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心梦
“能帮我遛狗,快速解决水电煤气各种状况。每次说话还很客气。”
居住在中国目前最具口碑物业社区里,刘飞经常把满意的社区体验作为向别人推荐自家小区时的高光亮点。这些戳中刘飞内心的关键词基本可以归纳为:态度好、不惹事,最好还能较快解决难题。
此时的他不知道,未来一段时间,这种物业或许会被另一种形式的内容所取代。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新形式算不上物业竞争者。正如滴滴的出现并没有消灭出租车,反而让它更好的生长。
与刘飞的新房不同,黄波家住在传说中的一线“老破小”。但他的物业体验却是这样的:早上打开APP刷开门禁去上班,上午在公司接到电话发现老爸老妈来看自己却没带钥匙。此时的她通过APP,把临时钥匙通过远程授权给父母,于是在特定时间段内,爸妈不需要钥匙也能进门。
打开APP,黄波发现自家车位出现空缺,还可以将车位短租给邻居,一天下来,也获得不少车位收益。
落了地的物联网能量惊人,它打破了社区、公司、区域之间的壁垒。最重要的是,物联网万亿级市场拥有智能硬件作为抓手,这也成为它与传统移动互联网之间最大的区别。
“如果今天一个公司还没有成立或做大,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再出现独角兽了,因为市场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互联网人口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在2016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曾预言。
而在移动互联网风口下,围绕衣食住行,滴滴、美团、饿了吗还在拼命烧钱、奋力厮杀。混战过后,幸存者或许是这个风口下最后的胜利者。
2016年,BAT中的“B”大佬预言,在移动互联网结束后,物联网时代将上位。宣称要做“城市级移动物联网生态平台”的特斯联,正试图连接社区、城市间的各处毛细血管,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智慧城市革命。
一扇门背后的大数据
企业创始背景对其未来发展总是带有或多或少的印记。在物联网企业特斯联看来,选择从出入场景切入,每一扇单元门、每一处梯控、每一道地锁,都是宝贵的数据沉淀。相比炒得火热的智能家居,这类数据更具有黏性且有迹可循——用户只要用APP方式进出,那他的出行数据就一定会被后台记录。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保证用户放弃几千年钥匙开锁的习惯转而使用APP? 特斯联的选择是说服管理者。
相比C端用户,B端用户培育成本更低。与其挨家挨户地推广智慧系统,不如凭借“更戳人心”的管理方式打动政府、街道管理者,抑或物业、开发商。
物联网技术对老旧社区的改造效果在特斯联上海田林十二村的项目表现尤为明显。通过移动侦测技术,过去需要“红袖章大妈”来回巡逻数十次,靠经验和运气发现可疑人员。
在安装了智慧社区系统之后,流程发生了变化:通过后台数据监测,一个人一天有7、8次的出入记录,而正常人一天的出行记录一般只有2-3次;加上人脸比对,发现此人有过案底前科。于是居委会工作人员通过视频或图像重点关注,类似这样通过数据洞察分析,一年下来,小区案发率降低了90%。
通过组网、智能硬件和云端大数据平台,特斯联为市民生活与办公、楼宇管理及城市管理提供“未来系列”多场景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技术提供商。
物业人员通过后台查看楼宇运行状况
将智能门锁、智能门禁、智能地锁等一系列智能通行硬件变成入口,沉淀用户数据后,特斯联能为小区、写字楼提供智慧管理方案,并通过AI“双向通信”,提供个性化运营管理方案。
改变传统习惯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然而,当改变发生到一定量级之后,会形成一个个新的生态圈,正如白领们出门已经习惯不带钱包之后,手机里的支付按钮就成为各家的争夺焦点。
截至2017年6月,特斯联签约的智慧项目有7000余个,在全国30个省份70座城市落地,覆盖全国物业面积已超6亿平方米,其中,上海25%以上的智慧社区改造均由特斯联提供。
智慧社区的渗透,让业主和管理者慢慢变得“智慧”起来,而一幢幢城市高楼大厦里配备了智能楼宇,省下的就是真金白银。在特斯联智慧楼宇案例中,最惹眼的莫过于华中第一高楼——绿地636。
城市超大综合写字楼里的某个会议室,最后一个出去的人没有随手关灯,后台物业通过通行数据,发现这个房间没有人,但是灯还亮着,于是通过中控台轻轻一按按钮,这间会议室的灯就灭了。
由小及大,类似的关灯动作,一年下来,可以为这些耗电大户节约20%-30%的能源。更智能的是,特斯联ABAS BI超级楼控系统能预测出,今年A写字楼的用电量可能超过正常电费标准,此时会通过EMC(能源合同管理),向其他还在标准用电量内的B写字楼购买用电指标,避免用电量达到警戒甚至被罚款。
“有的智慧社区就是在你手机里装了APP,但是后续没有任何动作。”在特斯联科技副总裁谢超看来,物联网的核心就是数据、信息。但数据汇总之后,可视化展示并通过规律洞察背后的逻辑,甚至“预见”发展态势,才是未来的增量部分。
舞台有多大
物联网的未来想象空间究竟有多大?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物联网的产值超过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其中机器到机器的终端数量超过1个亿,预计到2020年,行业规模将达50000亿元。
如今,特斯联DARWIOT城市级移动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已沉淀海量用户数据,通过传感器将多维场景中的人、车、物、统一管理。谢超透露:“我们就是打通一个个神经末梢,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整合上下游,打造物联网生态闭环,特斯联在下一盘大棋。”
数据沉淀之后,特斯联拥有了给用户画像的能力。精准的广告投放、大数据征信、电商平台或许承载了更大的梦想。如今,理想的光已经照进现实,截至今年6月,已有22000块特斯联广告屏开始在上海覆盖的智慧区域内闪烁。
“我们并不喜欢烧钱模式,什么东西一免费,说明壁垒很低,而且我们的客户很多是政府,他们更愿意做高质量的东西”。在当下谈创业必提“烧钱”二字的形势下,特斯联似乎对这种模式并不感冒。
相比移动互联网的轻模式,物联网的推广涉及线下设备铺设、线上系统服务升级,一旦开启烧钱模式,企业将很快被拖入泥潭。
房地产后市场让资本敏锐地嗅到商机,拥有技术驱动、商业模式的特斯联,日前宣布完成了国内移动物联网行业最大融资额——总额超5亿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国光大旗下基金与IDG资本,中信系产业资本以及其他战略投资人共同完成。资本的进入,不仅是为特斯联“输血”,更重要的是“造血”。
对于一些中小物业而言,囿于囊中羞涩,物联网是他们目前可望而不可即的超前消费。拥有光大、IDG和中信系强大金融背景的特斯联发行了全国第一支楼宇低碳节能基金,不仅解决了中小物业的资金问题,快速扩大和复制用户群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后续与物业利益分成,彻底将盈利模式盘活。
要想获得更多数据,特斯联们就必须要与物业公司接触。背靠资金雄厚,资源丰富的品牌物业,特斯联的态度是“我们不替代任何物业公司,而是为其提供服务”。不参与物业既得利益的瓜分,努力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不是搅局者,定位赋能者。这一角色,将为特斯联打开一条通往更广阔市场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