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乾超
远洋刚刚在香港公布了2016年中期业绩。
销售业绩显著上升,行业排名却出现下降。错位背后,中国优质房企正集中式狂飙突进。不过如果和过去几年稍显扑街的自己相比,此番亮相可谓信息量很大,亮点不少。
回顾2015年的销售金额、回款数字乃至与主流开发商相去甚远的节点把控能力,今年上半年,远洋出现五项增长。
集团协议销售额创同期历史新高,约206亿元,同比增长49%。利润水平修复,结转毛利率从20%提升至24%,上涨4个百分点。销售均价15400元/平方米,提升19%。每股基本溢利17.8分,派息绝对值上升。契合转型节奏,住宅开发以外业务收入比例大幅上升。
另有五项指标直线下降。分别为:
融资成本5.54%,较2015年同期下降95个基点。一年期以内到期负债占比下降至15%,净借贷比较2015年底下降7个百分点,达到52%。营销费用占销售额比例下降至1.1%,管理费用占销售额比例下降至1.6%。投资支出下降,一个地王都没拿,9个获得项目有7个在一线城市。以及,营业收入下降。
五增、四降可被看作正面消息。针对最后一降,远洋方面将营业收入下降原因归结于竣工项目交付节点滞后。公开信息显示,于2016年6月30日,远洋已锁定待结转协议销售额约432亿,这部分成交额将在今年下半年及未来年度入账。
一场可以前溯至2015年年初,至2016年年中尚未结束的远洋第四步发展战略转型,总算在报表上收获了阵痛后的改观。
为构建以房地产实业为基础,围绕全地产视角发展有限多元业务,远洋乱了整整一年半。其间,远洋地产更名远洋集团,李明主导远洋加大了不动产开发投资、客户增值服务和房地产金融三项业务的发展力度。
内外共振。为提升业绩,李明亦发起一场组织架构巨变,挥刀范围涉及“七横”、“十纵”17个部门。地产壹线此前报道,李明强制各事业部切断原地产开发链条,重新划分权责;高管权力遭制衡、调整;远洋人事、薪酬分配体系也发生了变化。
此举意在提升住宅业务运营、销售效率,寻找并做大支撑远洋未来发展的新利润点。其动作之大,力度之强悍,清扫范围之广,令远洋上下人人无不紧张,最终做出自觉或不自觉的改变。
调整战略,清点兵马之后,转型和改革红利在2016年逐渐兑现。以上种种,成为李明在业绩发布现场满面笑容的理由。但这并非当日全部新闻。
网易房产注意到,站在李明身边的,除了执行董事、财务总监沈培英,公司秘书钟启昌,总裁管理中心总经理王洪辉等常规管理层外,还有两个新面孔。
一位名为李虎,44岁,乃远洋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与此同时,他还有着另一重身份——中国人寿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
另外一位叫做王叶毅,45岁,远洋执行董事。在最近一年频繁入股房企,有着“险资凶猛”代号的安邦保险内部,王叶毅任职行政总监。
李虎、王叶毅二人,正是远洋目前第一、二大股东中国人寿和安邦派驻远洋内部的力量。这是远洋股权架构改变后,中国人寿、安邦首次以大股东身份亮相公众面前。代表两家不同险资公司的李、王二人借远洋中期业绩发布会现身,落座于管理层灵魂人物李明身旁,阵容齐整,画外音丰富。
一度踏错节奏的远洋正迎来数年来最好的时候。长期隐身,只在业绩庆功时亮相,中国人寿和安邦的出现为管理层挣足面子,这甚至可以作为李明好人缘的评判标尺。换种思路看,热闹画面背后,深意更多。
远洋中层管理者透露,如今,除派驻董事外,中国人寿和安邦各委派了一名高管加入远洋管理层。
“两大股东一般通过董事会,对公司的重大战略规划、年度方向决策发表意见和建议。”该人士称,第一、二大股东安排的副总裁开始参与远洋日常管理,“他们均为险资性质,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没有根本性改变。”
中国人寿、安邦的专注点有所不同。网易房产获悉,中国人寿派来的高管目前主要在远洋负责投资业务,而安邦高管主管财务。一位接近远洋董事局的人士向网易房产表示,转型后的新远洋更多向持有物业、房地产金融及养老产业倾斜,与两大股东的意图有极大关联度。
