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北京房产 > 新闻 > 正文

直播:京津冀政策红利与企业家机遇论坛

0
分享至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即将出台,一系列政策红利即将释放。为科学认识京津冀的重大战略背景,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新京报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共同举办年度论坛活动,主题是——京津冀政策红利与企业家机遇。

直播:京津冀政策红利与企业家机遇论坛

网易房产讯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即将出台,一系列政策红利即将释放。为科学认识京津冀的重大战略背景,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新京报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共同举办年度论坛活动,主题是“京津冀政策红利与企业家机遇”。

论坛将邀请相关部委领导、京津冀区域各城市代表、企业家、学者,共聚一堂,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大背景、大战略,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城市及新城新区的发展机遇;以及房地产、文旅等各行业的发展机遇。

网易房产8月30日现场直播本次论坛。

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是主持人,新京报社总编辑王跃春。非常荣幸主持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 这个论坛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新京报社联合举办的“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京津冀政策红利与企业家机遇”。首先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从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被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层面。

“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除了空气污染减轻,还能为缓解北京房价高、交通堵、人口过多的大城市病等带来良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利国利民,也是一个漫长的各方利益博弈过程。环境保护、人口转移背后都是各地区的产业和GDP取舍,而产业又关系到当地区县的税收、就业等行政指标,需要相关财税政策、补偿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配套。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即将出台,一系列政策红利即将释放。为科学认识京津冀的重大战略背景,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新京报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共同举办年度论坛活动,主题是“京津冀政策红利与企业家机遇”。

论坛将邀请相关部委领导、京津冀区域各城市代表、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大背景、大战略,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城市及新城新区的发展机遇;以及房地产、文旅等各行业的发展机遇。下面,由我向大家隆重介绍今天上午参会的重要嘉宾。他们是:

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彭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韩俊

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领导的到来!

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以下嘉宾: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李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肖金成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 方来英

北京大学秘书长、发展规划部部长 杨开忠

北京市房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赵佳琛

北京延庆县委常委、副县长 张远

天津市东丽区委常委、副区长 白凤祥

北京市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乔晓鹏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冯奎

北京市延庆县委研究室主任 杨国柱

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王纪平

河北省石家庄市外宣局常务副局长 李刚

河北省唐山市外宣局常务副局长 杨秀慧

河北省张家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朱小铁

河北省承德市发改委副主任 尤文祥

河北省廊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启荣

河北省保定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 谭世伟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副县长 张虎林

同时,我们还要欢迎来自各行业的企业领袖们,他们是:

首开集团党委副书记 李晓莉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 张兴胜

首开集团副总经理 潘文

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潘刚升

鲁能集团对外联络合作部主任 周悦刚

今天下午还有两个主题论坛,来参加的嘉宾有:

国家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 赵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 侯永志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 张占斌

中国城乡经济建设研究所所长 陈淮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 金元浦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 施卫良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赵弘

北京市延庆县发改工委书记,发改委主任 郭永华

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高一轩

河北香河京东环保产业园董事长 王志国

冀商基金董事长、河北融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张笑辉

中信国安投资文旅事业部副总经理 冯锡锟

利海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唐皓

最后,隆重介绍主办方新京报的各位领导,他们是:

新京报社社长 戴自更

新京报传媒副总裁 张学冬

新京报传媒副总裁 刘炳路

此外,我们还要感谢数十家京城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现场的媒体朋友们,欢迎你们!最后,欢迎现场所有关心城镇化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观众朋友们,欢迎你们的到来!

主持人:首先掌声有请此次论坛的主办方新京报社社长戴自更为本次论坛致辞,掌声有请!

!

戴自更:尊敬的彭森主任,尊敬的韩俊先生,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本次论坛主办方新京报社和国家发改委中国城镇和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对你们出席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京津冀政策红利与企业家机遇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组织京津冀三省市领导参加的座谈会,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总书记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途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人脉历史渊源深厚,按常理完全可以融合,过去十年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推动,京津冀的规划时时不能出台,规模名称叫什么,都不能定论,各省市的利益格局难以协调,这次通过中央的决策,京津冀找到了协同发展的基础,不仅解决北京、河北、天津发展矛盾问题需要,而且是优化社会布局和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7月31日,北京市和河北省共同发展签署了七个协议,共建北京新经常临空经济区,中关村河北科技园区,共同加快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共同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等七个方面。8月初北京和天津围绕交通、生态和产业转移等方面签署了全方位的合作协议,加快推进京津商城联动发展,目前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已经步入了有效的层面。我们举办这个论坛就是想为领导、专家,各位职能部门的官员和企业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解读、商业机遇提供一个风向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互动,达成广泛的共识,共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同时也为企业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实现财富的增长。

各位领导,嘉宾,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它必将推动并改变京津冀现有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政治格局和价值观念,我们为能够见证、参与这一历史进程深感荣幸,期待各位领导和嘉宾畅所欲言,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主持人:感谢戴社长的主题发言。今天上午的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主旨发言环节,我们邀请了三位领导来进行精彩的演讲,主旨发言环节过后是十分钟的茶歇时间茶歇时间过后,是两位企业代表的主题演讲环节,再之后是我们今天上午的核心论坛环节

下面,进入我们的主旨演讲环节。第一位发表主题发言的嘉宾是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森,他将给我们带来“当前经济形势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言,掌声有请彭森主任。

彭森:各位来宾,各位同志,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接受邀请出席2014年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我觉得这次论坛选择了非常好的题目,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我国进入三期叠加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当然了,也是经济界、理论界,新闻界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

我愿意借此机会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讲讲当前的经济形势,另外讲一下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自己的看法。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天津、河北进行工作调研,首先就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命题。今年的2月26日习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期间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应该是掀起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序幕。习总书记全面深刻的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多次做了重要的批示,张高丽常务副总理担任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小组组长。6月18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确定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重点抓三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要规划区域功能的整体定位,二是要制定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的工作方案;三是研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国务院还专门成立了由徐院长牵头的专家咨询组,7月30日向中央提出了关于京津冀区域定位的一系列的重要的研究报告。近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包括在北京、天津海关启动了京津冀通关一体化的改革,海关通关一体化十月份还要扩大到石家庄的海关,京津冀三地在通信一体化,取消手机漫游费方面的工作也在积极的推进中。京津冀三地也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协议。所以应该说这个重要的发展战略,起点高,动作大,进展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一系列重大战略以后,又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

我之所以回顾这个背景,想说为什么京津冀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引起了这么高度的关注,它的意义何在?我在这里也想引用一下习总书记的一段话,他讲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仅解决北京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需要,也不仅仅是解决天津、河北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需要,而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

为了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这段话,我想讲一下当前的经济形势,大家知道全国的人大常委会近期正在召开,今天上午我请假跑出来的,27日国家发改委要代表国务院做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情况报告,总体来看,我觉得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几个特点:

一是经济保持总体的稳定,国务院坚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也实施了一系列必要的定向调控,成效显著。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实现了7.4%,结构优化升级也取得了一个重大的进展,可以说国民经济计划基本上完成了今年三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当时开会所讨论工作的一个计划,保持了比较合理稳定的区间。

第二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所存在的稳中有险,稳中有忧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面对的形势还不能掉以轻心。实际上我们的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加大,稳中趋缓的局面没有改善的情况,房地产的下滑,金融的风险,地方债务,一些新的风险点都在影响着我们整体发展改革的大局。

从经济增长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主要的问题还是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我们国家现在进入了一个三情叠加的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七左右,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增长常态化的现象,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今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和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的情况发现,我们的经济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7.5%的经济增长,从投资来讲,确定的目标是17.5%,内需消费,社会零售总额的情况来讲是14.5%,外贸定的计划是7%,投资、消费、外贸三架马车以上述三个这样的数字才可以完成7.5%的增长速度。

但是实际情况什么样呢?我们先讲投资,我们国家长期以来都是投资驱动的,资源驱动的增长模式,投资始终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今年这个速度开始下降,今年定的是17.5%,实际上一到七月份只实现了17%,消费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来讲,2011年最高,19.1%,后来这几年每年以两个以上的点在下滑,今年定的14.5%,相比去年运营的实际高了一个点,但是实际的情况上半年只完成了12.1%,比计划低了2.4个点,贸易也是这样,我们定的是7%,实际上只有2%。

所以这些情况表明了我们三季度,四季度经济能不能实现稳中求进,平稳运行,压力非常大。对于目前经济受到持续下行的压力,原因的分析,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解释,比较官方的解释是讲国家经济萎靡不振,内需也是始终比较低迷,同时还有主观结构调整各方面的因素。但是从我个人来看,最关键的问题是及上是唱起来支撑我们经济增长的传统的体制,增长的动力已经在逐渐的萎缩和消退。而经济转型以后,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内生的动力还没有很好的成长起来,我想这是最大的问题。要解决当前经济的不稳定的现象或者持续下行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体制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两个最重要的关键,一个是体制创新,一个是结构调整。

我想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实际上就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京津冀这个地区实际上只占全国地域面积的2.5%左右,但是它的经济总量接近41%,应该说也是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先进的生产力,比较集中,各方面资源要素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有了很好的起步,关键是中央,三地政府以及市场化主体和各种社会组织,大家群策群力,共同谋划,积极应对。我在这里也根据我的考虑提一些建议,首先政策的制定部门应该做成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这个绝不是纸面上的东西,也不是理论上的东西,要肩负问题导向,从我们国家的实际出发,从这个历史时期出发,也从京津冀地区发展和面临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约束出发,来制定我们的发展目标,解决我们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当前的总体定位我想提到了五个方面,都是根据这个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的思路来提出的。第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要形成一个现代的新型首都圈。我想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别于珠三角,长三角最重要的特征,也符合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第二个是全国转型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京津冀地区是我们国家人口最密集,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提出的;第三个总体定位讲到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引领区,这也是针对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资源配置行政色彩浓厚,市场作用不够充分的问题来提出的;第四个总体定位是人口资源协调发展实验区;第五个定位是国际交往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门户。都是根据京津冀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的重要的定位。这个定位涉及到顶层设计,也涉及到京津冀三个行政区不同的定位和结构大的调整。同志们应该认真的对这些东西做出一些研讨。

其次,我建议京津冀三省市还是要坚持改革创新,破除一切约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要破除行政壁垒对市场化资源产生的误区。京津冀地区刚才说了行政配置资源的色彩比较浓厚,改革上实际上是落后于沿海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的。特别是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由于行政的位置不同,导致基础设施公共资源方面的不对等,大量的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聚集在北京、天津,环津冀的资源被北京吸收,导致了河北发展的缓慢。要根据中央的精神,还是要坚持让市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战略中,坚持市场的导向,改革的创新,这是最重要的。

重中之重是坚持推动市场一体化的改革,主要是金融、土地、人力资源和公共服务,信息技术等几个方面要提出建设区域一体化的市场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的改革举措。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推进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改革,有关部门也在设想能够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发行专项的债券,重点支持回报期较长的重大项目,主要发挥开发对金融的杠杆的作用,有利于项目投资的跨区域。又如要推进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改革,开展耕地战略平衡,规范推进城镇化的试点,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开展农村集体用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试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无疑要承担更多改革试点的责任。

推动技术市场一体化的方面,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机制,打造京津农业高低,在河北建设菜篮子体系和“中央厨房”的体系,要打破三个省市的行政概念,依靠市场改革创新实现京津冀一体化。

最后一个想法,我们改革长期靠的是试点,试点是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经验,所以京津冀一体化既要抓紧实施,同时又要坚持改革试点的先行,要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进行重大的试点。

我想到,第一个要开展新兴城镇化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的试点,围绕探索多元化城市的投融资机制,创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的模式改革任务,开展新型城镇化的试点,重点推进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向外疏解,开展重要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又比如,还可以开展北京新机场临空合作区的改革机制,因为新机场就处在京津冀中间的位置,要充分的利用和科学的规划北京新机场周边京津冀三地共建新机场临空合作区,支持北京新机场条件成熟期设立综合保税区,由京津冀三地国有平台牵头,共同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的临空合作区开发管理的平台。还可以开展民营企业和央企共同在京津冀地区发展的机制,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优质项目,培育壮大民营企业集团,扶植发展一大批民营的中小企业。可以开展投资和贸易的改革试点,借助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改革试点的经验,研究发展自由贸易发展园区,整合推动平台,深化天津滨海新区的配套改革试点,推进京津冀海关区域的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的改革,等等。这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最后我想再总结一句,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确实是我们国家改革创新,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战略,这个战略的实施关键是要在体制创新方面推动结构,为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稳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我们一般总是讲,现在的任务是要处理好稳增长,处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关系,这个工作可以把以上四项工作最好结合起来的一个重点工作,谢谢大家!

!

主持人:谢谢彭森先生的精彩发言。下面,我们有请今天的第二位主旨发言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为我们带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深化改革问题”的精彩发言,欢迎韩主任!

韩俊: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我们新京报和发改委李铁主任邀请我来参加这个重要的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这个方面对我们企业家来讲,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今天我想就推进新兴城镇化的问题,就我们最近的研究介绍一些情况,谈一些看法。

我们现在的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七亿,到2030年,中国会有十亿以上的人口常驻在城镇,这个在人类城镇化的历史上可以说前所未有。我们城镇化的推进,一定会为我们的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城镇化本身是可以提高效率的,一个是劳动力的效率,经济活动在城市聚集,也会差距规模经济方面的效率,这两个效率都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现在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城镇化是我们面临的很好的机遇,同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风险和挑战。如果是我们片面的追求城镇化的水平,而忽视过去二三十年在城镇化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可能我们的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社会层面,在资源,环境层面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中央已经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兴城镇化的道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强调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特别是强调以人为本。

实际上我们反思一下,包括京津冀整个城镇化的过程,我们在讲城镇化的时候,可能更注重的是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创造更多的GDP,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人的需求,考虑的还不够,这可以举很多的例子出来,比如说城市建设用地,我们重视产业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用地,在北京、天津、包括河北,比重还是偏大的。我们的住宅用地占的比重,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跟国际大都市相比,我们的比重还是偏低的。在城市建设的投入结构上,可以说很多城市用于公共服务设施,比如说学校、医院这方便的投入还是严重不足的。我们的城市规划,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我们的居住、就业、商业网点,公共设施的布局分离比较严重。道路建设可能越来越体现以车辆交通,而不是以人的出行而重,现在很多城市面临着上学难、看病难,高污染,这些城市病在京津冀很多城市表现了越来越突出。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历经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项重大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回答中国要走什么样的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我们的研究报告大家在互联网上可以下载,中文版八万多份,英文版在世界银行的网站上也可以下载。我们在这个研究当中提出中国要走出高效,高融,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讲到高效,我们的城镇化在增进经济效率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我们讲城镇化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但是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方面主要是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城市的聚集效益还不强,另一个问题城市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还不高,北京扣除山区以外,北京市的项目开发高达57%,这样的开发强度在国际大都市当中非常少见,上海43%,深圳是47%。日本三大都市圈的开发强度目前只有16%,法国巴黎大区只有21%,香港的面积是1104平方公里,香港目前的建成区260恩平方公里,可以容纳700多万人,我们北京、上海、天津,跟香港的土地开发利用的集约度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

这是我们对首尔和广州做的比较,可以拿北京和天津跟首尔做比较,首尔这个城市规划的很好,大家看一下,在市中心,比如说50平方公里以内,或者100平方公里以内,我们广州的人口密度是很高的,尤其是最中心的一带,但是首尔的市中心的密度并不如我们中国的大城市高,300平方公里以外,首尔的人口密度还是很高的,广州人口密度跟他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越往城市的边缘拓展,我们的就业机会不多,公共服务体系也不健全,我们很多城市人口就是睡在郊区,睡在城边上,但是他的就业是在城里,孩子上学也是在城里,我们中国很多城市都是这么规划、发展起来的。

这样一来,我们的土地利用是相当粗放的,如果是达到首尔这样的人口密度,广州还可以多容纳420万人,深圳可以多容纳530万人,所以说我们要追求高效的新型城镇化,我们一定要提高,发展紧凑型的城市,同时要发展,还要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有一些产业要向河北转移,在这个转移过程中最应该避免的就是我们的土地利用跟以前一样的粗放,我们的一部分人口可能向北京的周边扩散,我们在扩散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这些新的积聚人口的城市规划好,解决土地低效利用的问题。

现在整个城镇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城镇内部的二元结构非常的突出,现在的城市常住人口2013年是2.34亿人,包括农民工的家属,不到四个城镇人口当中就有一个流动人口,北京的比例外来常住人口占40%。这样一个二元结构,可以说在中国所有的城市都是非常突出的,北京现在也希望把一部分的城市功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向周边扩散,现在的交通方面是要超前的,光有交通的便利化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就业,机会没有,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周边的公共服务跟北京差距太大,可能的后果是交通改善了,但是北京面临的人口压力可能越来越大,他不去,因为没有就业的机构,没有象样的公共服务,所以周边的人口要到北京来。

我们讲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农民工的市民化不简单的是给这些想在城里扎根落户的人发一个户口本,远远不是这样,我们研究过程中提出农民工的市民化最理想的目标,当然了,这个目标实现很困难,个人要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农民工的群体要融入社会,融入到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怎么样来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这个不取决于政府的意愿,而取决于千千万万农民工家庭他们的选择。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一个很大的文章,就是要把人口的合理布局跟产业的合理布局,就业的合理分布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很好的结合起来,否则,可能我们很多的政策目标就会落空。

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认为是可持续发展,我们整个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非常脆弱的,空气污染是现在所有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水土资源的短缺和污染了越来越污染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大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突出,影响到城市的规模效应真正的发挥。

大家看一下京津冀空气污染的数据,都已经公布了,互联网可以看到。整个京津冀十三个城市,有七个空气污染排在全国的前十位,我们的PM2.5平均达到了106,跟其他的地区差距太明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你必须想办法把PM2.5降下来,再过十年二十年,还是100以上,说明我们协同发展的目标是没有实现的。

现在的京津冀地区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认为是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怎么应对水短缺的问题。从我们整个国家来讲,现在的水资源利用的缺口,供需的缺口已经高达8%,500亿立方,我们每年的水资源的需求总量是6000多亿立方,如果用水的效率不提高,2030年这个缺口达到38%,现在的城镇化率每增长1%,导致农业用水量降低0.7%,我们国家农业用水还是大头,还占到62%,河北的农业用水占70%,改善农业水资源的管理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我们现在每生产一公斤的谷物大约需要0.96立方米的水,这个是发达国家的两倍,现在我们的农业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系数如果从0.5提高到0.62就可以省下300亿立方米的水,而目前河北每年地下水的超采大约是56亿立方左右。

