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开物 大城再启
I 北京的历史,就是城的历史
北京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因为相对其他城市而言,人们对北京更有一种“城”的概念认同。从3000年前的幽燕之城,到百年前的皇家都城,再到当代的繁华大城,若问千百年来北京这个“城”字有多重要?它既重要到能左右一个国家的兴衰起伏,又能无时无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你可以说,一部中国发展史,始终并行着一部北京建城史。
北京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当时是燕诸侯国的都城,彼时称之为“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京就成为历朝历代把守的重镇,辽、元、明、清……每朝帝王都曾在这里建都。北京城规划严整,布局平衡,历来是中国古都的典范,在世界建城史上也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直到13世纪中期,北京的格局样貌才开始固定下来。
公元1267年至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造了元朝国都,即历史上著名的“元大都”。元大都位于今北京旧城内城及以北部分,城南北长7.6公里,东西长6.7公里,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值得一提的是,元大都的设计和建造都采用了汉族统治者建都的思想,即以“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为核心的传统理念。城中街道布局规划整齐,经纬分明。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大规模建造包括紫禁城在内的城池和园林,这种布局被保留下来。元大都的建造,奠定了今日北京的基本格局。
沿着历史的脉络我们不难发现,也许再也没有另外一座城市,能将“城”的概念和格局在时间的长河里一步步演化成一种文脉并始终传承,以至于它至今仍能深刻地影响城市的每一步发展。
II 人文西贵,“城”的格局与气质
先有北京城,后有流传数百年的“东富西贵”。“西贵”文化是北京“城”文脉的延展和再升级。可以说,元大都为北京定下格局,“西贵”文化则为这座城市定了“调”。
“西贵”前后历经两个阶段,一段是文人情怀,一段是皇室文脉。
明朝时,大多商贾由于通惠河航运水道、物资均在京城东部而在这里聚居,文人、高官不愿与商人为邻,故另择西部居住。明朝恢复科举制后,进京赶考的学子更是住在西边各省会馆,从这里走上仕途。这时的“西贵”,饱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人情怀。这一情怀沿传至今,已经渗透到北京的城市规划中,至今,京西仍卧藏二十多个中央政务机构,名校与科研单位遍布,孕育大国浓荫栋梁。
清康熙年间,畅春园的修建,成为清代第一处常年居住的离宫。之后雍正、乾隆二位皇帝,更分别大举兴建圆明园与三山五园。三山五园就是清朝三代皇权梦想的开端与大国盛世的缩影,也是“西贵”文化鼎盛的开始。从此以后,“西贵”开始真正代表皇权贵胄的栖息世袭之地。
注:“三山五园”指的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圆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宜园、静明园。
“西贵”文化因北京城市格局而起,因皇脉传承而兴,到了当代则演变成了“因稀而贵”。如今,当你手中拿着一张北京地图,像切蛋糕一样将城区沿南北中轴切开,就会非常直观的发现西边的土地已经愈发稀少。西贵已经成为“稀贵”,这种稀缺性促使其价值更加凸显,愈来愈强烈地影响着北京城市的发展。
“西贵”文化,早已写进了北京城市的发展基因。这种持续演进与传承不息,代表着北京城最主要的气质,使得北京城有了不可复制且永不消逝的属性。
III 四环西贵,唯此一城
千百年来,“城”文化的长久浸润及对“城”的依赖,使身在北京的人们始终都离不开城。从城墙围合的“城”,到消失了边界的当代城市,现在和未来人们需要一座什么样的“城”,这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课题,更成为了一个居住课题。
俯瞰今日北京的“城”之格局,会清晰的看到北京东北、西北、东南部发展已成定局。北京五环内,未来土地预计新增供应已经所剩无几。城市土地饱和之后,近年刚刚崛起的主城西南区域,势当成为下一阶段北京城市的发展重心。
国际化走向,让北京最终在“西南金角”打开了一道隐形“围墙”。
北京西南,以“世界政经资本中国主场”金融街为中心向外辐射,亚投行进驻、丽泽商务区崛起、总部基地科技园区愈发完善、首都文娱休闲区CRD日益成熟丰盈……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的汇入,西南区域的全方位发展,都呼应着首都经济功能转型的整体规划。人们在这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多元价值资本,开启全新的复合式发展平台。
如果说国际化资本发展是打开了城的“围墙”,那么生活资源又为人们的城市生活创造了一种安定“围合”的状态。
西南四环,在金融街、丽泽、总部基地、西红门等多个商圈集聚效应下,形成了一条独属京西南的核心繁华“黄金线”,商务、商业、生活等优质资源快速集结在这里。北京第四座、拥有全北京最大IMAX影院的丰台万达广场,长安街以南最大一站式购物中心、无缝对接宜家的LIVAT荟聚商场,都是名副其实的都市核心“生活场”。此外,万豪酒店、天坛医院、学校、公园等顶级配套进驻,多条主干道路与多线地铁兴建,更使得区域的城市感得到“围合”,也让生活感的“城墙”温润地将这里的生活包容起来。
一面是开放与扩展并存的资本发展,一面是安定与便捷并蓄的生活状态,当代城市的发展,在这里呈现一种全新并吻合城市人需求的模式。去年1月,随着北京国土交易局内的一锤定音,京西南区域白盆窑地块,以86.25亿成为北京新总价地王。新的地王诞生在白盆窑,也正是看到了西南四环所蕴藏的极大城市发展潜能。
“白盆窑”,就是前文提及的名副其实的“西贵”,也是皇室文脉的一个分支。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天启年间,皇宫烧制瓷窑盛行,花乡白盆窑就成为天子的御派瓷窑。从此以后凡是这里的御制之作,皆为上品。
千百年已过去,城市历经风云变迁。如今白盆窑的所在,是一座40万平米、规制恢弘的首开·华润城。
在北京,对“城”的探讨,这里有了意义更为深远明晰的答案。
除了在历史城脉上的延传,首开·华润城在实践“城”的形制进化过程中,更贯彻了“城”的生活精髓。从社区的格局规划,到室内精研空间的革命升级,每一处匠心均考究照料城市家庭全栖生活所需,致力于打造当代城居高端进化的空间样本。
首开·华润城正像在一个时代的交界处,一面是对千年古都格局文脉与“西贵”文化基因的全面传承,一面是对新都会生活的再升级,为新时代的“城”居开疆拓土、敕造万物。
它的建造者——首开与华润,均为当仁不让的“实力派”:前者有着“一部首开史,半座北京城”的美誉,亲手参与创造了当今北京城市的繁华,以首开为名的社区在北京卫星图上已经星光遍布,蔚为壮观;后者以“品质给城市更多改变”为品牌理念,凭借央企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在全国50多个城市实践人居梦想,在北京亦有多个改变区域的明星项目与成功案例。
生而逢时,本就注定了首开·华润城的唯一性。如今,城市的浪潮又将首开与华润推向了时代前端,“两大巨人”正依托一整部恢弘的建城史,用御制的传世精神,让传统
与现代熔融共生。创造一个当代的北京大“城”,令我们身在的整座城市都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