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过户大厅
文/张心梦
一次真实的买房经历,三段不一样的人生。
7月28日,张宁终于以290万的价钱将这套位于海淀清河的两居室过户到自己名下。从此她和老公将要背负每月过万的房贷,同时他们也将结束这个城市的“租客”生活。
盛夏的阳光穿过树叶缝隙,留下斑驳的光影。张宁走出海淀区房管局,回首自己五个月买房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踏错时点卖错房就再也买不起的中介、有互相牵制共同卖房的三兄弟、还有拼命买学区房的中年父母。他们都是这个时代下最微不足道的个体,却在高房价的裹挟下上演着各自的故事。
赚够20万回老家的中介
平头、西服、热情地呼唤你为大哥大姐,最典型的那种中介,是杨光留给张宁的第一印象。
杨光和别的中介都不一样。
这个中介显得不那么滑头——甚至有些木讷。第一次看房时,张宁抱怨房价涨得太快,杨光抛出一句话,“再等等看,一般两会过后房价会降点,政府可能会出些政策。”这句话让张宁一下子记住了他。要知道99%的中介都会告诉你明天的房价比今天的贵,催促你尽快成交。
这个不那么一样但又极其平凡的杨光,2016年可算是交了好运。从一开始骑一辆破电动车带人看房,到开SUV载着客户过户,短短四个月,张宁眼睁睁地看着杨光靠天吃饭,赚了二十万。
一个经纪人,能说不是本事,快速找到让客户满意的房子赚足佣金是最大的能耐。不善言辞的杨光却在这方面特别擅长。他所在的门店,满墙的奖状有一半都是他的,“年度最佳销售”、“月度销售冠军”、“半年度TOP5经纪人”。后来,他的20万业绩成为店里人羡慕的对象。
没有人知道杨光的心事。
天杀的决定,整天推荐房源的杨光,竟然也栽在了北京楼市的大坑!2010年限购前夕,杨光把自己在北京郊区的房子卖了。他断定,那将是北京房价的高点。现实给了他一记大大的耳光。这是一个房地产专业人士的耻辱啊。六年后的今天,当他再想买房北京房价已远远超出他的承受能力。虽然今年四个月赚了20万,不过行情一般的时候,他也只能吃基本工资。
刚刚领完结婚证的杨光打算干完这波高点就回老家张家口。“张家口的房子已经买好了,100多平,在北京攒了几年积蓄,回家做点小生意。”六年后将要在张家口举办的冬奥会让杨光对家乡的发展充满希望,“虽然比不上北京,但是冬奥会在那开,未来肯定也错不了”。
谈及这波高点何时结束,杨光犹豫了。因为曾踩错周期,现在的他已经不敢再预测市场——即便是面对关系不错的张宁,杨光说出的话术,也仅仅是冰冷的营销辞令。
赚够这一票就回家。和每一个辛苦却很难得到客户真正尊重的中介一样,杨光是来挣辛苦钱的。2016年他的年薪比得上一家大型私企的经理水准,但他依然不是这个城市中打拼的胜利者。杨光终究要和这座城市擦肩而过。
互相牵制的卖房三兄弟
熙熙攘攘的二手房门店里,张宁的卖家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这家兄弟奇怪极了:“每报一次价,他们仨都要进屋商量半天”。张宁回忆当初的议价过程说到。张宁口中的“他们仨”就是这套房子的卖家——王家三兄弟。
每一次房屋核验、贷款、过户,每一个需要卖家出现的场合,兄弟三人会从北京南侧的丰台、东侧的顺义、西侧的门头沟一起赶来。
张宁觉得这三兄弟太有意思了!卖房必需的证件被三兄弟分别掌握在各自手中。老大握着房产证,老二拿着公证书,老三揣着父母的死亡证明。哦!原来房子的主人是三兄弟已过世的父母,看穿一切的张宁笑而不语。
他们仨搞的是三权分立那一套。父亲早年过世,母亲今年年初也走了。赶上这波上涨行情的兄弟三人一商量,把房子卖了吧,分钱。
“你别看我们都是老北京,但是我们仨都下岗了,房子、孩子都要养”,老二话中有话。