北京人口可以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2000年到2012年,北京人口增长了700万,北京的用水量从40亿立方米减少到36亿立方米,北京过去十年节水方面,改善用水结构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善,有关部门测算,北京水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就是1600万,现在已经超过了2100万,过去15年,北京的地下水降低了12米,河北水资源的短缺更加严重,面临的危险更大。河北现在地下水开采总量156亿立方米,超采56亿立方米,30年以来,河北持续的超采,累计超采达到了1500多亿立方米,世界上都没有这样的地方,现在超采的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35%,今年中央财政拿出63亿,在河北实施地下水超采的综合治理。

另外一个问题是交通的问题,现在是京津冀地区的大问题,很多的县城都堵,大家看一个数据,北京和上海相比,2001年北京每百人的汽车保有量是19.3辆,上海只有5.4辆,北京发展私人为主的交通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必须要把生态文明,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定要把生态文明的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当中。必须要改变这种高碳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推荐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形成真正的节地节能节水的新型的城镇化道路。这就需要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落受,规划建设生态型的城市。

加强绿色治理,更多的采用市场化的手段,比如说水、能源、交通,城市的服务价格,要尽量的完全覆盖成本,我们可以用的环境政策工具很多,比如说以市场为基础的工具,碳交易,资源税等等。现在应该说要形成一个共识,由于空气的污染和水污染的环境问题是跨边界的,必须采取真正有效跨区域的综合的治理措施,这方面国家出台了有关的规划,刚刚我们迈出第一步。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定要解决水的问题,一定要抓住严重缺水和粗放用水的主要矛盾,大规模的推广节水改造的技术,调整产业的结构,完善用水价格的调整机制。农业是节水的潜力所在,更是水价改革的难点,现在的京津冀地区已经探索出工程节水,农业节水,管理节水各种各样的措施,河北中央财政投63亿,正在实验综合性的措施。特别是我想讲,最有效的破解水粗放的利用措施,就是推进水资源的改革,山西有一个清徐县,全县范围内实行一个改革,水包产到户,明晰了农民对水的初始的产权,搭建水权的交易平台,农民的水用不完可以转让,而且农民成立用水协会管理用水,清徐县的实验下来以后,效果非常明显,去年的地下水位提升了1.76米,一个县由于水权改革,倒逼着农民采用一些节水的措施,当然了,政府也给了一些支持,农业灌溉的用水量是下降的,一个县一年节出一个2029万立方米的水。所以我们说如果不节水的话,我们解决水短缺在京津冀地区是没有出路的。解决交通问题,我想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共识,要发展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我们提出一百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区公共交通500米全覆盖,如果公共交通这么发达的话,我觉得私人轿车,今后使用的成本越来越高,作用也会下降的。

土地的问题,刚才彭主任讲的观点我完全同意,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家最关注的改革就是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这个问题现在一下子完全放开

不可能。我最近去红星美凯龙调研,这块土地86亩地,这个地国家征用的话只能给1000万的补偿,这个农村就用这块地建了大卖场,每年的租金5000万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得到两万块钱,主要是他们把这个母鸡没有卖掉,而是留住了不断的下蛋。集体建设土地入市红星美凯龙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规范,一哄而上,我们的公益性征地会越来越难,而且大家都入市的话,土地的价格会大幅度的下跌,所以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必须要有配套的措施,必须要符合规划,必须合法取得,在土地市场公开交易,而且实行税收的调节,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收益真正的让农民共享,防止出现小官大贪。

最后我讲一个观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钱从哪来,靠我们现有的土地、机制,这些资金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现在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多元的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强的地方的投融资平台的管控,在管控的情况下使银行的资金更多的支持新城的建设,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我们现在市政债在整个融资当中占的比重还是太低,特别是要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受限制的一些的投资,医疗、建设方面的让资本平等的竞争,对于城市的供水,供电等垄断事业也引入民间资本,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些措施,推进这方面的改革。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发言,亚里士多德讲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的更好。对京津冀的未来也是这样,京津冀协调发展就是为了让京津冀的人民生活的更好,谢谢大家!

!

主持人:感谢韩主任的精彩发言。下面,我们有请今天的第三位主旨发言嘉宾,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为我们做“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企业家的机遇”的精彩发言,欢迎李主任。

李铁:大家好!最近连续开了几次关于京津冀的论坛,大致讲了很多观念,今年讲一下京津冀未来发展的目标以及可能的政策的措施和我们企业家们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想从习总书记讲话透露的精神来讲,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致有几个目标,第一个是区域性的资源合理配置,所谓的资源合理配置,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有不同的解读,计划经济更希望通过政府的手段配置资源,市场经济不需要特意的强调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和干预,而对经济来讲,资源配置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在未来城镇化的规划下解决资源的配置是一个重大的目标,这个问题不仅在京津冀没有得到解决,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也没有得到解决。

第二个,如何发挥优势互补。所谓的优势互补,我个人的理解,京津冀存在着发展不均等的差距,这么大的差距怎么实现优势互补,恐怕对任何研究区域性的人来讲,都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课题。

实际上在京津的经济之间,到底怎么体现优势互补,恐怕我们要进行深深的研究,比如说北京的优势是什么,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有大量的优质的资源集中在这里,服务业的资源进入了北京。对于河北来讲,优势是什么,我想如果按照现在我们的理解来讲,第一个是对空间的污染带来的整个华北大气环境的影响,还有大量的河北的人口到北京寄居。我们讲可能劳动力的价格比较便宜,土地的成本远远低于北京,第三个是它有一定的生态的资源。

第三个问题就是发展目标,要解决环境,生态的可协调发展,如果我们讲优势互补,更多的一点在北京和天津怎么样带动河北的发展,把自己这一年形成的优质资源,创造更多的收益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河北,带动河北发展,这可能是优势互补的重要的考虑。

但是环境、生态协调发展,包括主体功能区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和义务,在我个人看来,保北京的目标更明确一些,河北发展过程中怎么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整个改善华北,特别是北京的大气环境,恐怕这个意义更清楚。

第四是如何尊重市场规律。现在我们看到大量的文章都在谈市场规律,其实我们很多的政府官员和研究工作者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并不十分深刻,到底资源跟什么走,我们在确定原来河北保北京发展的时候,确定了14个试点城市,是不是按照市场规律走呢,市场的要素到底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在京津冀之间流动呢,恐怕这是一个制度的问题,也涉及到政府官员自己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怎么样站在市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如果我想这四个目标都理解了,我们再看这四个目标可能有什么样的改革措施推进,会给我们未来的企业家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机遇。我想最重要的一条,可能就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在很多场合也讲过,如果没有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们所有的互补都是一句空谈。为什么呢,因为北京和天津还有河北人的公共福利的资源不能互换,一定导致流动是单向的。各种要素,无论是市场要素还是行政调动资源,一定要追着公共福利走,但是这个公共福利的鸿沟太大了,意味着北京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条件,一定会吸引河北和天津人口的优质资源要素继续向北京聚集

我们知道最近中央提出了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但是也一个问题,扩大城市户口改革还处在严格限制的状态。关于扩大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理解是主城区还是辖区呢,因为我们北京和天津是一个大的行政区,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那么在北京和天津农村的改革方面和中小型户籍的改革,都不能及时的推进,那么直接影响到河北的一些城市,他们的改革怎么和北京这样的公共服务体制更有机的协调起来。

我们看到有人提到基础设施在逐步的实现均等化,公共区划也已经开始一体化了,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表面文章,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能不能逐步的通过有效的措施,在中小城市之间进行有效的对接和稳步的推进。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前提,改革政策的前提。

第二个是行政约束的基础设施配置和资源方式。如果我们强调了整个京津冀基础设施能不能实现市场化,能不能实现一体化,基础设施的运行、投资、申报、审批、管理能不能打破现在的行政体制的垄断。

我们看到这次关于交通网络,中央是不是明确进一步的规划,可是不仅仅是交通网络的问题,比如说水资源的配置,未来南水北调的分配,包括天然气、电各种基础设施,甚至其他的公共交通运营的设备,是不是可以放开。中国的整个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营管理,区域的管理基本上是地方主导的,地方垄断的。在国际上是一些大公司可以全国范围内涵盖,所以中国的基础设施不能市场化,也就意味着这种行政区域的垄断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配置的标准和水平也就拉大了地区公共服务的差距,这个问题在哪一个层面解决,能不能解决,也是未来改革政策当中非常重要的目标,也意味着如果我们把基础设施投资的市场化过程,打破垄断,外资真的可以进来,价格也逐步的市场化,可能会给企业家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第三个是关于交通网络的统筹规划,我特别注意到交通网络的统筹规划是有利于打破地区的垄断风险的,但是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特别提出来,第一个到底在什么时候能实现交通网络一体化?有一些断头路什么时候修通。第二个是交通网络一体化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连接,是布什都要走高速公路,高铁,快速的城际轨道的方式连接,这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性的问题。

我们很多人都在发中国的高铁发展的非常快,毕竟我们是大国,需要快速的沟通联络,可是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带动一些中小城市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网络的交通化很重要的选择是一般性的公路。

前几天我们在讨论延庆的发展战略的时候提到到底怎么样打通延庆的交通网络,大家都关注着高铁、高速,但是真正的深入到农村,把整个郊区旅游带动起来,还是靠网络化的简单的二三级公路的修建。我五六月份分别去了韩国和日本,刚才韩主任讲过了,韩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不亚于中国,但是我们在韩国和日本很少看到中国这么丰富的高速公路网络,在大量的城市之间,联络的通道,基本上都是双向双车道的联络,特别容易通勤,一个网络的交通系统的建立,无论是对特大城市的中心区还是区域的发展,涉及到每个细节环节,甚至到中小城镇,农村,他的带动作用远远大于城铁高铁,我们想真正带动区域的发展要注意交通方式的选择。

第四个,生态补偿政策。我觉得这些年河北对北京的贡献非常大了,我们已经感受不到原来每到春季大量的风沙天气。北京的北部对于北京的环境贡献也是非常大的,到河北、张家口还有承德,在这些地区,作为环境上对于北京牺牲了这么多,生态的补偿政策政府也要进行研究,一方面授予者更多的享受而不提供支持,不能这样。

第五个是产业园区的共建。北京已经提出了限制工业发展的政策,而北京的吸引力还是特别重要的。北京的吸引力怎么样和河北的城市产生产业园区的共享呢,恐怕要我们仔细的研究,是不是仅仅是税收就满足人们的要求,这个是值得探索的。

第三个是企业家要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这里面我特别想说一下,我们经常和一些企业家打交道,他们纷纷的到我们这里交通,说怎么样利用京津冀的发展获得好的发展的机会,这里面也包括一些政府官员,我想说对于京津冀,特别是京冀之间,北京的工业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大规模工业迁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重点发展机遇在于服务业,但是服务业是不是就意味着房地产发展,我在前一段时间看到,各地都在炒京津冀合作当中的房地产发展机遇,这个恐怕是企业家一厢情愿,在这个竞争过程中,河北和天津还不具有绝对的优势,所谓的优势就是你可能提供廉价的土地,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在吸引北京人口资源的过程中,我研究过东京和首尔,世界各大城市,三十公里到五十公里的经济圈是房地产发展最快的,三十公里,到五十公里的半径内,除了燕郊、河北、三河,其他的都不在北京辐射的范围内,所以我们不要过多的把发展放在房地产上。

但是北京的服务业发展机遇太多了,文化、休闲等等,河北崇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有张家口、承德,生态得到明显的改善,创造了更多的旅游经济,北京的南部来讲,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唐山、邢台、沧州,他们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铁矿、煤炭资源优势怎么样选择新的机会  ,恐怕这是一个市场要决定的。

第二,作为企业家要在面临挑战之中,遵循一个原则,跟着交通走,这是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的规律,任何一个投资选择要跟着交通的半径和交通的可选择方式去找。我记得当年为什么在崇礼、河北张口家这么快形成北京非常重要的旅游度假的地方呢,就因为高速公路修好了,马来西亚一个集团决定在崇礼投资之前,最关心的就是高速公路到底通不通,这个事情犹豫了三年时间,当他得到非常明确的信号,高速公路明年开通的时候,他才决定了投资,投资了以后,才把整个崇礼的滑雪产业和夏季旅游产业发展起来。所以交通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我遇到一些企业家忽视了北京人的心理,北京的旅游产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前景,既然有前景,我们选择的半径也非常重要,有一些企业家到内蒙投资,比张北和崇礼还要远一个小时的路程,超出了合理的旅游的消费圈,这个投资就冒了巨大的风险。作为企业家选择交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的消费半径和你的独特的资源优势。

第三,有一个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作为企业家一定要清楚,就是北京的虹吸效应,人口聚集效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发生逆转和改变,我们在东京,跟他们进行交流的时候,大家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日本制定了六次交通整治计划,六次提出了要疏解东京都市圈的人口,但是几乎没有作用,东京的人口从一千万到两千万发展到1.1万平方公里3600万人口,而且最近由于都市圈核心区城市更新项目的改造,使得东京都市圈的人口也在增加,这就意味着政府六次的整治计划,没有阻挡住人口向东京的流入,原因在于过多的人口和特大城市之间的虹吸效应的关系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世界上90%多的国家的人口都在向特大城市发展,这是普通的规律,如果我们未必了这个规律,我们所采取的很多的政策很难有效,这个虹吸效应,趋势改变不了我们投资企业家所选择的投资地点,恐怕也要遵循这个规律,除非我们有更多的土地补偿政策,公共服务政策发生一些变化,但是估计很难逆转。

最后一条,京津已经是在世界上如果按地区来讲,是相对上等的发达地区,而河北还是中等偏下的发展地区,如果这样协同发展,我个人认为,京津应该更多的给河北带动和支持,支持他们的发展,使河北的发展水平更快的接近京津的水平,才能真正的达到所谓的一体化的协同发展作用,但是怎么中央层面怎么支持,市场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怎么支持,需要进一步的协调和中央政府采取更大的改革措施,我个人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的难题,也是最大的挑战,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都将有非常好的借鉴的作用,怎么来做争论很多,观点也很多,但是有两个前提,第一个是加大改革的力度,第二个破除壁垒,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根本,谢谢大家!

!

主持人:感谢李铁主任的精彩演讲,下面,我们有请今天的专家嘉宾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为我们带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新思维”的主题演讲,欢迎邱晓华。

邱晓华:谢谢会议主办方给我提供一个和大家交流、汇报的机会,我谈三点意见和看法,首先从宏观背景上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新常态下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战略,市场上面也称之为是“一号工程”。新常态要求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变理念,设立发展的趋势。

第一,要求我们在发展速度上面要由过去的超常规增长转到常规增长,尽可能的使供给与需求,资源与环境,以及各个方面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而不是像过去过度的消耗资源,过份的损害环境。

第二,要求我们在结构方面要由过去的非均衡发展转到均衡发展,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发展,包括投资和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之间的均衡发展,也包括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还包括城市、农村,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

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成为了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在均衡发展中间还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以及其他方面的均衡发展。所以新常态下面的国家发展新趋势就是非均衡转到均衡。

第三,发展动力上要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企业主导,真正构筑起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不是由政府推动,而是由市场推动,由企业推动。

第四,在政策方面,要由过去注重需求管理转到供给管理,通过创造新的供给,引领新的需求,开辟新的市场。宏观调控更多的将对过去以需求管理为主的模式转到对供给管理为主。

第五,在改革方面,要由过去的局部的突破转到全面整体的推进,不仅仅是经济的改革,包括政治的改革,社会的改革,文化的改革,还有党的建设的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新的常态,而不是过去局部的突破的一种常态。

第六,开放方面要由过去的低水平转到高水平,由过去的只是利用外资,只是对外贸易这种浅层次方面的开放上升到全面的开放,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要更多的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修订,发挥中国在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的话语权。一句话,就是围绕人民币的国际化来全面提升我们的对外开放水平。

最后一点,在民生改善方面,要由过去的数量型转到质量型,从各个方面来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面我们的理念,要适应,要转变新的趋势。

第二个方面,谈谈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有新思维。京津冀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作为总书记亲自抓的一号工程,我们确实要有一流的作风,一流的干劲,也要有一流的思维来全面的推进,在新思维方面,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可以来讨论的。第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体制,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在中央的集中领导下,精心设计,认真实施,逐步推进,争取尽到更大的成效。

第二,破除两个分割,首先是的分割,京津冀要尽快的形成在生产要素,商品,诸多市场方面的一体化,要破除过去的地区分割的市场格局,形成整体的市场。其次,要破除行政的分割,既然是协同发展,就必须突破原有各自为政的行政的格局,统筹在土地、劳动力,市场、产业各个方面行政的发展。

第三,要做到三个优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先。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通信、供水、供气,能源方面加强统一建设,统一的规划,要优先保证在基础设施方面畅通,有效;二是在公共服务方面优先,要统筹三地政府对于经济,企业,劳动者服务的公共服务的平台,必须让政府的服务均等化;三是,统计机制要优先,地区的协同发展,直接涉及到信息标准的一致,信息的共享,而土地体制如果不能够推进相应的改革,会影响和制约地区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第四,就是要构筑起四个支撑体系,一是要构筑起政府财政资源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不仅三地的财政资源要更好的协同,中央也应该适应这个地区的特需性,加强首都财政新体制的建设,保证三地协同发展,政府作用的发挥;二是金融支撑体系,三地除了建立起国家的金融体系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民众,服务于协同发展,更需要强化地区的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地方金融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给企业,民众提供更好的投融资的服务;三,要构筑起利用外资的这样的支撑体系,三地都是沿海地区,对外的开放是他的提升指引,而且要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因此在利用外资方面,三地应当有统一的政策,统一的尺度,应当加强协同,使得外资在促进三地的协同发展方面能够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四,要构筑起资本市场的支撑体系,三地发展最大的障碍肯定是资金的支持问题,除了政府,金融,外资,其实要更多的借助与市场,法多的发挥资本市场对于三地协同发展的支撑作用,因此,要积极的探索在三地建立地方特色的资本市场,发挥到资本市场在融资方面的作用,使得企业的产权,企业的并购,产生的交流并购有一个更好的平台,使得投资者有一个更好的支持,这四个体系是必须强调的,必须构建的。

第五,要发挥五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在地区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围绕着制定政策的协同,服务的提供,都需要政府在这方面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二是市场的主导作用,协同发展,必须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市场对于资源的流动,配置的主导作用;三是发挥企业的自主作用。三地的协同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企业,没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力量,协同发展很可能就会落空。一定意义上企业的发展成败如何,决定了三地发展的成败。所以要积极的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商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四是民众的参与作用,协同发展归根到底要有利于老百姓,有利于民众的增加,也同样需要民众的参与,没有民众广泛的参与,协同发展会失去动力,也会失去活力。所以要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的敞开市场,降低门槛,为民众更好的参与三地协同发展。五是要发挥媒体的督促作用,或者说媒体的监督作用,经济的协同发展越来越需要媒体的积极作用,媒体可以对协同发展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的进行监督,揭露,能够对三地协同发展的各种典型经验进行积极的推广。所以媒体在三地协同发展当中有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发挥好。

