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房产讯 在本届政协会议上,来自房地产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星河湾集团董事长黄文仔和其他27名委员联名建议实施“环珠江口湾区经济”发展战略,将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和香港、澳门地区等11个城市纳入经济区,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并以此来保证港澳的持续稳定发展。
上述提案认为,“环珠江口湾区”在经济、环境、交通方面具有综合优势,也是支撑我国经济力量向南海延伸的重要支点。因此他们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协调上述11个城市资源,制定“环珠江口湾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并纳入“十三五”规划。
以下为联名提案全文:
关于建议实施“环珠江口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提案
“环珠江口湾区”主要是指是沿珠江的河口地带形成的城市群,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和香港、澳门地区等11个城市。实施“环珠江口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建立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机制,实现在区域内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带动和辐射泛珠三角的发展,落实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
一、实施“环珠江口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
“环珠江口湾区”毗邻港澳、面向南海,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具备建设比肩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和条件,在践行建设“一带一路”、打造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中具有特殊优势。
一是地理位置及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珠江口湾区是我国大陆与东南亚、中东以及大洋洲、非洲、欧洲各国海上交汇的地区,地处西太平洋-印度洋航线要冲。海岸线4114公里,居全国首位,海岛1431个,岛屿岸线2414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矿产和能源资源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
二是经济发达、贸易活跃。珠江口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环南海经济圈的中心。区域内集聚6个国家级高新区、2个国家软件园、12个863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贸易总额接近1.5万亿美元。
三是交通便利,开放程度高。区域内拥有世界级的海空港群,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接近1.4亿人次。区域内港澳等城市国际化程度高,具有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以及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和集聚外溢功能。
二、实施“环珠江口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环珠江口湾区经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引擎
环珠江口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美元,是旧金山湾区的2倍,接近纽约湾区水平。该区域也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全球70家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银行。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该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接近7200万标箱,是世界三大湾区之和的5.5倍。粤港澳地区拥有侨乡、英语、葡萄牙语三大文化纽带,粤籍华侨占东南亚地区华侨总人数50%以上,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人脉资源。
(二)“环珠江口湾区”的发展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经略南海的重要平台
环珠江口直接辐射南海区域,目前海洋经济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环珠江口还拥有国际一流的海洋产业,是我国三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之一,也是国家海洋科研、海洋经济的重要平台,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经略南海的重要支撑。
(三)“环珠江口湾区”是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板块
目前,北方的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中部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已成为国家战略,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发展规划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还是一个空白。因此,南方的“环珠江口湾区经济”战略的加入,将从区域上弥补国家战略的空白,同时形成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这三大格局的形成,不仅充分发挥了目前三大经济中心的优势,同时更实现了南北呼应、东西联动,将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促进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强大动力。
(四)实施“环珠江口湾区经济”战略是推动港澳地区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是打造粤港澳协同推进的湾区经济,更好的将港澳地区融入国家经济发展体系,为港澳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随着“环珠江口湾区经济”战略的实施,港澳地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成熟的法治体制、自由公平的贸易制度等能够辐射到更大范围,为该地区其他城市进一步推动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提供有益的借鉴。三是推动珠江口湾区经济发展,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世界级都市圈,是引领中国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客观需要。
三、具体建议
建议全国政协将这项提案作为重点提案推动,使国家在今后的发展战略中,充分重视和发挥“环珠江口湾区”城市群的区位、经济、人文优势,将发展“环珠江口湾区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十三五”规划,打造比肩纽约、东京、旧金山的能代表国际参与全球竞争的世界一流湾区。具体如下:
(一)成立国家部委牵头的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和香港、澳门等11个城市参与,成立专题调研组,开展“环珠江口湾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二)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建议成立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和香港、澳门等11个城市行政首长参加的“环珠江口湾区经济”联席会议,统筹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调解决制约“环珠江口湾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环珠江口湾区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制定“环珠江口湾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就“环珠江口湾区经济”的总体发展战略、主要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要素流动、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的规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四)积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建议“环珠江口湾区”超前布局和建设一流基础设施,推进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加快建成全球信息网络的核心节点。积极参与东盟信息港等亚太互联互通网络建设,建设服务沿线国家的大型国际数据中心,共筑“信息丝绸之路”。发挥“环珠江口湾区”海港、空港多港联动综合效应,畅通陆海空联运通道,促进国际通关、拼装分拨、多式联运有机衔接,努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互联的重要门户。
(五)构建现代的湾区产业体系。建议以全球视野、国际眼光,高标准高起点谋划适合“环珠江口湾区经济”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既注重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以提升作为中心城市群的服务功能,又注重巩固和提升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地位,抢占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和全球战略性产业控制权,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六)创造全方位的湾区开放格局。建议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国际语言环境、国际化优质商圈和生活社区建设,打造开放、多元、包容、高端的湾区开放格局。主动寻求与纽约、东京等世界著名湾区城市深度合作,探索成立湾区城市联盟,共同推动“环珠江口湾区经济”向纵深发展。
联名提案人(共28位):王穗明、苏志佳、林雄、陈政立、陈志列、钟晓渝、陈红天、赖海民、黄光苗、许明金、涂辉龙、薛光林、黄扬略、朱鼎健、李贤义、黄楚标、马蔚华、梁志敏、杨祥波、吴换炎、陈东征、卢绍杰、任克雷、黄丽满、贺禹、黄文仔、陈怡霓、郑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