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2021博鳌房地产论坛全体大会在三亚启幕。
本次论坛以“理性与稳健,房地产的改变”为大会主题。思辨面对被疫情改变的世界和未来,中国房地产在“房住不炒”和“住有所居”大政方针指导下,如何面对“共同富裕”这一改革时代节点下的机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大会上做题为《软着陆化解风险,增供给抑制房价》的主旨演讲。

樊纲首先表示,宏观经济确实现在相对比较低靡,工业生产两年平均下来,8月份的增长率是5.4%,比上个月又下降了1.2%,服务业下降的更多,平均只上涨了4.8%,工业是5.4%,服务业是4.8%。
唯一的亮点仍然是进出口,出口跟去年同比增长了15.9%,货物出口增长了25.2%。
所以国内的内循环其实还没有内循环起来,我们还在靠外循环,还在靠出口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
而转看房地产行业,8月的数据土地购置下降了14%,新开工的面积下降了16.8%,销售下降了21%,回到了2008年的水平。
房地产占中国经济的比重按照增加值算是16.4%,如果加上建筑业、家电等等,这个影响面就更广了,在全部的国内贷款总额当中,现在跟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包括家电、建筑占41%,举足轻重,显然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会有重大的影响。
所以房地产出现问题,它具有宏观经济的效果。我们力争减小这样的影响,但是目前来看客观上还存在这样重大的影响。这就需要行业从业者思考方方面面的问题。
在企业当中,不理性的因素确实存在。特别是在过去市场比较好的时候,一些项目的成功,赚了一些钱,就以为自己可以呼风唤雨,就可以用高杠杆来进行急速的扩张。对市场没有一种敬畏之心,产生了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那里,越拖可能越大,越拖这种非理性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可能越大,然后造成的后果可能越大,产生的实际影响可能越大,最后可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更大的振荡,因此发现问题就要及早解决,只有及早解决了,这个风险造成的影响才会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
樊纲认为,行业有多年软着陆的经验,“我们过去一直进行一些调控,其实就是为了使问题不发生太大,最后化解这些风险的过程是一种软着陆,而不是硬着陆。也就是对其它行业的振动不会产生太大,不会产生过度的调整”。
但调整的时候,难免还是会产生过度调整。比如关于增加供给抑制房价,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而现在行业出现的问题是,要平抑物价的时候,采用了限购、限贷这些政策,短期内把需求控制住,对价格飙升就产生了一种控制。
但是现在,出现价格上涨的问题马上就控制供给,减少给供给侧的贷款,意思就是说:“你不要现在供给,你再晚两年再供给”,那价格还是会升。
这里面就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讲,不可能用减少供给来抑制价格的上涨。第二是要坚持房住不炒,但是房住的需求还是有的,怎么去解决房住的问题,不能让大家都不去发展房地产,住房需求如何满足?这是我们实际的问题。
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大量的追求美好生活的住房需求,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但中,人口迁移所产生的迁移性需求。
农村的人都有住房,但是他想到县城买,县城的人想到地级市,地级市的人想到省城,到大城市,一系列的迁移性需求,特别是现在到大城市群的迁移性需求,这个迁移性需求一定是有区域差距的,一定是冷热不均的,一定是有的地方价格下降,有的地方价格上涨,怎么满足这样的需求仍然是我们的问题。
因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有大量的农村的居住人口和小城市居住人口要向大城市、城市群集中,如何满足这一部分人的需求,仍然是市场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靠一些政府政策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确实应该用一种理性思维看待现在的各种情况,包括政策的情况,同时用理性的思维看到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