第三方面,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应该高度的关注,进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一定会对产业的发展有新的要求,从目前观察到的各个方面的信息来看,未来在以下几个方面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第一,三个支柱产业在三地是不是需要很好的来发展,一,环保产业,市场容量从全国来说是一个十万亿的市场容量,历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应该把握住环保产业发展的先机,尤其是对三地来说,环境的治理显得特别重要,因此,环保产业在三地会有更好的发展。二是信息经济,信息经济是未来推动中国经济,也包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等技术的产生,我们已经越来越看到信息经济在催生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的作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三地的协同发展需要更好的拥抱移动互联网,它将决定三地协同发展的未来。三是先进的制造业,或者是高端的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是我们国家未来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样也是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领域,而且三地也有很好的基础加快发展先进的制造业,这是支柱产业方面我们要高度关注的。而且这三个支柱产业从市场容量看容量都很大。

另外关注三个先导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在一定意义上这三个产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中重要的产业,三次工业革命有很多的说法,其实就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的产业的快速的发展,快速的突破。我们应该好好的关注和把握。

应该关注一个特殊的产业,这就是海洋经济的发展问题,除了北京,天津和河北都是紧靠着海洋的,海洋设备制造,海洋的运输,通讯,环保,海洋的资源的开发等等都会孕育着很多的商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第四,与上述产业息息相关,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为生产服务,为民生服务的服务业是未来新常态下面我们需要大力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抓住加快发展。

具体来说,我想在未来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大家要关注,七色经济,第一就是以老年人口为对象的白色经济,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占12%,有两亿多人是相当大的数量。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生活保健,他们的各种服务会催生很多新的服务业和相关的产业,我们应该把握住。第二,是红色经济,顺应女性、儿童、消费培训教育等等方面需要的产业,我们要把握住,发展,这也是一个很有成长性的领域。三是金色经济,现代的金融服务,就是为各种富裕起来的人们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产业,就是为现代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产业,也是会有很好的成长性。中国的现代金融和金融服务发展远远不够,需要大力的加强。第四,蓝色经济,就是海洋经济;第五,绿色经济,环保产业和餐桌上的绿色食品。一定意义上谁能够在市场上建立起餐桌上安全的信誉,谁就会赢得未来更多的消费者,拥有更大的市场。第六,银色经济,也就是各种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大力的推动,去积极的发展;第七,橙色经济,顺应民众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档次的提高,不断的产生出来的各种休闲产业,优雅的文化,艺术等等方面的产业,未来也是很有成长性。

我想七色经济就可以落到很具体的我们企业家们业应该关注的机会。当然了,中国的经济在进入新常态,只是刚刚露出端倪,要真正的进入新常态远远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要通过改革,通过理念的转变,通过政策的完善来促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的新发展,来促进京津冀在新常态下的协同发展,谢谢大家!

!

主持人:感谢邱晓华的精彩演讲。下面,我们有请今天的企业嘉宾首开集团副总经理潘文代表企业为我们做“房地产企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中的机遇”的主题演讲,欢迎潘总!

潘文:各位领导、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首开集团副总经理潘文,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房地产企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当中的机遇。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格局要求,明确了四个定位,提出了疏解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部分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部分行政机构的功能,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要求,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加快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加快背景的情况下,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驶向发展的快车道,我们也感觉到国家战略的实施受到市场机制和政府主导的双重影响,基于此房地产也将迎来两个机遇和挑战,相关的政策也需要有两个方面的突破。

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城镇化率从1949年10.14%提升到2013年的53.73%,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升了城镇的生活水平,并且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规模较大,突出的城市群,在原有的城镇化思路下也出现了人口的城镇化滞后,城市基础薄弱,产业支撑不够,城镇布局不够合理,部分的特大城市病的问题,造成了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不足,多重矛盾不断的加剧。为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快速的发展,新一届中央政府强调新型城镇的发展要求,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城镇化进程不同,我们的新型城镇化以及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政府主导,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支持,同时市场机制也注重城市的发展过程。在城市主导和政府支持的双重作用下,城镇化呈现了两个特点,一个是人口的双向流动,一个是产业的加速转移,按照现有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和阶段,一方面市场机制自发的作用下,极化效应居于支配地位,北京对周边区域的虹吸效应明显,另外一方面,因为生活成本上升,出现人口外溢的流失,伴随着首都功能的疏解和一个副中心的建设,较短的时间内人口会向京津冀转移。

二是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区域间的产业应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呈现新的布局,伴随着新的增长,产业从高速度向低速度转移的过程,京津冀地区由于人力资源价格的影响,使部分产业自然的外迁,但是受到一些功能区的影响,区域间的产业不能转移,难以形成有序有效的产业转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行政主导下,强调首都功能的疏解,产业转移的速度将加大,甚至出现跨梯度的产业升级。

基于上述两个特点为房地产行业带来两大机遇,一个是新成建设当中的住宅开发和产业园区的建设,无论是产业转移还是人口疏解,相关的政策落地和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加快推进新城的开发建设,以提高资源输入地区的资源承载力,额新城的建设需要有居住的保障,也需要产业的支撑,住宅开发和产业园区的建设,两者不可孤立,应该合理的规划,有序的结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可以实现真正的人口流动,而不是简单的带来流动的人口,才可以使新城充满活力,而不是变成睡城和空城。

二是京津特大城市中的棚户区的改造和环境整治,北京的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政治,疏解资源后的后续发展都与房地产业发展相关,北京这些年发展非常快,中关村,CBD,金融街,这种区域已经非常成熟了,正在瞄准世界城市的标准进行发展。但是也有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也有城乡接合部发展的区域,北京要发展成为世界城市需要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升级和环境整治,这也是未来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重要领域。今年7月1日北京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017年年底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15万户,基本完成四环内的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的目标,这都是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基于上述两大机遇对房地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的房地产业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经过了市场培育和客户的成长,现在压开始逐步的向均等发展的阶段步入,在这个新的时期,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调整,面临着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和自住房的产业结构的改变,面对着行业提升带来的行业洗牌和整合,也面临着多方政府支持下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个机遇和挑战,房地产业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应对复杂的变化,更需要把握机会,在新型城镇化当中扩展发展的空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0%,但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京津冀发展走过几年,还没有形成城市群发展的形态,有结构分析成,目前京津冀城市化率低于长三角,珠三角,而且离世界较大的城市群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些差距正是我们发展的潜力,今后十年,二十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会不断的提高,这会带来合作的大幅度的增长和消费的快速的增加,但是房地产业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面临两个挑战,一个是观念的转变,一个是能力的提升,虽然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都需要具备生活、居住,产业等多种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房地产业,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新型城镇化和传统的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不是简单的人口增长和扩张,而是强调产业支撑,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强调实现城乡到城市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绝不是简单的的疏解转移,而是向科学合理的城市群发展,因此房地产业绝不能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简单现有的房地产业对接,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现有房地产发展模式的自然有序,要在观念上有所转变,从房地产发展的旧观念转变为城市运营服务的新观念,正好战略的选择。

城市综合开发和运营能力的提升,房地产开发企业不仅要在观念上有所转变,要有运营能力的提升,无论是新城区域的开发建设还是旧城改造,更多的需要产业支撑和进行城市综合配套的提升,这需要房地产业具备较强的开发和运营能力,做好城市的规划区域定位和产业商业的运营,还有资源的整合,只有具备并不断的提升这种核心能力,才能让房地产企业真正的从开发商转型升级为城市的运营商和服务商。

面对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两大机遇,不仅要求房地产业的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政策两方面的突破,新城开发当中的破解融资难题,金融领域要有所突破,创新融资产品,拓展融资渠道。银行信贷和企业债券大部分是短期投资,但是无论是新城建设还是旧城改造都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较长的投资,融资期限和实际需求的错配,迫使房地产企业短贷长投,不利于新城的合理开发和合理健康运营,因此需要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途径。

二是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需要新的政策的落地,是治理城市病,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以北京为例,这些年,随着房价不断的上扬,货币补偿下的原有拆迁的门店,原来的文件难以适应当前的新的发展形式,需要具有首都特色的棚户区改造补偿特色,才能有利的推动工作的开展。

在上述机遇和挑战的前提下,我谈一下首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的战略布局和思考,首开集团从住宅统建、旧城改造,安居工程到保障性住房,从亚运村,大运村到奥运村,始终伴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成长壮大。先后开发了北京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开发了多个商品住宅系列。可以说首开集团的每一次发展都与房地产业的战略、机遇息息相关,目前首开集团已经从北京向全国十几个城市辐射,并且在国外很多城市设立公司,开展房地产业。

京津冀区域我们也早有项目开发,面对新的经济背景下,我们也向内向外两个战略方针上布局,一是向外,面向新城的开发建设,首开在京津冀地区也有多个项目,天津湾,天津南湖一号,廊坊国风悦都等项目,同时我们开始实施绿色建筑战略,开始把绿色、健康科技的理念融入住宅的产品当中,不断的提升住宅的品质,在产业地产领域,我们正在积极落实环首都经济圈的重点项目,并坚持产城结合的发展思路,力求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作积极关注曹妃甸等具有发展潜力的发展机会,并进行了布局。

向内,着力棚户区和旧城的改造发展,首开目前在北京的主要的棚户区是复兴门内还有建国门内的危改项目,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关注研究天津、石家庄等区域的棚户区改革,这也是关系到百姓住房保障的问题,我们将加快推进项目的进展,同时棚户区改造不仅面临着大量的拆迁,还有一些四合院古建的保护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进行保护工作,努力改造百姓居住的条件,美化城市环境。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房地产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开集团将秉承责任地产的开发理念,积极投入到京津冀发展的大潮当中,为京津冀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

主持人:感谢潘总的精彩演讲。下面,进入了核心论坛环节,有请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来为我们主持今天上午的核心论坛“京津冀区域演进趋势”掌声有请!

冯奎: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来自这次活动的另一个主办单位,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这个论坛也是由我们和新京报共同举办的,今年是第二年,今天上午我们在前面的论坛当中非常有幸的听到了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彭森主任的演讲,也听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的先生,以及李铁主任和邱晓华先生以及潘先生的演讲,在他们的演讲当中,我们非常大的感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一个区域,一个企业,如果不了解协同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我们很难把握住每个区域,每个企业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即将获得的机遇。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对古人讲的不谋全预,难以谋一预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们的核心论坛主题是京津冀区域演进趋势,下面我们有请几位嘉宾上台: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

北京市延庆县委常委、副县长张远

天津市东丽区委常委、副区长白凤祥

北京大学秘书长,发展规划部部长杨开忠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张兴胜

在京津冀发展的大的背景下,我们的企业家,我们的地方政府面临着重新的思考,我们需要进行战略重筑,我们面临着可能跟以往并不相同的大环境,大背景,一个大的发展机遇。我首先想问一下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杨老师曾经在北京市发改委担任领导工作,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问题曾经做过很多很深入的思考,我在和一些地方政府,一些企业交流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主题,已经讨论过很多年了,甚至很多事情大家感觉到似曾相识,您看这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以往的命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对京津冀未来的演进有什么样总体的判断?

杨开忠:实际上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有几次,第一次是八十年代初,当时是京津塘的规划,第二次我自己印象当中,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就是十一五规划,当时搞了一个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规划,但是反反复复,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次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提出的,这次我觉得跟以往不同,有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从区域发展的内外环境来看,有非常重大的差别。我自己体会,主要有这样几个差别,第一个是他的区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说我们今天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我们京津冀地区,从规模的驱动向创新主导的发展阶段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经济的发展水平、结构,布局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比如说我们人均GDP将到2020年,我相信这个区域要跨越中等收入,人均GDP达到甚至超过2万美金。第二个从结构上来说,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多方面的,我想第一个就是他的产业结构,将会转变成为底一个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结构,也就是说京津冀将全面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我自己估计会占到GDP的60%。结合第二个方面,第二个就是城乡结构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现在这个地区城市化率50%多一些,到2020年,他的城市化率有可能达到70%,所以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变化。

另外一个方面,这个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可以说我们这个地区过去的人口和经济的重心都是在中部的平原地带,在未来五到七年,也就是2020年,这个地区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将转向沿海地区,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大家要特别注意两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一个事情就是天津将会替代北京,成为这个地区或者说整个中国北方的最大的经济中心,也就是到2020年天津的GDP将超过北京,我不知道这样的超越对于我们京津冀交通运输组织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要对这个战略带来的重大的转变进行研究,我想国家一定对这个问题有所研究和安排。

第二个重要的变化,请大家记住河北沧州将会成为河北地区继石家庄、唐山之后最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而且到2020年左右,我相信沧州很有可能成为我们国家新思路经济带中部通道的一个重要桥头堡。我想从内外的传承来讲,这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

从国家的重视程度来说也非常不一样,前两次我们重视的程度只限于国家发改委,这次不一样,我们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推进河北等区域的发展,这就把这个区域的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今年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更是把这个国家战略进一步提高到重大国家战略当中,所以我相信这次由于高层的顶层设计或者说重视,我相信不会流产,而且会成为我们这个地区发展的重大的推动力。

第三个不一样的,这个有待观察,前面几次我们京津冀这样的协同发展或者说首都圈都没有,也不太可能上升到依法治区的高度,我相信这次在国家制定规划之后,有可能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研究制定中国首都圈法,使我们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走向法制的轨道。中央说要建立长效的机制,这是一个精神的重要含义之一。

冯奎:谢谢杨教授,刚刚讲的几个方面和以往大不相同,我想在很多方面也可以让大家引起共鸣,比如说刚才说到天津的发展,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整个京津冀区域,经济中心的转移,这样的问题对于天津的发展或者一些县区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战略性的意义。

我们知道从京津冀整个大区域来说,天津过去曾经是经济中心,后来这个经济中心变得不确定了,变成了北京市事实上的经济中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功能的城市定位,天津可能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的机遇,在未来可能变成我们的经济中心,而在经济中心当中,他的重心很可能在滨海新区。刚才杨教授讲的,我不知道来自天津东丽区的白区长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我也向听听白区长的分析。

白凤祥:感谢主持人,我还是想感谢一下新京报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给我们天津和东丽区这样的跟各位领导和专家沟通的机会。刚才杨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题目,应该说天津在我们这次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当中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就像杨老师所说的,天津在最近的功能定位上也确定了一个北方的经济中心,还有一个先进的制造中心,同时定位了国际的港口和航宇中心,我们世界第一大港,天津港,应该说金融机构的总部在北京,但是作为运营中心,天津正在积极的争取这样的定位,天津和北京、河北省签署了很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我们的备忘录,天津作为近邻北京的直辖市,近几年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今年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会达到1.5万亿,应该说总量和增速都比北京和上海快一些,所以说天津应该说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当中应该说机遇很难得。

东丽区应该说是我们在这次经济发展当中是一个受益方,位于我们天津市区和滨海新区的区域,区域的位置面积不大,但是区域优势很好,交通很便捷,滨海国际机场坐落在东丽区,我们有一个东丽湖,水面是八平方公里,是西湖的1.5倍,从东丽湖的出口到台湖出口大约是105公里,应该说正常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到北京了,这样的区域使我们东丽在产业发展方面迎来了很好的机遇,比如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最近在东丽建了一个北方的审查中心,国家电网在东丽区建了客户服务中心,还有北京大学,在东丽区建了一个北大附中的分校,还有北大第一医院建立了分支机构,还建了一个科技园,清华大学建了一个科技园,应该说东丽的产业在各个区县里面发展比较快,也比较高端,东丽到2016年我们要完成城市化的任务,使我们提前在天津完成城市化,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型,同时我们的产业也向高端转型,现在东丽有三十家世界500强企业,我们有大院大所,科研机构70多家,我们要打造天津乃至京津冀科研机构的聚集区,最近市委市政府把这100多个平方公里确定为科研机构集中发展的区域,东丽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在全省走在前面,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首都,包括河北,科技的要素,创新的资源会不断的汇集到我们的区域,推动我们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我们产业不断的升级发展,我们也希望有机会到我们东丽去看看,同时我们也希望东丽区能够和北京和河北的企业家提供更好的投资的机会。谢谢!