第一次交定金时,张宁手头的钱暂时还没凑齐,跟卖家商量后,三兄弟同意了延后一周再交的请求。张宁觉得很感动,“那种行情下,卖家不毁约就谢天谢地了,但他们相信了我们”。
对于外人,兄弟三人表现出了足够的信任,但面对自己的亲兄弟,他们却似乎没那么信任。
北京人老三对张宁说,我们不像你们外地人有高工资、高学历,或许清河的这套两居室就是他们三个家庭的希望,“不容有失”。即使面对自己的亲兄弟,也要有所防备。
从决定卖房那一刻开始,大哥首先提出“东西还是咱们仨分开拿吧”。大哥口中的“东西”就是卖房所需的关键材料。老二和老三对了对眼神,一开始他们并不同意这种做法。要知道对于分住北京不同方向的三人来说,聚齐在同一个地点难度有多大。更何况买房涉及流程繁杂,需要奔波多次。但是要他们把材料完全交给大哥,他们心里又不放心。权衡之下就出现了张宁看到的场景:每个手续都是兄弟三人共同完成。
北京的豪宅价格已经涨到10万大关。老大觉得他们这样略显难看的做法挺明智的,
这位年过六旬的北京男人说,好多兄弟姐妹为了房子打官司,他们仨只是把丑事做在了前面。
年薪60万,得了学区房癌!
三兄弟的房子最终卖了290万,张宁觉得这房子性价比最高。其实,要不是王超的房子实在太小了,张宁会买下那对夫妻的房子。
上地实验小学、直升101中学,就凭这两点,王超夫妇梦寐以求的那套房子——上地东里一套小户型的均价就达10万元,这个价格可比周边其他小区贵出近一倍。
尽管房价已近乎变态却依旧挡不住那些趋之若鹜、中了邪、受了蛊的可怕家长们。
清河一套房+燕郊一套房=上地东里一套房,这套房子的拥有者、清河砂轮厂小区的王超一直这么跟买主说。他的妻子在五彩城这边的小米做设计,他自己则是bat里百度的程序员,这让张宁好不羡慕。外人眼里的这对高薪IT人才伉俪,毅然决然将自己陷入“卖二买一”境地,人到中年,这俩人已经年进不惑,再次背上了贷款压力。
中国家长恐怕是世界上对学区房最痴迷的一群家长了把?北京的教育资源愈加稀缺。这让王夫人勇敢地跳入了学区房的大坑之中不可自拔。为了赶紧入手上地东里那套房子,这对为孩子上学心急不已的父母,不惜以低于市场价20万的价钱出售清河的房子。张宁回忆说,“要不是房子对于我来说太小了,单论价格实在诱人。”
在王夫人看来,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因为学区房最大的附加值就是优秀稀缺的教育资源。他和老公可是优质教育的受益者。可源源不断加入抢购学区房大军的其它家长不一样,别人不只是为了给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开辟一条道路,也相信学区房价值会一路上涨。这对夫妻则不。
“你说我们夫妻俩那么累赚钱干嘛,不都是为了孩子吗?”
但是张宁也宽慰这对痴迷学区房的家长:“即使现在买起来比较困难,将来卖出去,肯定能赚。”
这句话说完,让王先生对卖二买一的决定稍显宽慰了。
可出生于1989年的张宁却沉默了。2012年毕业,她见证了这座城市发展进程中最炫目的时刻;她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也很沉。每个月月供13000,首付120万,其中一半是向双方父母借的。“青春不是美好的吗?为什么买了房该满足的我,觉得压力依然这么大?”
房子成交之后,三兄弟就和张宁断了联系,这对学区房夫妻的故事也不再在张宁心中响起,算算时间,9月份快到了,离杨光回老家的日子也不远了吧。求仁得仁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事情,你不能什么都想要。张宁看了看身旁的老公,紧紧抱住了他。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