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丨洛克菲勒中心,现代世界城市综合体的开山鼻祖
一个好的城市综合体,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没落,它反而能够成为见证经济大潮和企业生死的历史记录人,自己最终也总能永葆青春。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东京中城、巴黎拉德芳斯……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历史上,这些城市综合体的开山鼻祖和巅峰作品,至今仍堪称典范。
真正的城市综合体能见证历史,接下来,我们将会对全球知名的城市综合体进行一系列的盘点,在欣赏建筑艺术的同时,更好的感受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感受城市生活的品质。
洛克菲勒中心,绕不开的全球典范
位于纽约商贸中心曼哈顿岛中部的洛克菲勒中心,总占地22英亩,约89000平方米,东西从第48街第51街,南北横跨第五大道和第七大道,纵横都占了三个街区。
项目规划总面积高达67.6万平方米,容积率达到了18,合计由大小19座商业楼宇组成,其中10座以上是摩天大楼,最高的是70层的洛克菲勒中心30号大楼(RCA大厦,现在叫通用电气大厦)。
可能我们有很多人会知道,洛克菲勒中心就是那个大托拉斯洛克菲勒财团建的,但是我们有很多人未必明白洛克菲勒中心在美国的地位。
用一个最简单的描述:1989年,日本三菱集团以13.7亿美元收购了洛克菲勒之后,美国人的惊呼是“日本人要买下美国了”,可见在他们眼里,洛克菲勒中心就等于美国。
但今天我们还要说的是,洛克菲勒中心还是20世纪以来全球最早的城市综合体,无论是在建筑学,规划学,还是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上,它都是绕不开的一个典范。
怎样的综合体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心脏
在全世界大都会中间这样庞大的建筑群,除了皇宫之外,恐怕很少见了,洛克菲勒中心浑身上下“充满了历史的记忆”。
1928年,本来想在这块地上建起一座歌剧院的小约翰·洛克菲勒遇到了美国最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这促使他改变了初衷,转而决心投资建设一处庞大的办公楼群,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虽然当时的洛克菲勒中心比不上帝国大厦的高度,但是,它在物业的丰富程度上却大大超越了后者,包括商业建筑、办公楼、酒店、公寓大楼、公园、广场、剧场和电影院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而且通气大厦顶楼还设计了一个观景平台(又叫“巨石之顶”),可以俯瞰整个曼哈顿全景——整个观景平台后来因为世贸双塔的建立而关闭,又因911世贸双塔被毁而重启。
1963年,由于认识到洛克菲勒中心缺乏城市综合体两个基本功能——居住和酒店,显得功能不协调,开发商又在中心外围建了一座拥有2153间客房的希尔顿酒店,弥补了这一缺憾,并使中心重换生机。
1996年,美国人从三菱集团手中重新买回洛克菲勒中心之后,开发商又增建了著名的城市音乐厅,还添加了一些全球著名的餐厅和商店。
经过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洛克菲勒中心才形成了如今19栋摩天大楼多功能组合的城市综合体全貌。而且这样的改变,也使得中心物业的闲置率从三菱集团最初接手时的26%下降到不足1%,租金价格也翻了3番。
洛克菲勒中心作为世界级城市综合体,它所具有的开放性要超过现今很多城市综合体。洛克菲勒中心开放性体现在它与城市的衔接和融合上,它在公共领域的设计上,成就了对建筑史的另一冲击。它巧妙地利用大楼的大厅,广场、楼梯间、路冲设计成行人的休息区、消费区,彻底使如此庞大的建筑物成为为中产阶级服务的工具。
除了建筑之外,洛克菲勒中心还有众多的艺术作品,雕塑、浮雕、壁画、装饰、灯具、家具、室内设计都精彩得令人震撼。
新光大中心,未来综合体的更高形态
城市综合体是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它的优势不在于高度,而在于规模。它通过各种城市功能的聚合,实现对土地的高度集约化利用,减少土地的消耗,同时降低社会成本。洛克菲勒中心作为世界级综合体的典范,通过城市功能的混合,很好地示范了各种城市生活形态的相互关联性,并展示了这种形态对土地的强大的集约化利用能力,以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越是土地稀缺的城市,越有必要发展这样的城市综合体。像北京这样土地高度稀缺的城市,而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史诗级创建的北京副中心土地更是稀缺,更有必要发展城市综合体,于是新光大中心应运而生。
新光大中心作为未来城市综合体的更高形态,充分考虑和尊重以上需求,在有限的土地上,秉持高度集约化的原则,根据不同标高的空间特性,协调多方利益,打造出不只是一个冰冷与速度的商务区域,而是一个融合人文艺术、智慧场景、极致体验、生活社交的社交平台,一个城市生活服务的公共载体。
新光大中心的存在,致力于为新北京带来足够的辨识性——烙印于时间记忆与空间记忆的人文风格。这种可以被记忆的风格魅力,昭示着城市的质感与温度。它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是多元并蓄、万物互联、滋养生长的。它以传承文化为主线,谋求人文精神与历史文化的“共生、共存”。同时,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思考,创造出时代价值、崭新的魅力与活力,吸引更多人留驻,为他们带来新时代的梦想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