冯奎:谢谢白区长,我想从他的描述当中,大家已经感受到作为天津市的一个辖区的区长,研究的课题已经打破了所谓的一亩三分地的思维的限制,无论对未来的机遇、挑战,描述和思考,都是着眼于整个天津,整个京津冀地区,甚至北方大区域讨论。在这个情况下,可能对更多的区域,我听了白区长的讲述一样,现在在河北、天津,大家所到之处都在研究天津、北京的一些资源,对于北京已有的县,延庆和密云来说,本身并不发达,甚至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错失了一些发展的机遇,在这样的情况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大背景,能不能给他们提供新的机遇,或者带来更多的挑战。我想听一下张县长的分析。

张远:谢谢主持人,首先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议,刚才听了几位演讲嘉宾讲的很有感受,首先谈谈对京津冀协作的主题战略的想法,刚才杨教授讲了很多的体会,我们曾经共事过,一块做过研究,我觉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大家的发起比较早,但是为什么今年才引起社会的重视,首先还是区域发展的规律使然,要求资源和要素在更大的区域里面流动,实现配置,我们京津冀三个区域到了这个发展阶段了。第二个是这个问题导向,我们的城市和区域发展到这个阶段,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城市病,污染的问题,房价高涨的问题,倒逼着我们进行区域发展的道路。

我原来在北京市发改委工作,我们最爱说的一句话,要解决北京的问题,就要跳出北京看北京,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大的空间内统筹解决北京的问题,当时考虑的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两个大的方面导致了我们要更加重视京津冀的区域合作。现阶段我们觉得还有几个大的背景需要考虑,第一个是我们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我们老说今年是改革的元年,深化改革的大背景。第二个我们现在的协同发展是建立在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也得到了重视。第三个大的背景,现在我们讲的协同发展也是在经过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最关键的时期提出来的。所以这些大背景值得我们重视。

另外,我们这么重视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它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机遇和挑战,给我们城市的治理者,市场主体,甚至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有什么大的影响,这也是非常深刻的。首先我觉得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对城市功能,城乡功能,甚至农村功能的再认识,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其中一点就是重新认识北京的功能定位,北京、天津也好,不是所有的功能都在这里,也不是所有的功能越多越好,也不是功能越大越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第二个,我觉得对我们的城市治理开发模式,提出了一些挑战,我们传统的以前走过的,通过开发,征地,建设,这种模式可能难以为继。另外我们的产业模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一个城市,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包括天津,你这个产业在这里,不一定都在这里,可能这个产业链的布局需要在京津冀,甚至我觉得要跳出京津冀更大的范围谋划,发展,我们原来还提出过大经济的概念,包括内蒙,山西,甚至山东,我们将来的产业布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考虑。

还有大家比较关注的社会管理,文教体育方面,包括政府的公共服务,这些方面的管理的问题,也需要应对很多的挑战。包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包括医疗、教育,也提到了我们跟河北的合作,我们刚和河北签署了卫生领域的合作,教育领域的合作,但是操作起来还是非常难的,这是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的战略、背景以及挑战的认识。

延庆位于北京的西北地区,靠近河北张家口市的怀来和赤城两地,我们和东丽区正好相反,他们是经济大区,我们是经济小县,但是我们是生态大县,我们延庆的经济体量在北京都是最后一名,但是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要是在北京市几个区来讲,我们是最重要的,我们是北京市的生态屏障,如果延庆污染了,北京就都污染了,第二个延庆全县大家都不知道,1992平方公里,都是水源保护地,为什么保护呢,我们是密云水库的上游,每年光密云水库一亿立方供应由延庆来的,延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也算是做的比较早了,延庆县和赤城,怀来三四年前就建立了三县联席会议,当时还没有协同发展战略呢,去年我们和怀来签订了全面合作的框架协议,今年的七月份,刚刚不久,我们延庆县和怀来县共同制定了全国首份的跨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葡萄和葡萄酒产区的规划,经过三地发改委共同组织专家评审,我们表面上是延怀河谷的葡萄产业规划,实际上还涉及到交通、市政、环保等等规划,总体的规划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早。

刚才讲了区域合作当中起步比较早,但是再认真梳理一下,这次的经济协同发展战略当中,我们还是在重新梳理,还是有几个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区域优势,延庆离北京城,特别是德胜门这块大概70公里,延庆县城到怀来县城将近70公里,到赤城是80公里,张家口是130公里,延庆在北京和河北的北部地区正处在节点位置,区域非常重要。刚才李铁主任讲了,大城市发展的规律是30到50公里是城市建设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在我们国家这个范围稍微大一些,大城市交接70公里左右,是休闲、旅游、会晤,高端休闲的重要的区域,所以在70公里左右的范围,我们在北京城和怀来的接壤是最大的,再有现在我们有一些交通的劣势,但是这些交通劣势很快会发展成交通优势,为什么八达岭高速这么堵就是因为它是我们国家的交通要道,能源煤炭全部走这路,现在正在建设的京新高速已经建了一半了,如果这条路建成以后,大货车全部分流,将来的G6就不会有大货车,包括我们最担心的延庆未来到张家口的堵车的状况也会得到根本的解决。同时我们的延庆去年市政府的报告当中提出,延庆城区到北京城区再修一条高速公路,设计时速达到120公里,全部通过隧道,桥梁解决。还有我们规划的京张高铁,经过延庆,这些都修好以后,交通会得到根本的解决。

还有我们和张家口一起申办2020年的冬奥会,冰上项目在北京城区,雪上项目一半在崇礼,一半在延庆,现在河北正在争取,还要再加一条崇礼往北京来的高速路,现在河北方面非常积极,崇礼作为冬奥会的会场,离高速路有很远的距离,所以他们要想举办奥运会,就要再修一条高速公路,非常的上心,现在正在规划设计阶段。另外我们还有两条铁路的干线,区域来讲,北京的延庆县既处在结点位置又处在交通要道。

第二点,延庆具有资源的优势,刚才说了延庆是我们北京市的生态屏障,全域1000多平方公里都是水源保护地,我们有60%的森林覆盖面积,大家去过延庆的松山,大片的原始的次生林,生态资源,水资源,另外我们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八达岭,万里长城最精彩的一部分。

第三点,我们举办了世界葡萄大会,号称世界葡萄酒领域的奥林匹克,这个就是和怀来一块举办的,充分体现了协同发展。2019年我们要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以中国国家名义举办的,中国主办,北京承办,延庆作为主办地,现在成立了筹委会,主任是汪洋同志,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也会对北京西部的园林生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还有一个机遇就是冬奥会,首先带来了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刚才讲了延庆到北京有四条快速路,三条高速加一条高铁,如果冬奥会可以申办下来,我们整个县城里面的路网和北京城区的连接还会有重大的基础设施出来,整个环境的提升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我们延庆来讲,还是带来了很多的机遇,我们也希望和在座的各位一起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的战略指导下,大的背景的指导下,更多的为区域发展作出贡献,谢谢!

冯奎:刚才我谈到了白区长还有张县长他们的发言,确实可以感觉到这样的信息,在京津冀大战略发展下以往的优势可能会得到发挥,以往的劣势也会得到弥补,确实给我们每个区域带来很多的思考,很多新的选择。当我们讲到机遇的时候,还要面对新的问题,比如说教育、医疗都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说看病就医,有一个统计说,2003年全国差不多外来到北京看病的有七八千万人,看病难是一直困扰着北京很大的问题,也许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下,会有一些重新的破解,我看过方主任做的一些分析,报刊上也有一些文章,我们也想请他在现场进行一些介绍和分析。

方来英:主持人提到我们如何协同发展,路上我看到新京报的网站报道了这次论坛,很多专家学者谈到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我分这样几个环节跟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我们的认识,请大家听听。第一个,北京的卫生相对全国来讲,确实无论在资源上还是其他方面,都是处在领先的地位,比如说我们讲资源,医疗最核心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北京每一千人口职业医师是3.6个,职业护士是3.9个,床位数4.92个,这些数字远远高于比如说河北省、高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这是我们的资源配置。但是资源配置导致了什么,我们的资源优势刚才主持人谈到了,有很多外地人来看病,我们自己的医疗服务基本上每年都超过10%的速度在增长,我知道各位对卫生队伍有很多的批评,排队问题,服务时间的问题,在2013年我们全市完成了医疗服务总量是2.19亿人次,我们提供了2.19亿人次的医疗服务,出院病人270万,我们一共才2300万人口的城市,但是我们提供了2.19亿次的门诊,和2012年相比,我们的门诊总量增长了11%,出院病人是9%,我们再来看外地人员来京就医的问题,外地人员在2013年是3211.5万人次,在京出院的是72.4万人次,我们再看两个分布,一个分布是在我们医疗服务体系里面,他在哪一个层级里面,大部分集中在三级医院,我们在北京叫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这两部分承接的门诊量2013年9271万人次,如果我们以这个数字来看,外地来京人员占了三级医院和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的30%,出院病人占了32%。

我想给大家提供第三个数字,我们刚才说了这些外地来京看病人员来自哪一些省份,前几位,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河北占25%,河北又集中哪一些地区呢,集中在北京周边的区域,比如说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

另外我想跟各位报告,我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北京朝阳医院和河北燕达医院的合作,还要继续推进,长安的医生已经到了燕达,开始进行了医疗服务,而且我们也处理了社会医疗保险的问题,票据的形成,医生资质的认可。我们跟河北有关部门已经签署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我们也得到河北和天津的支持,起码两个环节一定要得到河北和天津的支持,一个是血液,我们有血液的合作协议和保障,比如说我们跟河北和天津,还有公共卫生信息,周边的区域信息的共享和应急机制的协议,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北京的许多医院现在都在开展工作,我举了朝阳医院的例子,儿童医院也在做,陆续的会有一些合作的协议。

第三个情况,我想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想怎么样推动京津冀在医疗卫生当中的一体化工作,这里面我也希望得到各位很多在座的企业家朋友关注,我觉得这里面既依托与政府,也依托与社会,既依托与政府财政资金方面的支持,我们也非常欢迎社会资本的支持,助推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现在我们想主要的跟京津冀推动几个事情,比如说我们想一个是研究总体京津冀地区大环境下的医疗布局,说句通俗的话,哪一个地方干什么,比如说张家口地区,北京、河北,共同发展,在张家口地区的医疗主体是什么,我们叫规划对接,我们希望有目标的把北京的医疗资源引进,河北的地区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比如说我们特别关心张家口,北京周边,我跟河北省的同志开玩笑,我说为什么河北省的卫生计生委主任去张家口的不如我去的多,因为我们离张家口进,反过来说张家口的病人到河北省会看病不如到北京了,社会需求和人均需求都不一样,包括特殊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比如说我们有一个申办冬奥会的地方,崇礼是一个滑雪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滑雪场给卫生计生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有一个保障,我们要在区域进行布局。

第二个我们要研究的是政策,三地的检查结果能不能互认,再比如说,三地的医生资质能不能互通,现在医生注册是在省市单位,参加国家考察,获取医师资质,但是职业的注册是在各省市完成的。再比如说,我们有一句话,中央三中全会决议里面提到了,我们怎么建立分地就诊,大家注意我介绍的数据,外地来京人员,重病比例,换句话说哪一些人是当地救治不了的,一系列的政策性问题,我们要化解和突破。

还有一点,我们在具体京津冀合作操作模式,我们认为医生医疗的合作不是迁医院这么简单,北京地区资源确实多,但是我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我们说首都,卫生的第一大职能是要保障首都功能得以实现,我的卫生是后勤服务,比如说我们要为重大的国务活动,卫生活动进行服务保障,08年夏季奥运会我们动用了多少医生,医学自愿者,在为场馆、观众,奥运大家庭服务。60年大庆的时候我们要动用多少医护人员,在首都我们要为重大政务服务,我们要保证首都功能服务,我们更要为北京2300万的居民服务。河北、天津有很多比北京优秀的地方,反过来也一样,比如说天津的医学怎么样支援北京,这是互动的,在互动当中我们合作。我们如何在这个地区实现数据共享,远程确认。在这个领域,我们也许多和企业界共同分享,今后共同合作的机会。就是这样的情况,谢谢各位。

冯奎:非常感谢方主任所做的介绍,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在京津冀范围内如何推动均等化的问题,他讲的东西里面可能会引起在座的很多企业家的思考,如何通过合作的方式,其他的方式推动我们共同建设一些医疗、卫生的机构,提供基本的功能服务,我想是非常有启发的。接下来有请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张兴胜进行一个分享,中关村是北京的一个牌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情况下一定有很多的空间,但是我听说一个说法,大家都想和中关村合作,会不会把这个地方掏空了,我想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中关村发展集团有什么思考,另外对于这样的合作有什么样的建议?

张兴胜:非常感谢主持人,也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作为来自企业的论坛参会人员,我想一句话概括我的所想,就是认真践行国家的驱动发展战略,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探索发展,为什么这么讲,我想主要有几个理由,一个是创新自生的力量和中国经济自生发展的要求,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有大量要素的投入,市场的蓬勃发展,城镇化房地产发展的因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也越来越凸显出一些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产业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而且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新产品的问世新的模式的出现,远远比我们的要素投入更具有发展潜力,从这个角度来讲,京津冀一划体的发展,只要是可持续的,有长远生命力的发展,一定要摆脱过度的要素投入,污染排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道路。

第二个创新驱动的战略的实施,这个主题的弘扬也跟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有助于解决三地共性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严重的产能过剩,尤其是河北的传统产业  ,钢,水泥、玻璃。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速的下降和市场的逆转改变了市场需求和投资需求改变的问题。生态环境的要求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第四个方面,过渡的要求,迎接一些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实际上新的技术不断的发展,我们能不能更好的三地协同发展,一个方面靠自身的功能的疏解和优化,另外一方面确实靠产业的转移,产业的提升以及产业链,产业体系的优化,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区不仅是寻求一个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寻求获得更加优越的功能布局。

第三个就是新时期,新的产业革命之下,我们现在具备良好的条件,优化的环境,我们举一些例子,过去困扰我们的问题现在都有了新的技术方法来解决,小的社区的餐桌垃圾怎么处理,现在中关村的一些企业,过去的餐桌垃圾可以满足上万人的天然气的使用,而现在的手机,PC,都是中国大陆的芯片,整个占市场的一半以上,在二级手机是70%以上,未来的发展这个趋势还更加明显,中国已经既然不可逆转的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互联网的消费市场,那一定也会成为最大的研发市场,生产市场,也会成为一个产业链中低端到高端的不断跃升的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驱动也是为了城市的长期的竞争力,有的城市靠资源,有的靠交通优势,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是依赖产业本身的竞争力和功能的合理。

刚才主持人讲到了中关村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孕育产生了大量的科技型企业,而且未来期望成为一到两个战略产业的发源地,未来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的转移,我的看法是京津冀一体化,实际上是中关村发展的新纪元,从发展集团自己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主要的建设运营商,科技产业的重要的投资者和科技金融的主要的服务机构,这样的角度来讲,我想主要看我们怎么做,我们除了本身的业务发展之外,主要做三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国际化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步,一方面大量的引进国际上最新的技术,最尖端,最前沿的最好的创新团队,使这些国际上的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创新团队和文化,创新要素在中关村这个土地上更好更快的发展,使首都的创新功能更加彰显,这种外溢的效应和辐射带动的效应一定有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整合和集成。

第二个就是产业培育和引领服务,中关村应该做的更多,但是中关村本身发展过程中,实际上任何一个科技型产业,研发、销售,管控在北京,大量的制造,中关村协同发展的角度上不可能不在北京,如果京津冀有一个发达的交通设施,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一体化的研发和销售,而且城乡互动,将来可以像珠三角,长三角,产业的协同,技术的协同获得更大的成效。

第三就是我们园区的建设运营和产业组织互动,中关村有16个园的园区建设,另外我们也在天津建设境外的中关村科技园,这些都有示范的作用,但是我们尝试是在产业的转移,功能的优化方面作为一个企业从市场化运作方面做一些探索。我想像中关村发展集团有志于这样的工作,有这样的实力、也有这样愿望的企业,在京津冀应该很多,如果大家的力量和行为形成共识,那就会变成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推动中关村和京津冀共同发展的洪流,这个洪流推动下的结果一定是双赢,而不是双亏。谢谢!

冯奎:刚才的环节里面,我们已经听到了著名的专家、学者,领导和职能部门以及著名企业家关于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趋势的思考,我们和他们一块进行了很好的分享。实际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正是需要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大家在一起准确的把握这个趋势,利用这个趋势,并将趋势转化为未来发展的实际能量。谢谢大家!

!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新京报传媒副总裁张学冬,很高兴能够担任本次会议的主持人。首先衷心感谢各位前来参加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新京报联合举办的“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本次论坛的核心议题是:“京津冀政策红利与企业家机遇”,我们下午部分由主题演讲和主题论坛两部分组成。

首先我介绍一下各位嘉宾: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

国家发展和改变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施卫良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

北京市延庆县发改工委书记、发改委主任郭永华

冀商基金董事长、河北融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笑辉

利海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唐皓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战占斌

中国城乡经济建设研究所所长陈淮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金元浦

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刚升

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高一轩

中信国安投资文旅事业部副总经理冯锡锟

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带来精彩演讲。

赵晖:各位下午好,很高兴和各位探讨城镇化与京津冀政策的问题,我首先还是谈城镇化核心发展机遇问题,我想谈这样几个观点,首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城市化的问题,第二个是城镇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三个城镇化任务还是很繁重的,只有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城镇化的意义才会实现,任务才可以完成,最后一点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关键还在于创造社会财富。

城市我们知道是古代古已有之,我们看一本书,西方能主宰世界多久,8000年前就有城市了。但是我们讲城市化的时候,讲的是工业革命以后,作为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变的过程,这个才是工业革命以后才有的事情,我们知道城市化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我们可以拉动内需,创造供给,推动技术进步,改善人民的生活等等,但是我们对于城市化一定要高度的重视,不可麻痹大意,最近我看到一本书,叫做《落脚城市——最后的人类大迁徙和我们的未来》,加拿大一个作家写的,他就说人类涌向城市,过渡性都市非诉的发展,对许多人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但是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没有意识到这个发展,而城市化走错了方向所造成的灾难,包括各种苦难,这个时代的历史一大部分由失根之人造就而成,他们因为公民权遭到剥夺,于是采取极端乃至暴力的手段力求在都市体制中取得一席之地。所以我们说一定要高度重视城市化的问题,不能简单的说我们要搞城市化,关键是怎么搞,怎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刚才说了正面、负面的,我们要重视它,另外我们看到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构成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目前为止,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基本完成,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还在快速、艰难的推进当中。回顾人类历史,环视当今世界,可以清楚的发现,管理好城镇化始终是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进程当中的重大挑战。

我们看到加拿大那位作者写到,城市化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问题。看待当今的世界,我们看到美国有城市暴力引起的社会动荡等等问题,包括我们过去认为新加坡是一个模范城市,去年还出现了城市的暴乱,我们怎么管理好城镇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013年仅中国大陆人口就达到13.6亿,改革开放开启的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以其前所未有的规模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震撼整个世界,管理好中国的城镇化是更具挑战性的,中国人口多,地盘又大,各地的情况差异很多。管理好中国的城镇化更具有挑战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不到20%提高到53.7%,城市人口净增5亿多,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的大规模城市贫困人口聚集和社会严重分化的现象。

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土地粗放的使用,转移人口没有得到应有的公共服务,城市污染比较严重的等等问题。上面的问题如果不解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会受到影响,刚才说了,如果城市化管理不好,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中国能否走出一条城市化的道路,新型的城镇化大陆,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前程。同时也关系到整个世界发展繁荣和稳定。另外我们看到,城市化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之后,思想和政策里面会有一个必然的反省。

刚才我们说了刚开始,是有差距的,2012年是52.6%,户籍统计才只有35%左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什么讲到具体的城镇化的意义,还要具体化一些,刚才主要从宏观来讲,城镇化对中国的影响在哪,首先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经济增长,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增长这几年的速度放慢了。但是中国因为还处在发展中的阶段,虽然我们已经是中高收入的国家,但是我们的发展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中国将来的发展还是要有一定的速度的,但是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靠什么实现,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就是外需很显然不能像以前增长那么快,人们自然而然的把目光投向了内需,内需又在哪里,一个是从产业上考虑,就是新的产业的成长,人们的需求要增加,空间上考虑就是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是能够带动需求增长的,一个是城市化是有利于消费需求的增长的,城市居民的收入要比农村居民高了,还有城市居民消费的倾向,消费的偏好跟农村的居民是不一样的。第二个城镇化有利于消费结构的升级,大家可以理解,因为农民的消费是自给自足的消费食品消费比较高,城市消费食品消费比较低,其他的消费比较高了。

还有城镇化有助于拉动公共投资的增长,包括交通、图书馆、剧院、学校等等,这是城市建设必须有的地方。另外关于住宅,现在每年还要建设新的住宅满足新进入城市的人民的需要和改善性需求。还有我们城市的基础设施,我们还需要投入,比如说看到我们的铁路密度,东部的地区比较高,每平方公里是2.3公里,韩国的铁路密度比我们高,英国、美国更高了,另外是城镇化带动的汽车消费需求的增加,这个数据就不讲了,大家可以看一下。