后来者安邦、旧友中国人寿的真实心思如何?这一天,李虎、王叶毅的发声终结了外界对两大险资参股动机的真空印象。当日的记者会上,在李明发言之后,中国人寿和安邦这两位执行董事发表了洋洋洒洒数段讲话。
这其中,首次涉及中国人寿、安邦对待远洋管理层的明确态度,股东合作细节,以及两家险资投资诉求等信息。网易房产在此做完整呈现。
中国人寿 李虎
首先,中国人寿是从2009年底入股远洋的,后来还做了两次增持,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国人寿对远洋的支持和认可。
第二,中国人寿的投资坚持长期、稳健、安全的要求,这也体现在我们对远洋的投资上。这一阶段远洋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我们是认可的,我们对远洋集团的发展很有信心。
第三,关于双方的合作。也许有些朋友感觉力度不大,但其实我们双方合作的领域非常多,除了刚才谈到的加大持股比例,我们还在发债上给与了资金支持。
同时,在不动产投资开发上,我们在北京、河南的写字楼项目都在运作;在健康和养老领域,中国人寿自己就有关于“大健康、大养老”的战略,在这方面和远洋的合作空间非常广泛;代建业务领域,当前也有四个项目、50万平方米的规模;不动产投资基金上,双方正在紧密沟通。可以说,中国人寿对远洋的支持,是涵盖了远洋各个业务层面的。
此外,中国人寿是一个金融机构,在不动产的投资管理,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物业服务等方面是短板,而远洋在这些领域上有着非常成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团队。
目前中国人寿投资的房地产企业中,真正作为战略投资的只有远洋一家,我们希望能够利用好双方的优势。从中国人寿角度看,希望充分借助远洋的专业优势,帮助我们实现不动产配置的目标;从远洋角度看,这无疑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安邦 王叶毅
远洋成立23年,整体运营始终是非常平稳的。从安邦角度上讲,我们非常看好远洋这家企业,无论是当前的股权结构、运行模式还是管理团队。
安邦是一家金融机构,我们对远洋的投资是战略性投资,看重的是未来发展。
我非常同意李明先生的观点,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面临着较大的波动。短期去博取周期性效益,虽然可能短期表现更好,但更可能陷入投资周期低谷的陷阱,这将给公司带来致命的影响。对于长期投资者,特别是像安邦这样的金融机构,是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在这一点上,远洋团队做的非常好,并不追求短期暴利和超额利润,而是追求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这符合安邦长期投资的要求,相信也是成熟投资者会普遍认同的观点。
二人发言之中有不少礼节性示好,剔除水分,网易房产试着总结一下干货:
1,安邦首次提及,其入股房企为战略性行为,至少在远洋一家身上,没有抱着短期套现目的。
2,中国人寿等险资公司追求长期回报,以收益稳健为衡量标准。
3,房企与大股东在业务合作方面有想象空间,双方优势互补。
截至2016年8月下旬,中国人寿、安邦在远洋分别占股29.99%、29.98%,身位接近,局势微妙。自2015年12月以突然之姿切入远洋起,安邦虽动作迅猛,但至今没有逾越第二大股东红线。两大股东与房企的动态平衡能否长期保持,成为三方需经受的考验。
“远洋之所以能平稳发展,得益于企业运营的独立性。”李明在发布会现场说了一句话,“如果我们(远洋)完全依赖于主要股东,这个上市公司必然无法做大,所以依赖程度过大并不一定是好事,这也并非股东(中国人寿、安邦)愿意看到的。”
根据网易房产了解,到此刻为止,远洋董事局人数达到15人,其中执行董事6人,非执行董事4人,独立董事5人。执行董事中的2个位置被中国人寿和安邦占据,四位非执行董事全部来自于两大股东。
至此,远洋董事局内15个席位,险资势力已占去6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