月下降,但基本面依然健康。政策和货币环境的收紧已使得房地产市场降温,但房屋销售额的绝对值依然很高,且地产行业龙头将会在行业集中度提高时期通过市场份额增加而获得持续增长。而香港上市的房地产龙头较A股上市的房地产龙头,展现了更好的基本面。南下资金的流入,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房地产公司估值的差异将会缩小,因而港股市场地产行业估值仍有上升潜力。
2.9亿元狂扫内银股
以银行板块为例,杨延德认为“虽然市场正在慢慢改观,过去大家担忧不良资产、息差的问题,今年A股银行板块明显表现不错,以前同一家银行H股的价格与A股的价差只有2%、3%,但是现在差距已经拉大到15%甚至20%。”
他认为,中资银行业不良资产、息差已经见底,银行收入不断增加,“过去的估值很低,PE可能是5倍,市账率不到1倍。如果能够维持盈利增长,坦白说,一两年之内银行板块涨三四成,是绝对有可能的。”
事实上,近日银行股已成为投资者大举“扫货”的重点目标。港股通(沪)24日录得近2.9亿元的资金流入三只内银股,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截至8月24日,招商银行(03968.HK)大涨5.7%,收报28港元/股;工商银行(01398.HK)及建设银行(00939.HK)均创下2015年7月以来的新高,分别上涨2.5%、1.8%。
同时,徐福宏亦认为:“旧经济的公司在过往一年,很多都是从亏钱变成一个赚钱的情况,对于银行来说,这是很正面的一个情况,因为银行股在过往几年其实都是有一个很大的压力。”同时,他看好一些消费板块,比如白酒、家电等,“以家电板块为例,去年我们进入的时候,市盈率大概是在7到8倍,现在已经是13倍的水平,今明两年的盈利持续双位数的增长,现在还是可以接受的水平。”
今年采取哑铃策略
对于市场热捧的周期和科技股,杨延德认为:“周期性股份现在涨了那么多,我们比较担心估值是否可以持续,因此趁机减持了一部分周期性股票。从科技板块而言,每一次回调对于长线投资者而言都是比较好的买入机会。”
“今年采取的是barbell(哑铃)策略,一端是金融银行板块加一点周期性股份,另一端则是科技板块。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提速的话,银行、周期性股份受惠,但如果全球经济温和增长的话,资金还是持续流入科技板块。”他表示。
以腾讯为例,今年以来股价的累计升幅高达76%。8月9日,腾讯控股股价在盘中一度触及333港元大关,市值突破4000亿美元。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腾讯让他们又爱又恨。到底目前的股价是否仍值得继续追涨买入?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龙头,腾讯已经形成了多个颇具影响力的线上平台,汇聚了大批的忠实用户。我们认为其成熟的商业模式,包括网上游戏收入、支付业务的快速增长,QQ以及微信业务会进一步带动盈利增长。”施斌指出。
腾讯控股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财报中,腾讯控股全年营收人民币1519.38亿元同比增48%,净利润人民币414.47亿元同比增42%。而在2017年第一季度中,腾讯控股总收入为人民币495.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而净利润为人民币145.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
事实上,大批散户已经趁着近日腾讯股价调整而涌入衍生品市场,其中腾讯法兴认购证(28486.HK)于8月10日录得10亿港元的成交金额,创新近年来的新高,而窝轮成交榜第2至6位亦均为腾讯认购证,成交额分别约6-7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