我们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刚才说了避免走错路以外,还要考虑,首先看一下我们的历史。其实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分三个阶段,一个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这个时候的城镇化水平缓慢的上升,农村实行的集体所有制,农村的迁徙自由受到限制,那个时候农业的劳动生产力是很低的,农业的剩余比较少,没有那么多支持城市人口的增长,所以我们看到当时的户籍制度的选择,不是我们说的主观的愿望,而是客观的必然的选择,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商品解决吃饭的问题。第二个阶段,农业承包制,1978年到90年代初,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到粮票的取消,农业的剩余可以支持更多的人口增长。另外就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他们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从事非农产业。

在90年代初以来,农业劳动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先沿海,后各地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给我们的启示是,城市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不是你想快就可以快的,首先是跟过去的农业剩余多少有关系,另外跟城市吸纳劳动的能力有关。

城镇化为什么是现代化的问题,从资源来讲,城镇化的城市文明有很大的关系,拉丁文的城市和文明是有关系的,所以城镇化也是现代化,城镇化要解决两个层次的问题,城乡关系和城镇化自身发展的关系,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和现代化一样是两大引擎。

刚才说了问题,那么城镇化最主要的或者说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是质量不高的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城镇化的速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匹配,这个不匹配表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地方发展水平比较高,但是城镇化水平不高,还有一些地方实际上发展水平不怎么样,但是城市化的水平比较高,建了很多的新城结果没有多少人进。还有人口迁移和就业不匹配的问题,这就是不匹配的问题,所以带来了留守儿童的问题,还有农村劳动力就业缺乏,农村养老的问题等等。

还有一个问题,是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承载力增长不匹配的问题,有一些城市人口增长很多,但是城市的公共设施的能力没有出现增长,就出现了交通拥堵,医疗资源不够用,教育设施不够等等问题。

所以城镇化承载能力不足的表现,我们知道有空城,鬼城的出现。另外我们的建设还要占地。

城市超前建设有一定的合理性,城市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和一定的规模的住宅及办公设施的超前建设有助于聚集人口,但是问题是过度超前的话,没有产业的支撑,会给城市财政的可持续性带来风险,所以新城市的建设,一定要与老城市的发展相协调,相融合,老城市的调整也避免城市产业的空心化。为什么我们新城的成长要和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如果没有产业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就业,税收,城市政府提供公共的产品就没有能力。

反面来看,一旦产业空洞化以后,我们的税源就会损失,人口就会流失,城市就会衰退,这是我们看到底特律的情况,就是因为产业空洞化,转移了,城市就会破败。

我们看底特律,昔日是汽车王国,人口从50年代的180万减少到目前的70万,底特律政府也破家了,这是我们讲的城市化要和产业紧密发展的联系起来。

中国的城镇化潜力还是很大的,深化改革将释放市场的活力,促进高质量的增长,从而带动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为没有经济增长,城镇化是不能实现的,因为有了经济增长,城市人口才会增长,因为改革会促进经济增长,会带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深化改革将促进劳动力更加自由的流动和人口更加便利的迁徙,从而有利于带动城市的人口增长。现在我们国家也在改革户籍制度,更加方便人口流动了。

另外深化改革将促进农业生产组织经营模式的变化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为城市提供比较充足的劳动力,现在我们感觉劳动力缺乏,其实是跟我们农业生产方式是有关系的,如果我们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还会有更多的劳动力释放出来。我们估计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会达到70%这样的水平。

中国要走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所谓的高效,资源配置效率要提高,通过技术进步推进城市的增长,现在看到过去的劳动力的提高靠投入实现的,以后我们要靠聚集效应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另外还有土地空间的利用。

我们说要有一个高效的城镇化,通过土地、劳动、资本更有效率的流动,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城城之间,城市内部的优化配置,通过生产要素更好的聚集,最大限度的实现城镇化的聚集效应,以提高生产  率、促进经济增长。包容的城镇化,为人们提供平等参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机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使全体人民公平享受城镇化的成果。可持续的城镇化,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要于中国的城市欢迎和自然资源向适应,城镇化要为城乡居民提供一定的生活安全基础保证。

怎么样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有这么几个关键词,一个是有序,第二个是科学,第三个是人文,第四个是自然,最后一个是财富。有序的理解,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既要有明确的方向,又要与社会财富的增长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相适应,要分类施策。现有两亿多农民工,未来还有更多的农民工进城,落户城市是目标,但是不能急于求成。

科学的态度,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次价码,级级考核。要发扬积极的方面,避免负面的影响。

关于人文的理解,要使人们有更健康,更舒适的生活,城镇化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同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同时要注重保护村镇的原始风貌。

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需要有高质量的经济活动,高质量的经济活动的特征还有低质量的经济活动的特征不同。我们将来一个城市,真的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让人们享受高质量的生活,首先是一个高质量的经济活动,这个高质量的经济活动,我认为可以这么概括,一个是技术密集的,投资肯定是需要很大的,包括服务业,如果你说投资小了,就开理发店了,投资大才可以开大数据分析中心。第二个是技术水平,第三个职工素质,第四个还有规模经济,还有产业集中度高,不完全竞争。所以我们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最后的关键的落脚点还是要有一个高质量的经济活动。怎么选择高质量的经济活动,虽然说现在搞市场经济了,但是我们还是对产业的发展做理性选择,还是有空间的,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开放的实业选择产业的类型,包括服务业,都是可选择的,服务业的半径,全球化,我们可以做一些分析,不能说市场选择我们就无所作为了。另外我们要以前瞻的眼光选择技术路线,我们看技术上到底行不行,就像光伏发电一样,虽然节能,但是制造太阳能光板的时候,要消耗很多的能源,我们如何考虑这个,另外我们要以科学的思维选择产业组织的模式。我们不能的笼统说要大企业,小企业,我们要对每个行业的经济技术特性进行分析,这样我们才可以做出决断,不能捉笼统的发展大企业或者小企业。

最后一点,我们要以选择产业的聚集的管理方式,实际上讲的是企业文化的事情,我们怎么在一个企业里面创造企业、活泼的企业文化,在愉快当中创造财富。我们怎么把工业4.0的概念引入到产业发展当中,把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起来,创造新的需求,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侯部长的精彩演讲,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先生做主题演讲

赵晖:我发展的主题是村镇建设,村镇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能到目前为止以村镇角度来讲的可能还没有。其实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村镇不能小看,我们经济协同发展的目的和内涵,前面都讲了,就是要解决这三个地区各自发展的矛盾和需求,实现均衡可持续的发展,主要的内涵是这么几个方面,产业对接、以及研发,市场一体化,交通网络化,空间优化,环境扩容。

要实现这一目的和内涵,实际上是村镇是具有不可小看的作用的。村镇的发展应该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京津冀地区有一个特点,也是问题,这一地区的村镇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是大城市和大农村的状态。首先我们看一下京津冀地区作为小城镇的发展情况,像北京,60公里范围内,镇区人口达到一万的是34个,40公里范围内是23个。天津也差不多,60公里范围内37个,40公里范围内34个,所以我们经常说北京是灯下黑,北方地区有这个特点,不能说跟上海比,跟宁波比北京都不足,宁波周边60公里范围内的建设镇有46个,一万人口以上的大镇,我们现在一个镇的人口规模都是六七千人,超过一万人的都可以作为重点考虑的,不多,天津更是不多。你更不用说杭州,苏州,等等这些地区。

我们看京津冀与长三角的村镇发展,另一个资料上的对比来看,京津冀这个地方城市人口占42%,长三角城镇人口是41%,京津冀区域住在镇上的人口只有17%,但是长三角是26%,京津冀地区农村的人口占41%,长三角只有33%。所以长三角是均衡发展的,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更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充满自主创造性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也可以看的比较明显,北京天津是大城市周边的郊区农民,收入比较高,北京1.6万,天津1.4万,河北只有8000元,长三角的农民收入就比京津冀地区高很多,上海1.7万,江苏1.2万,浙江1.4,远远高于河北,接近天津和北京。

这两个地区,京津冀和长三角,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有很多的差距的,至少我们从结构发展上来看,长三角是一个整体活力很强,不是大城市,大农村,但是和国际上的一些大的聚集区来讲,它的农村还有进一步的城镇化的余地,但是在全国来讲,它是一个波动,至下而上的发展,而不是靠着行政的资源分配,靠大城市的权利来聚集要素,不是这样的,所以它发展的更好。

我想这两个地区一对比,我们讲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还真不能光看城市,要想实现这个地方可持续的均衡协调发展,必须是城乡一起考虑的,而且尤其要考虑我们村镇的发展。京津冀地区现在村庄住的人口和镇上住的人口占整个京津冀地区的64%,超过一半以上,这是一个最大的创造源泉,某种意义上是决定了该地区协同发展水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你光看北京和天津,继续召这个模式发展下去,差距越来越大,而且更不利于协同发展,大量的村镇应该像长三角地区一样,成为大量的小瓷器,你看长三角的每个镇都很强,一般镇的财政收入都在一亿以上,两个亿,每个镇都有自己的工业、特色产业,每个镇都可以吸引人才和各类资源,形成区域整体的发展态势。

我们现在京津冀地区的小城镇,没有成为小的瓷器,是一个推力,推出去,把相对优质的资源往北京和上海两个大城市里面推,所以视觉上感觉周边的地区发展滞后。

京津冀地区如果要协同发展,必须要村镇具备自我成长,自我创造的能力,通过市场的机制,自动的吸纳首都、天津的功能和资源,而不是等着北京分你一块。你首先要自我发展,同时还可以主动的吸,就跟长三角一带的小城镇一样,很多的外商企业都愿意转多苏州下面的各个镇里面。

现在我们看他们的很多镇,发达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无论是镇的建设水平,跟城市都没有什么两样,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老人院,文体设施,就是镇,而不是县城。我想像这样的镇才可以成为大城市圈协同发展的一个匹配的元素。但是我在京津冀地区很难找到。

第三点,为什么说它很重要,你要形成一体化发展的网络,各个节点必须要强,村镇必须有这么重要的结点,没有这么强的结点,你的网络就是几个大点相连,稀松的网络。

最后讲一下怎么促进经济协同发展,我们在规划当中,应该把村镇的发展建设作为重要的目标放进去,明确目标和任务。这是规划,但光定了规划未必可以实现,关键是培养的机制,机制不出来等于空话。村镇建设内生的发展动力不行,这里有行政体制的问题,也有我们这一代人民群众创造力,创业能力,勤奋的精神,我们要千方百计的培育民众的创业精神,勤奋精神。当然了,我们的行政体制,很多的政策体制也要进行改革,有利于村镇的发展。

第三个是要支持,支持肯定是刺激培养机制的手段,但是肯定也要加以扶持。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是要指导好,什么是好的村镇发展方向,怎么才能发展起来。首先要是一批重点镇,特色镇,今年我们刚刚公布,跟七个部委联合公布全国重点镇的名单,04年公布了一批1887个,随着我们的发展,实际上每个县都有一到两个发展比较好的镇。我们把这次进行重新的评估,把发展比较好的镇列出来以后,这次公布了2600多个,七个部委联合评估的。

我们公布完这些名单以后,还要制定指导意见,也在研究我们支持和扶持的政策,重点镇为主要的抓手,这也是我们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当中提出的一项任务,发展县城和重点镇,特色镇。同时对于农村地区,包括小城镇实行与城市差异化的建设,保持田园的风貌,保护传统文化,展现农村的魅力,还要防止一味的城镇化,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把村庄都消灭掉,这是我们坚决要防止的错误形象。对大部分村庄来讲,我们要保持他的格局,村庄的位置格局我们不要打动,在现有的格局的基础上做好规划,这个规划不是改变村庄的位置,主要是对农房建设的要求明确出来,主要是把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合理安排,主要是把区域的基础设施合理安排。在现有村庄的格局下,开展乡村建设。这是一个南京附近的村,搞了村庄整治,保持了田园风貌,房子也不拆,进行了修整,关键是把路、垃圾、污水处理了一下。这是浙江桐庐的一个村,没有大拆大建,但是这里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越来越高,房子还是老房子,格局还是老格局,仍然保持田园的风貌这是河南一个村庄做的也很不错,河南这样的方法不多,河南是稍微有一些问题的,大规模推进搞新农村社区或者农村城镇化。

(图)这是一个法国的村庄,法国的村庄数量战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虽然城镇化不断的推进,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村庄的房屋建筑仍然是古建筑,只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越来越高。人居环境比城市还要好。

这是日本的村庄,日本也做农田整理,这是必然带来的农房位置的转移,转移完以后并不像我们让农民上楼,搞一个社区,农田和房屋没有形成一个矛盾,现在我们大量的农地整理,使我们农村的风貌得到很大的破坏,在农村地区形成了一片一片的城市小区,也不利于农民的生产,也给农民增加了生活的成本,再有,在土地和楼的问题上,实际上从长远来看,农民是吃亏的,当然了,我们土地要考虑,要整理,这有一个度的把握的问题,现在我们很多做法超出了这个度,大规模的进行拆迁并改以后,节约了大量的地,拿来作为城市建设的用地,60%以上拿来用城镇建设用地,30%留给农民,这种做法全世界是没有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城市化必需的,甚至一些地方领导认为这就是城镇化,作为一种政绩的冲动,对城镇化的错误和低级的理解,也不完全出于对土地指标的占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纠正和宣传。

同时我们还要保护好传统文化,部里两年前开展了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根基就是在农村,但是随着这几十年的快速的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建设,我们很多传统的村落迅速消失。我们绝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上把几千年前农耕文明的村落消灭掉,就像我们以前把城乡拆掉,现状是很严峻的,两年前我们紧急开展了全国传统村落的大调查,全国都要进行调查,还有哪些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找出来,同时成立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估,确实有重要价值的选择出来以后,列入到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今年中央财政部决定拿出中央财政对这些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给予支持。这也是我们习总书记,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就是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

京津冀地区还有不少,北京的门头沟还有天津蓟县的一些村,河北省比较多,特别是山区地区,经济不发达,一些传统的村落还保留了下来。他们现在是保留下来了,现在我们马上建立制度化,保护起来,同时发展好,给予资金的支持,不仅要保护好,还要把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把农村的经济搞上去,让他们的收入提高,稳定下来。

现在全国有多少呢,我们评了两年以后,紧急调查,评审,现在全国只有1561个,第三批刚刚评完,不久会公布,还会增加一些。这个照片左下角是一个拆掉的村庄,中国的村落历史都很长,农民有房子,而且建国以后不断的建设,路还是有的,现在供水也上去了,同时农民在前后院都种了树,当然有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改善不需要花很多钱,一个村庄我们搞村庄整治,几百万就可以搞的很好,但是如果拆一个村建小区的话,新农村,很多地区他们报出来的数据非常惊人,重新建一个行政村,一千多人的,差不多三个亿,还不算我们拆掉,浪费的资源呢,所以在纯粹的农村地区搞这么一个城市小区,你们到美国和欧洲,日本都是看不到的景象,这是我们国家要的城镇化吗?农民没有办法,还要养鸭子,就弄一个阳台养。

新农村社区规划,拆村并点,把所有的农村拆掉,组成若干个社区,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人反对,但是很快就会被当地的干部用各种的手段压下去,地方领导就说你看农民都赞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我就介绍一下我们京津冀协调发展当中,怎么样把小城镇发挥更大的力量,怎么把农村建成形态上的区别,具有农村特色,农村文化的农村,这也是我们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的方向,谢谢大家!

!

主持人:感谢赵司长的精彩演讲。接下来进入主题论坛时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促进了新城新区的发展,那么这些新城新区的定位于发展又如何呢?有请“主题论坛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新城新区的定位与发展”的主持人——新京报传媒副总裁刘炳路。掌声有请。

刘炳路: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新京报的刘炳路,很高兴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我们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新城新区的定位与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的战略,不仅是化解首都城市病的需要,更是中国未来十年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极。新型城镇的建设,北京周边城市的发展,都将为疏解首都城市压力进行资源有效的整合、配置起到非常重大作用。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新城新区如何定位,新城新区如何承接首都的产业,如何从京津冀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以及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等等方面进行各个方面的规划,下面邀请几位专家从我刚才提到的几个方面分享他们的见解。

论坛嘉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施卫良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

北京市延庆县发改工委书记、发改委主任郭永华

冀商基金董事长,河北融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笑辉

北京市交通委规划处处长王少辉(音)

利海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唐皓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肖所长曾经提出关键是优化空间布局,我刚才看到赵司长展示的PPT里面,他特别的担心在城镇化或者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把整个农村消灭掉。我的问题是面对北京巨大的虹吸作用,应该怎么去优化空间的布局?政府、市场、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各自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肖金成:我是研究城镇布局的,当然了,京津冀的布局也是近年来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我认为京津冀的空间布局,大家知道21万平方公里有两大都市,这本来是这个区域的6么河北的城市,区位条件,交通设施,各方面资源禀赋都不差,气候也和北京差不多,为什么涨不起来。当然了,我们以前都讲到,北京有虹吸效应,天津也有虹吸效应,大量的要素都给吸进去了,这是区域经济的一个特征,大城市确实有聚集效应,有虹吸效应。另外大城市还辐射小城镇,一个城市辐射的半径也是有限的,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就是今天你的主题,新城新区。产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包括我们投资者的选择,要选择在什么地方,一定是选择在基础设施非常完善,环境非常好,交通非常的便捷的地方,这样的投资者去了,以后成本比较低,而且建设的条件比较好,就会选择在那里投资,尤其是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是自主的选择,一定是比较良好的投资环境。而良好的投资环境既包括软件,服务意识,政策优惠,也要包括硬件,硬件就是你的五同一平,这就是开发区,这就是园区,这就是新区。

所谓的新区,一定是要把经济水平搞的非常完善,应该有政策,这才是企业愿意去的地方。为什么天津滨海新区,国务院写入十一五规划当中,大量的投资涌入进去,南方都市报一个记者问我,天津这个地方不是很先进,条件也不是那么高,一个新区怎么吸引投资者来,我说天津新区一旦环境改善了,设施完善了,你不用天津的人去招商引资,投资者也会来,投资者奔的是机遇和这个地方软硬环境。

所以我们说搞新区,开发区,特区,为什么,是因为通过把这个地方有一个优势的地位,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比较好的投资环境,然后投资者在那可以赚到钱,他会去,就会吸引投资者到这里来。我的研究是这样的,我们媒体上总是讲,长三角是增长极,珠三角是增长极,环渤海是增长极,这些都是说说而已,都不是理论上的增长极,理论上的增长极就是特区,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因为这里面把投资环境搞的很好,尤其是投资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才可以大量的吸引投资者,新区搞好了,对于城市的支撑作用就很大,就可以把这个城市支撑起来,城市就可以很好的发展,我们的城市怎么发展呢,你说搞一个奇特,人就来了吗,来了以后又没有工作岗位,没有就业,现在很多城市人来了没有饭吃,还要国家补贴,给钱,只有产业来了,创造很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来,人来了规模就大了,产业就来了,是这样的程序,很多人就想着要把这个城市搞大,搞一个新城,现在我们讨论新城新区,我觉得这两个是有区别的,新区是一个规划区,一个产业聚集区,是一个政策区,战略区,而新城是什么,我们规划的楼宇经济,现在很多的楼房也希望把房地产卖了,房地产商赚了钱,拿钱走了,这些人买房子之后自己住,最后变成空城,有的叫卧城,有的叫鬼城,我说这些地方鬼城都不能叫,因为白天有人,现在都没有人。底特律过去很繁荣,人都走了,现在叫鬼城。像CBD,很多远离城市的开发区,白天人很多,晚上都没有了,所以这个可以叫鬼城,白天没有人,晚上也没有人,只能是空城。过去有人,现在没有人了,这个叫鬼城了。过去没有人,现在没有人,将来也没有人,应该叫死城。

刘炳路:谢谢肖所长,他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是各个区域的交通服务设施、环境都有一个均衡的发展,我想问一下施院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提下,北京的规划会做一些调整吗?

施卫良:现在实际上我们正在进行2014版的城市规划修改工作,前不久跟首都规划委员会做了规划工作的汇报,这次调整,一个是要结合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大背景,第二个还要面对北京自身发展遇到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怎么样解决城市病的问题。实际上对于北京来讲,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的发展功能定位,中央也提出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等定位,进一步围绕强调这几个定位疏解对首都的核心功能,今年发改委也出台了产业目录,围绕着这个一些区县也在做一些功能优化的工作,包括动批的优化调整的问题,包括一些制造业的调整问题,我们提出针对北京目前的资源环境的条件跟解决城市病的问题,要在减量规划上进一步做出探索,就是在现有的建设用地的条件下,要缩减建设用地的规模,提升建设用地上的发展效应和质量。

另外,进一步解决城市现在发展一些地方效益、质量不够高的问题,郭金龙书记总结总规的发展时用了瘦身健体来比喻的。另外大家比较关注的,也是契合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我们怎么样使北京的城镇空间、格局,跟整个区域的空间格局更加协调,大家也提出了像北京轨道交通,更多的可以像区域延伸,北京的城镇群怎么样跟北京周边的城镇一个合理的城镇空间,北京的生态空间也是怎么样跟周围的生态体系融入到整个京津冀大背景当中,这也是这次总规修改当中需要考虑的,也包括环境污染,大气防治的问题。

刘炳路:北京的规划会不会和天津河北一起商量进行统筹?

施卫良:这个工作我们已经开展了,去年年终的时候我们就会合河北、天津部门进行三方规划基础工作,各方的发展诉求和平台,我们都在一张图上进行统筹,一方面这个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有从设计,更高层次的安排,另外一方面,在北京的各个沿边的方面需要地方政府解决一些问题,包括断头路的问题,生态廊道联通的问题,一些产业怎么样更好的对接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具体的落实。目前实际上从国家发改委的角度也在落实经济协同发展的具体的行动计划,我们也会配合这些具体的行动计划落实到规划当中。

刘炳路:你们会商的时候有不一致的地方吗?

施卫良:肯定会有。简单的说从环京津的角度来看,目前河北已经在编制和批准的规划,很多的城市是围绕着北京的边界布局的,我们更多的希望他的布局是沿着我们城市发展的放射走廊布局的,而相应的把我们的生态走廊空余出来,对他原来的规划会有调整,也在跟河北进行协商。

刘炳路:赵院长,您一直致力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首都经济的研究,我想问您一个问题,从国际上来看,新城新区域或者主城的卫星城的建设也几个关键点?

赵弘:我们去年承担了一个北京市重大的课题,就是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经济和国际大都市的比较,北京为什么这么早的爆发使城市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比较来看,北京的车辆还没有东京多,东京是800万辆,北京是500多万辆,北京的GDP是北京的十倍,结果我们北京经济总量也没有那么大,交通拥堵问题这么严重,这里面除了我们的体制问题,我们各个地方财政,要吃饭,发展经济,吸引了很多的人口。北京的城市病非常核心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没有通过我们前瞻性的规划实现人口的均衡布局,或者在城市区域内,包括周边的区域内没有实现多中心,第二个核心原因,我们北京的交通体系没有建立起像东京一样的地铁,市郊铁路新干线所组成的具有强大承载力的交通体系。这两个核心因素可能是造成北京城市病提前爆发或者严重爆发的两个挺重要的原因。

从国外的城市来看,一个大城市和周边的城市之间形成了一个合理的设计,这个设计往往是和他的交通体系相匹配的。在中心城一般要控制,不能太大,周边用绿化隔离起来,所以北京市93版的规划非常有前瞻性的,当时绿化隔离,周边设定了14个卫星城,这样把城市控制住,这个思路很好了。第二个思路是要把周边联系起来,这个发展应该是有前瞻性的。但是后来没有实现,为什么呢,我总结了三条,第一个是距离,周边的卫星城和主城之间首先不能太近,一般的内部的就很困难,服务不能自成体系,往往就是一个卧城,服务也不配套,往往压力很大,一般是三十公里到七十公里,穿过绿化隔离带,有一个卫星城和主城联系。

第二个是通道,卫星城和主城之间一定是通过一站式的铁路到达,十多年前我去美国,成千上万的人从火车站涌出来,然后下了地铁,出了地铁进写字楼,下班以后就回去了,我们总结一下自己的卫星城,缺的就是一站式到达的市郊铁路。

第三个是规模,在这个情况下不能无限的摊大饼,形成紧凑式的相互联系,天津和北京之间确实这三个条件里面,中间第二个条件,通道市郊铁路有了,从天津驻地到天津站一小时,天津站到北京南站又是一小时,然后再到工作地,两到三个小时,根本没有办法连接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三个要素,距离、通道、规模,三个要素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东边两三千公里的新干线和地铁,我们只有400多公里,我们要把自身的能力提升起来,通过加快市郊铁路的建设把周边带动起来。近十年北京新增的人口当中,朝阳海淀和昌平三个区占了50%,同样是北京城市范围内,延庆、平谷和密云只有2%,这就表明了如果没有市郊铁路,我们的人员很难布局在北京市的范围内,更不要谈京津冀,这么大的发展,没有基本的硬件条件我们也很难疏解出去,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些体会。

肖金成:我研究过北京市2004版的规划,要搞12个新城,我说谁来搞,如果让各县搞,搞来搞去就是县城,因为一个新区,你一定要集全市之力,深圳是集全国之力,浦东也是集全国之力,天津滨海新区也是集全国之力,不是一个市,一个县就可以搞起来的,北京要搞12个,能拿出这么多钱吗,各县有那么多钱吗,所以2004年我说搞12个搞不起来,搞起来也是县城。我说顶多搞两个新区,搞三个都搞不起来。后来他们说采纳了,搞三个重点新城,又是让各个区县搞,我说新区新城到底投资的主体,管理主体,建设主体是谁,一定要聚焦,不是说搞一个新城,一个新区,画一个圈,搞几个平方公里就可以了,一个平方公里至少投一个亿,人家企业才可以入住,否则的话只是一个空地,搞不起来的,所以我们看到通州,看到的是住宅,因为住宅,大家知道八通线,如果有时间了去那买房子,去那住,新区在哪里,新城在哪里,十年了,通州新城在哪里,应该说那里的产业如果发展起来了,八通线还会那么挤吗!

刘炳路:所以才需要协同发展,一体化的发展,刚才赵院长和肖所长都提高了交通的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能不能搞好关键看交通,问一下来自交通委的王处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

王少辉(音):我们正在进行一个京津冀的交通规划的蓝图,我想先介绍一下北京的整体交通情况和京津冀的交通的大致情况,虽然我们每天都走在这个路上,但是未必从整体宏观上了解交通状况,应该说整个京津冀地区,无论是铁路网还是高速公路网在全国的水平都不低,按照铁路网百平方公里密度来讲,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6倍,而且还远高于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跟长三角地区基本持平,这个网络应该说足以支撑一体化的相关产业布局。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讲,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可能需要反思一些东西,我们拿通燕高速,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焦点,北京的CBD聚集着很多的工作人员都住在燕郊,所以我们这条高速路起的作用是什么,并没有带动远端的产业发展,无非带动了房地产的发展,这就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创造了新的植入平台,又带来了交通问题。所以北京从三环来说,出发的高速公路有12条,还不算机场高速,普通的国道还有11条,都是二级路以上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路网的问题,全部扎到北京的中心城,最快的直接到二环,所有国道的起点都是几个门,永定门,宣武门,德胜门,朝阳门,历史的格局形成了我们的路网高度的聚集,单中心,放射状。

我们在想更多的问题,比如说北京的交通问题这么多,什么原因,货车从内蒙、山西进煤炭,矿业基本上都要借助八达岭和110国道,穿过北京的核心城区,生态含氧区,新城发展区,六环路就在通州新城的核心地带,京津塘插着通州、大兴出去,这个货运通道整个贯穿北京。这么大的高速公路居然承担着华北地区重要的矿业运输通道,我们感觉铁路的货运能力研究不足,有时候我们走八达岭,110,看到大货车从身边驶过,确实是问题。

而这个问题带来的是高能耗,高成本,重污染,就这条路给延庆带来的破坏,多少年都难以修复,未来京津冀交通的规划一定要在铁路网上的加密和加强,虽然我们的铁路平均密度在全国很高了,但是我们的铁路分成层级不够,货运、客运混杂,路线不清晰,容量不够,所以我们在做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规划当中提出,一定要在铁路网上的加密加强,刚才有专家提到了,新城这么多的发展,没有市郊铁路做支撑,光靠北京市的轨道交通是无以承担的,只能是解决核心区30公里之内的痛恨需求,现在河北提出了比如说在房山线,六号线都要外延,我们一定要靠市郊铁路,城际铁路,客运专线解决大量的人员的流动。所以未来交通体系,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以后,提出了快捷、高效、低成本,大容量,便捷的交通网络,如果做到这个规划目标,没有铁路是达不到的,我们希望未来的交通规划是以铁路为主干网的,高速路为补充,枢纽为换乘,在这种体系下才可以转变过多的客运、货运依靠高速公路的局面,未来的规划当中我们也在跟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京津冀三第提出了共同的设想,希望铁路上给予重点的支撑,我们也需要在国家层面给予铁路巨大的发展空间。铁路网京津冀有8000多公里,未必都发生了效益,所以存量上解决问题,适度的发展增量。

赵弘:我们研究东京、纽约是这样的,15公里以内以地铁为主,15到30公里之间以快速地铁,即使像东京修到了地下三四层,不是每站都停,30到70公里是以市郊铁路为主,再远是以城际铁路为主,中间是无缝对接,快速换乘,这个形成了强大的对内部很强的承载力,对外部有很强的辐射力,这个城市的张力就出现了,这是一体化的发展,铁路的一体化是我们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骨架和基础。

王少辉:所以我们未来交通格局是轨道上的运输体系,而不是高速路上的运输体系。

施卫良:谈到交通,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就是交通枢纽引导的综合用地的开发,做的比较成功的像东京、纽约,都是围绕着枢纽做高密度,高强度的综合用地抗法,就业岗位高度聚集在枢纽周边,通过枢纽快速的联系减少了大量的出行

刘炳路:京津冀的交通、公路、铁路都非常发达,全世界可能都在前面,为什么交通问题解决不了呢,实际上是空间布局不合理,你再多城市的交通问题都没有用,亦庄上班的人全部住在主城区,早上上班,晚上回来,我在亦庄规划的时候就提出了,你把北京和亦庄之间全部修成路也得拥堵,天通苑,几十万人每天要到主城区上班,每天晚上要回来,那有多宽的路才可以把这些人拉回来,这是布局不合理。包括京津冀,北京城市这么大,河北的城市这么小,你说修一条铁路,修到那个村庄,铁路有用吗,发挥不了作用的,大家都往里来,不往外出,你这个交通无论怎么搞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刘炳路:从规划上怎么解决功能的布局和人口的转移?

施卫良:一个是经济学上的观点,客观城市来看,就是大城市的引力客观存在,而且对于高职能,高等级的就业聚集效应有所体现,这种体现在东京也好,纽约也好,他们始终对城市的扩张都在进步,但是规划能够做的,我觉得是怎么样在扩张当中解决一个肖主任谈到的,布局和增长的适应性,这个实际上也体现了城市的不同分区,或者不同的新城新区之间,他们的功能定位的协调性。

目前出现的问题,可能有一些同质化,或者趋同性的竞争,比如说在我们功能区里面,大家都提出金融区,文化创意产业区,包括汽车的制造业基地,在不同的区域实际上适合安排不同的功能,这个就需要规划上进行协调。放大来看,在经济学区域特别是北京周边区域,将来怎么样跟北京的功能疏解,整个首都经济学区域的功能相衔接,也在功能定位上有所了解,这样可以做到既满足增长的需求,同时使得效益更加提高。

刘炳路:郭主任,延庆作为北京的郊区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的定位是什么,在对接北京的资源方面有什么自己的选择或者优势吗?

郭永华:延庆作为北京的西北郊最远的区域,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延庆的定位,生态含氧发展区县,我们延庆还要这样坚持,这是京津冀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定位要求,在大都市里面发展,其他的都比较靠前了,但是恰恰缺的就是绿色化的,生态化的,环境优良的发展。所以我们感觉在延庆还是要坚持生态化,环境优先发展的理念。在京津冀产业布局,疏解城市发展方面,我们觉得延庆还是可以承接,承载一部分的教育,高端的发展资源,疏解和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一些高端的金融产业,后台服务等等无污染,高端的研究,后台,包括我们的一些研究工作。在这些方面,延庆还是有空间,也有布局,也有规划,可以承载城市发展当中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刘炳路:您来参会的路上拥堵吗?

郭永华:我到城里不堵,但是从城里到延庆的路非常多,因为今天是周末,大城市往郊区,找生态环境优良的地方都是非常拥堵的,据听说从昨天晚上开始拥堵,一直到今天上午,仍然是非常拥堵的。

肖金成:要享受良好的空气都在路上享受了。

刘炳路:下面我问一下来自河北的代表张笑辉先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您有什么建议,或者作为冀商基金的掌舵人,你想把资金放在哪里?

张笑辉:大家都是内行,我是外行了,我自己的观点认为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也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当时第一位领导说了,北京的虹吸效应,比如说河北为什么涨不起来,就是虹吸效应太大,尤其是近二十年以来,他利用他的优势,他全国的资金和人才资源几乎吸到了北京,尤其对河北的虹吸效应更严重。我们在河北招聘金融人才就是特别大的难题,我们需要金融的高端人才,我们在河北的招聘网站上连续三个网站全年开通招聘,但是招不到高级人才,后来又招了两个猎头单位,还是非常困难,为了解决人才的问题,我们和北京大学签了私募股权基金班,在河北设立了一个基地,解决这个班办了一年半,我们只招了20多人,包括我们认为南部一些地区在石家庄上课还是可以的,但是他来我们班试听,但是上课还是到北京大学本部了,由于受人才的制约,我们很多方面发展也受到了制约。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虹吸力量的强大,导致北京吃的过多,过饱,太肥胖了,所以现在面临着减肥的问题,肥胖症导致了很多其他的病症,减肥、健身的问题,尤其北京人,如果周末不让他们出城,我感觉很多人会郁闷的受不了,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说河北长远来说给北京瘦身,让北京人开心,应该从投资角度来讲是一个方向。

我们省的开发区也比较郁闷,京津冀一体化,包括之前很多开发区,很多地都再做招商引资的工作,尤其要做北京的后花园,服务基地,想把产业拉起来,但是一直达不到这样的目的,现在河北有196个省级开发区,170多个县级的产业聚集区,但是他的定位,从定位到招商,基本上是雷同的,都是高科技产业,新能源等等,就找不到特别好的定位,底特律就一个产业的定位,虽然失败了,但是有一个明确的产业定位,我们河北很多城市没有这种特别明显的突出的产业定位。希望各位领导、专家,规划方面考虑河北产业定位和城市定位之间的关系。

另外我想说一下冀商,自从京津冀一体化体上高度以后,其实河北,包括全国的河北企业家都在寻找投资的机会,但是到底投资的机会在哪,现在也非常的迷茫,北京的产业转移也非常困难,好的产业转不过来,差的产业河北不想要,希望借助这次的京津冀一体化,通过外溢使河北成长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北京对河北这种特别差异化的带动。

!

我再讲一个例子,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已经是国家级的开发区了,当时我了解的情况,规划了20平方公里,直到现在也没有钱,那个人告诉我,省里没有钱,市里没有拿钱,县里也没有拿钱,就给我20平方公里,说你们折腾吧,我们折腾了30年,折腾了12平方公里,一个省会现在的开发区只有12平方公里,什么时候可以发展起来,企业也不可能去,没有钱,不搞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会去吗,何况你是一个省,国家级开发区都不是,政策优惠又没有,怎么发展。

国家级开发区廊坊有一个,秦皇岛有一个,那两个开发区全国有名,32家都排在后几位,天津滨海新区,浦东新区,两江新区上升到国家战略了,河北有一个吗,河北的曹妃甸非常好,但是为什么没有上升到国家级呢,中山新区,南沙新区都是国家级新区,为什么河北省没有一个,说明国家没有支持,政策不到位,经济设施又不到位,服务不到位,企业会去吗?

刘炳路:肖所长的意思是打铁还要自身硬,还要自己发展的。我想问一下赵院长,刚才笑辉会长提到了新城新区建设的难点问题,在您看来如何实现新城新区的定位问题,着力点应该有哪几个方面?

赵弘:第一点,目前我们的认识有错位,为什么错位呢,我们把京津冀的落后等于京津冀协作不够,这是概念的偷换,我们一比就比长三角,长三角的发展,一两百年的经济发展的产物,各个城市都在发展,我到长三角调查了,在我国目前的分税制条件下,政府间的合作也是步履维艰,他们要合作,没有办法,两个区各建了一个国有企业,再建一个股份制,最后怎么分成也不好说,现在正在探索,中国的体制是各自竞争,不可能合作的体制,但是我们今天搞京津冀雾里看花,把京津冀的落后归结为一个原因,就是合作不够,看看我们西边、北边全部是山区,为什么北京周边的山区可以富起来,延庆也不富,平谷也不富,所以我们整个认识是一个错位,思维上是错误的,如果我们思维错误的话,就把整个的用力用错了,京津冀协调不够,只是导致京津冀落后的一个原因,不是主要的原因。我们的合作对北京是雾里看花,北京有多少的资源,北京的工业只有20%了,三大块,总部型的,统计的体系没有改革,看着是工业,但是实际上在北京没有生产,这是第一类,第二类,高科技,北京这几年,亦庄,顺义,这类产品不到转移的时候,第三块是边角留下了低端的产业,河北也不要,河北不能被忽悠了,热闹了半天啥也没有捞到。河北现在有100多个开发区,每年很多都想和北京的政府合作,我们的政府部门每天忙的不可开交,但是怎么合作,我们应该有重点,我们合作要遵循两个规律,一个是市场经济的规律,真正的创造条件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不能说把这个搬出去,那个搬出去,最后搬出去了,人才跳槽了,要创造硬条件,把市郊铁路建起来,创造软条件,把制度消除掉,逐步的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这里面也不能急于求成,把未来做的事情现在就急着做,我们要加快的是软硬条件的建设,不能用计划经济的思维,现在有很多的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搞京津冀,这个肯定是要失败的,北京失败了多次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搞工业企业退二进三,用计划经济的思路搬迁,搬的过程就是人才跳槽的过程,不搬死在北京,搬了死在河北。

这个思路要理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遵循城市的演变规律,重点突出,不能遍地开花,河北这么大,北京能带动的有几个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延庆都自顾不暇,丰台都是这样,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合作,把这个功能做大,联合起来,北京做研发,那边做高端转化,这样的功能和作,把京津冀的创新能力做起来,把经济做起来,应该是这样的思路。

肖金成:北京不能再大了,再大就活不下去了,所以我说河北要做大,关键的问题是河北如何做大,河北各个城市如何做大做强,我建议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应该成立国家新区,国家投入,国家给政策,吸引产业的转移,不是吸引北京市的产业转移,北京市没有什么产业了,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河北省的产业自己也发展不了,因为没有良好的环境,河北的当务之急是改善投资环境,不改善投资环境,把北京搬过去,就跟赵院长说了,搬过去也没有,改善投资环境光靠河北是不够的,北京可以帮助一下。

赵弘:北京有一个特点要认识,小北京,大首都,小财政,大服务,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认识透彻,我们京津冀的主体没有找对,如果北京市出面的话,很有难度,协调不了,也没有财力,是不是国家应该拿出专项的资金,市郊铁路国家投资,不是北京投资,生态古城也应该国家投资,北京保护了周边的生态,是我们整个首都的机构在呼吸,不是北京在呼吸,这个主体一定要理清。

肖金成:浦东新区是不是锦上添花,天津滨海新区,中山新区都是锦上添花,为什么不来一点雪中送炭,政府应该扶持弱小,而不是扶持强大的,市场可以傍大款,政府不能傍大款。

刘炳路:谢谢两位,利海集团在实现城镇现代化当中有很多的实践,尤其是处理三农问题和调整关系方面有很多的实践,下面我们听听唐先生的见解。

唐皓:利海应该说在新型城镇化的实践确实早一点,也说明我们交的学费比较多,走的弯路比较多一些,我们其实每个新型城镇化的项目在全国的布局,我们的理念和京津冀是非常契合的,也和刚才演讲的领导思路是契合的,我们都是为了选择中心城市周边的卫星镇进行新城项目的布局,我们每一个项目都自己总结为一个产业驱动性的历史新城镇,这是我们利海做的事情,我们有一些经验还是有一些作用的。

第一个我们怎么来做新城镇的,我们会做两个平台,第一个是和过去的一级开发有一点像,我们受政府的授权和委托,帮助他们做一级开发,产业导入,顶层设计等等。在这个方面我们实际上是一个服务商的角色,而并不是一级的开发商,我们专门有一个新城镇集团做相应的工作。当然了,我们还会有第二个平台,也是最核心的平台,就是产业投资和开发运营的平台,为了这个平台,我们自己也专门建设了自己的旅游公司,文化公司,这是我们做的一些事情,也是我们自己的一些探索。

针对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方面,我们觉得第一,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我们确实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大的驱使下,必然会因为人口的双向流动,比如说小城镇,以及农民进城的双向过程中一定会带来了巨大的客流,所以我们的体会,在我们的协同发展以及新城新区的协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一定要把客户作为一个先导。

第二个感受,对于京津冀一体化来说,我们也在北京周边布局项目,我们会有一个感受,一定要充分的分析和找到我们在北京新定位中每个区域自己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可以说在习总书记提出要把北京的重新定位做的更扎实,实际上我们每个区域,京津冀的每一个县市,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都印证了这件事是重要的。

第三个方面,我们一直坚持是产业驱动性的小的城镇,我们的产业和过去的招商是不太一样的,大概有三个方面的不一样,第一个方面,我们的产业集群的打造是以资本为先导的,首先解决了几个方面,我们的产业聚集才有可能往前推。第二个不同,我们的产业聚集是联盟化发展的,所以利海也在和一些伙伴企业致力于将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联盟进行集合,真正的把资源做开放,真正的把我们两个平台的价值运营起来,让大家在这个环境当中真正的享受到投资所带来的实惠。

我们做产业聚合的第三个特点,我们不仅仅是说自己会找我们的联盟合作来做,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会自己投,而且每个产业集群这样的建立也是互联网思维,一定是以客户为先导的,因为时间的关系就简单的讲这些。

刘炳路:谢谢各位专家的精彩的分享,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继续听他们独特的见解。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下面有请我的同事新京报传媒副总裁张学冬主持第二场论坛,有请。

!

张学冬: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下午第二场论坛的主持人张学冬很高兴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上面的论坛我们对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情况下新区建设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好的建议和意见,第二个论坛是京津冀产业投资发展机遇,我隆重介绍一下本次论坛的嘉宾: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

中国城乡经济建设研究所所长陈淮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金元浦老师

北京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高一轩先生

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刚升先生

中信国安投资文旅事业部副总经理冯锡锟先生

下面我们继续进行的是思想的盛宴,本次论坛的嘉宾来自不同的研究机构和产业,我们在讨论京津冀整个投资机遇和投资机会的环节当中,因为我们还是看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的战略,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也有了新的机遇,在新的机遇下,这些产业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找到自己的机会,尤其是新兴的产业,北京、天津、河北需要共同发展的产业,比如说旅游、文化、医疗、产业园,甚至房地产,在这轮投资变革中可以找到更好的机会,我们请各位分享一下他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自己精彩的观点。张老师是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的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方面的研究,对经济一体化,城镇化他有很深刻的研究,出了很多的书籍,我想问一下,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政府如何能够更好的引导这个产业的发展和布局?

张占斌:今天新京报办这么重要的会议,首先表示祝贺,我注意到新京报一直关注了这件事情,而且对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呼吁,这个事情做的好,也是大大的支持了国家的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以来,社会各阶非常关注,给我们各界投资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在这里我们说首先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叠加,为投资创造了很多的前提条件。

再有,随着交通通信的一体化,也包括环境逐步改善的协同,也将促使京津冀很多区域的土地继续升值,因此也有很多值得投资的机会。另外随着科学技术,互联网的进步,以及科技创新的加强,也会对中国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新的方向,增加新的投资,因此我们说京津冀协同发展会给企业家带来很多新的机会,包括大量的城乡流动,人口聚集对商业地产,保障房等等提供了需求,同时城乡消费结构的升级也会对人民改善自身状态,医疗卫生、旅游提出新的要求。

另外,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公共服务提出要求,基础设施,大量的投入,交通、路网,管网都有很多投资的机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是我们国家生态文明也好,智慧城市的实验区,所以在智慧城市、生态城市里面也应该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在这里应该说也有很多很多的投资机会。

作为政府来讲,在这么一个重大的政策面前应该怎么做,我自己也在想,我也听了很多很多专家、学者的意见,包括国际上一些专家的意见,也听了一些中央领导在某一些问题上发表的观点,也包括我们今天听了很多好的专家意见,我想总的来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摆正,这是我们三中全会提出的核心的观点。

在正确处理市场和关系的时候,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绝对工作,也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我想一个是在重大战略上,政府要积极有为,在重要的规划上政府要积极有为,在重要的标准制定上,政府要积极有为,在重要的公共服务上,公共产品提供上政府要积极有为,在环境保护上政府也要积极有为。

因此我想,可能涉及到政府这块,一个对京津冀来讲,首先是重大的战略规划的协同,国家层面上已经成立的专门的领导小组,国家层面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做规划,北京、天津,河北也要有自己的规划,而且这些规划也要和国家的规划协调,配套。

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政府还要重点推动交通和通信的一体化,这是京津冀经济发展的先行因素,先行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还要推动京津冀地区环境保护的改善,包括大气污染的治理,这也是改善环境,创造好的投资环境的一个必要条件。另外,我觉得除了经济方面的一些事情需要政府做以外,社会政策政府也要创新。最近,国务院委托我们国家行政学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来评估国务院的政策,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的政策,放下去以后怎么样,放到位没有,放到位以后有没有好的效果,如果有好的效果表现在哪一些方面,如果没有效果什么原因,下一步怎么干更好,还有什么问题,要求我们做督察,我们搞了两个月,跑了二十多个部委,评价了十几个省,前两天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给总理,国务院领导做了汇报。

其中我们感觉到一个问题,除了经济方面还需要大量的简政放权,推动各种区域的协同发展以外,社会政策也要简政放权,推动社会的协同发展。比如说燕郊有一个健康城,是一个民营企业家投资的,很大的,过去不太熟悉,这次去河北调研的时候,河北省的常务副省长提出这个问题,已经协调了两三次了,他俩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不是河北和北京的事情,涉及到国家的政策,医疗资源的利用上,包括一些报销费用上还没有打通,没有形成协同发展,这些东西如果今后能够形成协同发展,一体化的话,就可能推动我们区域各种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为我们区域的协同发展释放出更大的活力和潜力。

我想在这个方面,政府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政府一定要做的事情尊重市场的规律,不能反过去的毛病,也不能急于求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政府在这里可以有作为,可以积极作为,但是不能代替市场,而且也不能一夜之间把所有的事情做好,要量力而行,保持一个平常心,保持一个常态,谢谢!

张学冬:谢谢张老师,从政府、经济、社会的推荐力度提到了京津冀了协同发展里面政府承担的角色和义务,陈淮老师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在建设部做过政策研究,刚才张老师讲的政府的责任,请陈老师在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如何寻找更好的机会,尤其您多年研究房地产,他们可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候找到发展的机会和可能吗?

陈淮:主持人实际是想让我说上哪卖房子赚钱,选什么样的女朋友好,这个没有办法回答,哪都赚钱,我们说京津冀就说京津冀,市场机会在京津冀这里处处都有,首先有国际化大都市北京,还有直辖市天津,还有两大直辖市与河北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还有人口的流动,还有丰富的资源,以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基础设施,这些地方没有发展的机会,那就不要当企业家了。

我们从上一个论坛里面看到,非常赞同张主任说的摆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别上来就问国家给什么政策支持,昨天我看了一个报道,人们都希望政府维护北京的公共交通,低价,政府每补贴一块钱要从你身上收两块八的税,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政府要管这个事要有一个局长,这个局长还有党委书记,屁股底下不得坐一个帕萨特吗。过去的京津冀不是一个新词,说了十几年了,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我看有四个原因,第一个是太多的主观的想象,和我们今天这个论坛说的房地产一样,咬牙跺脚本届政府就要把房价降到合理的水平,粗暴的践踏客观规律没有能办成的事情。第二个是权力迷信,以为政府一说就可以了,2002年西部大开发政策启动,2001年把所有的深圳的招商政策都给西部了,他们说把深圳的政策给我,我给你再造一个深圳,十几年过去了,哪个省再造了一个深圳,政府就是少管一点,税收的轻点,官派的少点,让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优胜劣汰,优化机制资源的地方就活了。只要让政府管的,第一是低效率,高成本,第二个就是出现腐败,所以我看京津冀合作就是打破这种格局,房地产今后有希望的是天津和河北,在北京这个地方房地产有能赚大钱的,不是你,土豪级的不要来,如果你的公司有格格,阿哥的股份来做,也不迟。

张学冬:谢谢陈老师幽默的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观点,金老师主要是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我想给金老师提一个问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产业如何来发展呢,以什么样的思路和思维引领京津冀文化一体化发展呢?

金元浦:今天早上到现在的发言肯定没有一个人是文化界的,我是来试着谈谈在这样的发展中,文化经济,创意经济在我们整体发展中的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过去的时候我们参与过环北京14县市如何为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做服务,想了很多的招,这个事情现在看起来又要重新的进行一些修改、修订。那个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一个北京市和河北省两个行政区,界限划的非常清楚,当时我们就说为北京服务,北京要什么我们给什么,零地价还不行吗,是这样的想法,但是也没有成功。

今天的条件下,京津冀首先我们说在千年文脉上是融为一体的,不要远说永定河是人类起源的一个部分,也不要说燕赵大地,从战国时期大家就融为一体,不要说这些。但是我们可以说京津冀一体化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脉的。比如说我们现在要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的比重,GDP来看,占12%左右,这么高的数据和河北相比、天津相比都是高高在上的。

怎么发展,刚才大家谈了很多的基础的东西,比如说交通,我非常赞成,我觉得京津冀发展当中从以文化创意产业这样一个领域的发展可以借鉴当今中央国务院的几个文件,第一个文件,十号文件里面谈到的,我们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要为我们装备工业服务,要为建筑业服务,要为我们的轻工业服务,也要为农业服务,也要为旅游业服务,甚至要为体育产业服务等等,为七大产业服务。文化产业,文化的设计服务现在成为整体的国家经济,包括我们京津冀经济发展的升级换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同时,在这些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在自身升级换代,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系列的为京津冀将来发展的机会。

我想可以从几个方便来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我觉得北京高科技的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逐渐的形成了一个目前来判准航母群,比如说现在看到的大家熟知的百度、京东、新浪、搜狐,中国移动,小米,这些在北京形成的高科技的企业,能不能形成企业发展过程中向引领京津冀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提升。它需要有市场,需要有消费群体,需要有在发展过程中从土地到其他各个方面的支撑,尤其是高科技的人才的支撑。

我觉得包括天津在内,包括河北在内,一直希望北京能够输入这方面的力量,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从二产向三产的过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做很多的工作。我寄希望于在北京这样一个第一产业群体可以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通过现代的企业制度和投融资做出一些事情来。比如说像马云那样,今年上半年以300亿的投融资的方式构建一个包括南方很多地方的一个产业群体,这个产业群体的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当然了,马云是不是就做的很对,也有人提出了质疑。这是第一。

第二个方面,我觉得在京津冀方面,整体的发展中,要以互联网思维作为实现信息发展共享,尤其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省际之间的融合,这个产业的发展是目前发展产生的新的机遇。

要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要实现北京、天津、上海之间媒体之间隔绝的状态,成为一个打造新的融合的媒体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方面,现在已经在北京做的,文化旅游的一体化,22号国务院发了关于旅游的文件,关于旅游提升,从观光到更高的休闲、娱乐,健康、健身的这些文件,这些文件能不能在京津冀未来的发展中,在旅游产业发展当中能给一些包括河北在内的产业注入更大的力量。同时消费的问题也显得非常重要,北京现在正在推动的今年的文化惠民消费季正在启动,消费季当中,我们想消费的对象不仅仅是北京的,应该是周围,包括周边京津冀一体化。

第四个方面,北京建立了天竺这样一个文化贸易的基地,也就是说这个基地是文化贸易的出口基地,是保税区,他应该成为在文化贸易上面,包括京津冀整体在内推动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基地,一个基础。

第五个方面,特别重要的是今天这个论坛中大家特别关注的金融的问题,在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与高科技相关联的投资,融资,兼并是非常非常热烈的,比如说电影相关的,在南方这几个月里面就有十五个或者IPO成功,或者用其他的方式获得成功,除了马云进行的十几项的兼并之外,兼并重组之外,其他的金融同志也在这个领域里面十分的热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希望投融资的人在文化创意,大的热烈的氛围之下在风险投资和其他的投融资方面给一个更高的,在京津冀领域的实施。这样我们会看到京津冀金融的发展会有更好的机会,

第六个方面,北京发展过程中还是人才更多一些,北京、天津、河北联合进行创意人才的培育,孵化器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引进包括国际国内的创意人才,这里面还是要建设更好的创意人才,生存、培育的基础,世界创意大师佛罗里达(音)提出了今天的创意人才要寻找工作的舒服,融资的舒服,现在要求更高的生活条件和其他的各个方面,包括精神、心理、山水、空气、生态的条件。所以我想在北京这样一个极其拥挤的城市里面,我们可能在京津冀的整体环境里面会找到更好,更适合创意人才发展的福地。

张学冬:谢谢金老师,他从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共同协同发展提出了自己非常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京投银泰其实是非常著名的企业,这次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重点区域的选择,对企业和行业来说,在整个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开发模式,对投资人来讲有什么样的机会?

高一轩:谢谢主持人,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京津冀从企业角度的一些观点,不管各位领导、专家、学者都是站在宏观的角度给政府,包括企业建言献策思考这个问题,从企业来讲,更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领会中央已经发出的政策,京投银泰大股东北京基础设施投资是北京地铁的业主,京投银泰是上市公司,我们主要是发挥股东的优势,做轨道沿线的物业开发,这个是我们的一个主业,这两天我们有楼盘在盘,比如说琨御府,西华府都是轨道交通最后一站上盖的地方做房地产开发。具体到京津冀一体化我们很早就在做这样的探索,一直有声音说轨道交通和河北进行对接,但是刚才很遗憾,谁也没有给出一个特别明确的答案,到底对接不对接,什么时候对接,我想这未来是一个趋势,从习主席在北京做京津冀一体化的动员讲话的时候其中第六点我们特别关注,着力构建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互联互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大概我们理解就是轨道交通,高铁和高速公路,我们不光在北京,恰恰在长三角的三个城市有三个项目,一个是宁波,一个是上海,一个是无锡,我本人今天刚刚从上海回来,应该说近一些年,在长三角地区,特别是高铁连接的网络,经过几年的运营,激发了城市间的活力和化学反映,作为有项目的企业来讲,感触非常深,以前杭州湾跨海大桥修好之前,从上海到宁波需要五个小时,现在两个小时,有了高铁以后,从上海到无锡只需要37分钟,从上海到宁波需要一个小时,这个显著改变了企业在长三角之间的管理,包括人才上流动,包括生产要素的流动,都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

另外,在长三角地区,跨区域的轨道交通建设,现在试点已经不断的在进行,不仅仅在长三角,珠三角也已经开始了,比如说上海轨道交通已经延伸到了江苏昆山,珠三角的高铁广州到佛山都是一体化了,这种同城化和一体化大大缩短的通勤和方式和时间,实现了同城化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同意第一场的专家的观点,未来的京津冀一体化,包括新城镇的发展,必将以轨道交通为导向,这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所谓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和建设也一定围绕着轨道交通的延伸而延伸,这是其中一个新的方向。

北京过去十年大家有体会,轨道交通的发展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每年大概两到三条新线开通,带活了房山、大兴、亦庄,但是跟轨道交通引爆北京新城的发展不太一样。刚才几位专家谈到,包括陈老师和张主任都提到了,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是以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作为先导的,我们认为产业的发展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必然带来人口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带来人口结构的调整,又势必带来需求的调整,上一个论坛最后一位企业家说到我们更多的要从人的需求和市场的角度出发,人口需求的变化带来三个结果,因为空间上已经产生了位移,跟他原来需要的环境,空间上拉开了一定的距离,这种错位我们认为三种手段可以弥合,第一种是通过交通体系让人和需求连接起来,现在我们看到的高铁,高速公路,地铁也好,就是给你一个时间替代,这个时间你可以接受,你接受住到一个更远的地方;第二个是通过迁移完的地方,建立一个跟原来的生活方式类似的配套的环境,可以建学校,医院,商场,种种文化设施,在河北、天津打造一个类似于在北京生活的配套设施,这也是一个弥合需求空间错位的手段。第三个,我们认为还有一种,包括张老师提到的燕达,上个礼拜专门去看了,它实际上是引导发掘尚未被整个社会完全发现的一种需求,也就是说老龄化社会到来了,我们要去做养老产业,这种产业实际上没有完全被所有的企业所接受,现在进入这个产业的企业还是很少的,他先发现了先去探索,走这个模式,包括我们谈到互联网思维,金融思维,房地产和金融的结合都属于这样的类型。最终呈现的特点,首先是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更紧密了,一方面是政府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另外一方面,轨道交通现在全部是由政府投资建设,未来国务院也在说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做,但是不只限于轨道交通,包括所有的领域都面向社会资本开放,这种开放对于企业来说,商业模式上能不能成立,还有很多其他的政策制肘,比如说香港的地铁发展的很好,是土地加投资的模式,用房地产开发缓解地铁开发的模式,我们受制于这种限制,如果只做轨道交通,之所以是公益事业,一方面有安全的考虑,另外一方面是不赚钱的,或者是巨亏的,我认为如果把一些行政上的措施和政策产生变化的话,可能更加发挥市场的机制。

第二个,我认为在河北如果和天津作为北京企业去投资,可能会发现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门槛变得越来越高,一般企业很难参与了,因为我们满足河北当地的需求,做不过河北当地的企业,如果我们面临的是产生的未来的新的需求,包括由北京过去的这些人,他们过去带来新的需求,那么让他过去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我跟江苏昆山的一个管委会主任探讨过,他说我这里招过来的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不过来,就是环境的问题,跟以前的生活环境配套设施不一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要先把这个设施做到位,一看放心了,小孩可以上河北当地的名校了,医院有一个三甲的,商业也有大的品牌过去了,再加上其他的生活配套,他觉得好,这个东西在这里了,我才选择过去,要做到这个程度,很大程度上需要企业大量的投资,所以这块对于未来在河北参与投资的门槛会越来越高。

第三点,应该完全放开,让市场的手段更多的调解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减少由行政的手段,过多的干预企业,比如说我们想引入一家学校、医院,在卫生领域,教育  领域都有相关的政策管理,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社区你又需要,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希望政府给我们把这个口子放开,让市场的手更多的主导这个事情,政府更多的站在教育,建筑达到质量,医疗达到质量,轨道保证安全,这些角度进行管理,实现企业和政府的共赢,最终的目的就是协同发展,平衡发展,把京津冀三者之间的社会成本降到最低,社会收益发展到最大,谢谢大家!

张学冬:高总谈了从企业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投资机遇以及投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跟企业包括政府,包括其他的相关的行业的支持和突破。首开也是在京津冀整个过程中有一定投资的企业,我想问一下首开的潘总,目前来看,也是要大力介入京津冀大好的形势下进行拓展,首开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划,如何实现新的创业和突破?

潘刚升:感谢新京报,上午听了各位专家的发言很受启发,首开集团累计做房地产开发已经三十年了,竣工面积四千万平米,从整个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不同的市场变化阶段,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我们作为企业也是密切关注,我们是积极参与,后面还有一句话,谨慎投资。我们在北京市和曹妃甸前一段签了一个合作协议,画了一块示范园区,大概多个平方公里,我们也进行了考察。我们现在更关注的是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国家的战略,希望有更快的政策和法规法律落地,也能够更快的从京津冀一体化产业的布局,产业结构的升级总体规划逐步得到落实。

那时候我们参与了天津的污染扰民场,海河两岸的改造,现在已经完成了百十万平米的改造任务,廊坊我们也参与了开发,前几年已经进入了,目前的项目是在廊坊的园区,这些地方的开发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验,当然了,也留下了一些我们可能在后续参与,开发投资过程中要用国企的责任感参与好作为国家战略的整个京津冀一体化的建设当中应该起到的作用。

我想作为企业,我们在这里面,京津冀一体化参与投资和建设过程中,还有两个主要的责任,一个是作为国企,仍然要坚持诚实守信,努力提高品质和质量,增强和增加小区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向市场提供更多节能环保舒适优美的居住区。让消费者买的称心,用的舒心,住的放心。

第二个还是要落实城市各项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发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环保产品,这也是我们在整个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当中企业的主要责任和应该发挥的作用,谢谢!

张学冬:谢谢潘总,谈到了首开对京津冀投资的几个板块,不单在北京,天津还有河北的曹妃甸,廊坊都有他们的产业和投资,同时也提到了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投资开发的一些感悟。中信国安是一个很大的企业,他们做矿,葡萄酒,房地产,还有著名的天下第一城,冯总主要是负责文旅方面的选择和介入,中信国安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作为一个专门的投资性机构,如何看待其中的投资机会,中信国安投资还会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什么方向和产业介入?

冯锡锟:我是来自中信国安投资,刚才张总简单的介绍一下,中信国安投资是以房地产为主,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企业,除了有一些实业以外,还有一些地产的板块,还有四大事业部的项目,文旅、养老、科技等等,京津冀的话题不是最近出来的,谈了十多年了,也是很长的话题,我们在企业层面感受到,这届政府真的要下大力气推动落实这个事情,国安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香河也有自己的土地储备项目。

作为地产开发企业,如果直接依托现在的市场需求开发变现盈利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我们从传统的地产开发眼光来看,环北京的京郊市场,房地产市场已经相当成熟了,从当年的燕郊市场到近两年的国安香河市场都非常的成熟,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人的需求,就业都在北京的核心城,又是由于交通距离的价格差,通州和北京形成的价格差,燕郊和通州的价格差,固安香河琢州和燕郊的价格差,因为巨大的价格差存在,人又需要去北京就业,所以造就了环京市场的火爆,我们是不是要仅抓住现有的需求,满足绝对的刚需,算好我们的地价,综合开发成本盈利呢,我们最后没有做这样的选择,可能有两个方面的主要的原因,一个是中信国安是央企下的地产开发企业,央企还是强调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地方经济,地方百姓做出一定的贡献的同时,获得自己的盈利,再有一条,从企业盈利层面的角度来讲,地产开发企业最终还是要获得盈利,现在大家也知道都在讨论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了,未来是白银十年,白银十年对我们的要求就是钱更难赚了,要动更多的脑子,满足更细分的需求。

结合我们在廊坊、香河土地储备来说,今年已经做出了一些动作,跟廊坊的政府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涵盖的面比较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承诺要为政府出力,出资做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轨道交通,快速路,还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基础设施方面要改善他们的情况。再有一方面,帮助廊坊做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廊坊境内有一条北运河,他是京杭大运河其中的一段,我们会投资帮助廊坊把这段运河的生态水体进行改善,再结合北京的传统文化做轻强度开发的文旅类的项目,在廊坊的境内有一段森林公园,还有一个湿地公园,我们也会帮政府做改善。第三个层面,我们愿意帮助政府在产业植入方面,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核心除了城镇建筑的呈现,最关键的是人的城镇化,就一定要在当地培育他的产业,我们在战略合作协议里面为政府考虑做的一方面,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旅游产业,其实中信国安22年以前就在香河布局了一个棋子,大家都知道的中信国安的天下第一城,占地3000亩,总共地上建筑体量达到了54万平米,真正的恢复了老北京的内九外七的城墙的建设,目前的大的形势上要做一些改善,主要围绕文旅需求这块,我们想打造成中式主题乐园,想体现一个活的北京城,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北京市内看不到的城墙,北京城的归置,建筑空间上的感觉,还有北京已经消失的传统文化的项目,重点我们上个月已经请了一些天桥的原版人马做了一些路演,可能要恢复一些天桥的市井文化,打造亚洲最宽的水幕电影,陆续还有一些其他的项目会上。

再有结合北运河的水体保护和两个森林公园的开发,围绕运河做一些运河味道的轻强度开发的文旅项目。产业方面我们重点考虑在当地培育科技产业,我们也成立了一个科技事业部,这个事业部我们现在和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合作,我们在香河已经决定做一个物联网的产业园,还有养老产业,围绕现在的土地储备引入一些高端的养老项目,还有一些结合运河两岸的农地,大概四五万亩,也想为城市出资做现代化,国际化的农业,以及结合文旅做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化的农业。

其实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探索当中,可以看到,政府从央企层面是愿意出资出力做,但是围绕京津冀一体化的主体,也有需要各地政府解决的,我们做北运河的水质保护的研究发现,两岸的生态环境比较好,水体的质量比较差,类五类的水属于,我们考虑做水体的处理,但是核心的问题在上游,上游的来水是北京的凉水河,通惠河和亮马河,这三条河也承载了排污功能,上游的水到这里,我们要解决问题不能着眼于本地21公里段的水系,还要和北京联动,协调解决。

还有一些道路我们做文旅开发利用,想把道路拓宽,新规划一些高标准的县道,但是这些道路我们做起来发现很多路也是断头路,结合北京境内的道路形成一些断头路,需要和北京协调。

还有养老这块,企业的热情都非常高,关键是需要政府打破医保壁垒的政策,才有可能落地。中信国安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布局下尝试的一些探索,未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去走,我们国安也愿意和同行、政府的协同下一起发展,切实的为当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学冬:谢谢潘总,他谈了企业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做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和机遇。大家都在讲京津冀,讲了十多年了,我记得上次陈淮老师聊天的时候提到,京津冀十多年之前有两个不同的提法,上一次提京津冀和本届的京津冀有一些变化,只有更好的了解两个不同的京津冀的提法和内涵,才可以把握此轮京津冀的机遇。请陈淮老师再介绍一下两次的提法不同的内涵。

陈淮: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后来说的,最早是环渤海,后来发现要从大连环到烟台,太广了,也没有实际的意义,上一届政府十年当中有心把这个京津冀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03年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后来有人提出这么大的地块发展不平衡,要想建功立业,一两届政府很难做到,八十年代珠三角,九十年代出了一个长三角,每十年出现一个经济增长极,有那么三四十年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是最初的来源。说珠三角就是建一个深圳长三角就是浦东开发,那就来一个滨海新区。整整十年不能说国务院的领导没有下心血,但是效果甚微,有几个区别到现在,第一个当年的京津冀是以天津为核心,而且包括冀东地区的,河北包括北部贫困带,还有南部贫困带,还有滨海沿线,包括冀东地区的唐山、秦皇岛,曹妃甸这块,加上北京、天津。现在的京津冀覆盖了大部分的河北的地块,包括承德、张家口,京广沿线,重心倾向于内蒙和西北、华北延伸的地方。

第二个,不是以不切实际的设想,甩开东北,甩开华北,北京天津在滨海建一个北方经济中心的目标,而是把目标定在疏解大城市过渡拥挤的功能,不仅仅是人口,适度的疏散疏解大城市的功能,旅游文化包括政治、商务、教育,核心的功能向周边的卫星城和区域逐步的扩散,扩大了经济增长,也实现了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这个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第三个,原来没有多少的实际的产业和基础依托,现在有轨道交通,地铁、城铁,400公里半径的城市群之间的轨道交通网,加上北京到京沪,华东、到华南的,到华中,到武汉的,到广东,经济区域之间的快速轨道连接,实际上这是所有特大城市发展不可缺的,也是城市群建设不可缺的必要的基础设施。东京实际上包括企业中层,高层,很少有人住在东京,都住在神奈川这些地方,纽约也是,很多都住在郊区。在这个方面河北一直表现的很积极,过去京津冀十年都没有什么动作,08年北京要开奥运会,二号航站楼就是给奥运会准备的,不到一年全面饱和了,我们对城市化的发展估计严重不足,这个时候说在北京修一个第二机场还是再修一个航站楼,天津说你们拿钱把天津机场扩建了,再修一条轨道交通,北京天津共享空港,我们都够了,也带动沿线的发展,争论了整整三年,北京说我凭什么把我的钱花你们家去,眼看奥运会在即了,匆匆上了三号楼,所以北京机场一二三号楼之间的关系不伦不类,7.5公里远。我再举一个例子,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天津应该积极了吧,天津说我老城市,老旧危房改造任务极其繁重,你将来一划划出去了,闺女早晚是人家的人,这就是过去十年为什么京津冀划了十年各自为政,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我觉得我们不光是产业融合,或者主观想象的,在这种客观的交通设施的基础之上,交给市场,为什么交给市场就可以了,市场特别简单,就是谈价钱,你河北的土地卖多少钱,政府协调不下来,市场经济是让所有资源要素组合在一起,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优化配置资源,别以为经过中央党校是最好的,他们最后都进秦城了,谢谢!

张学冬:谢谢陈老师,最后给我们非常幽默的分析了京津冀十年发展的不同内涵,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嘉宾精彩的发言。亲爱的各位嘉宾朋友,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京津冀政策红利与企业家机遇高峰论坛圆满成功,我谨代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和新京报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观众朋友的到来,让我们在2015年的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再见。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今天湖南大部多云为主,明起降水发展局地有大到暴雨

今天湖南大部多云为主,明起降水发展局地有大到暴雨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4-04-26 11:29:03
普京正式确定访华!话音刚落,美方再也坐不住,给中俄划下红线

普京正式确定访华!话音刚落,美方再也坐不住,给中俄划下红线

星辰故事屋
2024-04-25 17:27:08
1955年,毛主席从大将名单中划掉一人:此人不授衔,我另有重用

1955年,毛主席从大将名单中划掉一人:此人不授衔,我另有重用

历史龙元阁
2024-04-25 20:33:06
河北人肉煎饼案谷宝成被执行死刑,行刑前哭着抽完2根烟

河北人肉煎饼案谷宝成被执行死刑,行刑前哭着抽完2根烟

青丝人生
2024-04-07 19:08:37
布林肯来华确认“揍你许可证”有效期

布林肯来华确认“揍你许可证”有效期

观察者网
2024-04-26 07:54:59
关于死亡,这可能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文章!

关于死亡,这可能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文章!

尚曦读史
2024-04-05 10:52:47
为什么一些拥有几百万存款的人,平时很朴素?内行人:3大原因

为什么一些拥有几百万存款的人,平时很朴素?内行人:3大原因

至臻说才
2024-04-26 09:20:14
没能接住上海豪宅热销好运,保利世博天悦开盘未罄

没能接住上海豪宅热销好运,保利世博天悦开盘未罄

界面新闻
2024-04-25 22:56:48
广西一女副校长与校长吵架,因随口说出9个字,生命葬送在38岁

广西一女副校长与校长吵架,因随口说出9个字,生命葬送在38岁

莉雅细细谈
2024-04-08 22:28:38
2-1!罗马绝杀稳居欧冠区,德罗西有两把刷子,卡纳瓦罗遭开门黑

2-1!罗马绝杀稳居欧冠区,德罗西有两把刷子,卡纳瓦罗遭开门黑

体育世界
2024-04-26 03:39:32
浙江渔民捞出一辆沉湖1年的车,车内竟坐着一个红衣女子

浙江渔民捞出一辆沉湖1年的车,车内竟坐着一个红衣女子

星河逍遥游
2024-01-17 08:01:02
杭州色贪落马:假装加班实则见情妇,敛财2.69亿最后判死刑

杭州色贪落马:假装加班实则见情妇,敛财2.69亿最后判死刑

天闻地知
2024-04-26 09:37:05
大S疑复出拍时尚杂志,画雀斑妆风格颓废,婚姻对她影响太大

大S疑复出拍时尚杂志,画雀斑妆风格颓废,婚姻对她影响太大

室内设计师阿喇
2024-04-24 16:54:25
詹眉空砍59+21+12!湖人惨遭11连杀!横扫已成定局!约基奇准3双

詹眉空砍59+21+12!湖人惨遭11连杀!横扫已成定局!约基奇准3双

易说体坛
2024-04-26 12:44:08
C919不适合飞京沪线?C919首飞北京后,为什么改飞沪蓉航线?

C919不适合飞京沪线?C919首飞北京后,为什么改飞沪蓉航线?

文学科技圈
2024-04-26 04:00:35
李现,留守男人最好命

李现,留守男人最好命

蓝鲸财经
2024-04-25 12:12:46
和中年女性发生关系时,一定做到这几点!

和中年女性发生关系时,一定做到这几点!

小萧酱说事吖
2024-04-25 03:40:53
悬念揭晓,广厦大刀阔斧改革,一口气裁掉3位外援,弃用许钟豪!

悬念揭晓,广厦大刀阔斧改革,一口气裁掉3位外援,弃用许钟豪!

最爱生活汇
2024-04-26 10:52:02
嘎子800万新片上映就翻车!差评满屏飘,女演员身材成最大看点?

嘎子800万新片上映就翻车!差评满屏飘,女演员身材成最大看点?

娱乐圈笔娱君
2024-04-24 18:16:11
国乒圈子,马琳陈梦同桌,马龙带2人,王曼昱独处,孙颖莎意外

国乒圈子,马琳陈梦同桌,马龙带2人,王曼昱独处,孙颖莎意外

东球弟
2024-04-25 09:26:22
2024-04-26 14:16:49

北京房产

住建局:公租房管理要落实“三确保”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楼盘名称所在位置套数
二手房推荐

头条要闻

律师家中燃气管道被拆除 起诉私闯民宅获最高法立案

头条要闻

律师家中燃气管道被拆除 起诉私闯民宅获最高法立案

财经要闻

24年后再产纯净水 农夫山泉为何要打自己脸

体育要闻

库里当选最佳关键球员 10项数据联盟第一

娱乐要闻

金靖回应不官宣恋情结婚的原因

科技要闻

中国车企“五常”激战北京车展

汽车要闻

2024北京车展 比亚迪的自驱力让对手紧追猛赶

态度原创

游戏
房产
艺术
时尚
教育

《剑星》真人大小雕像亮相首尔发布会 脸似乎有点崩

房产要闻

涉及黄埔、番禺、增城!广州新一轮大规模征地启动

艺术要闻

艺术名画︱爱尔兰画家大卫·科因的刀画作品

减龄又清爽的夏季穿搭!爱美女人照着搭配真简单,优雅显气质

教育要闻

是什么让满课大学生在深夜里奔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